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尾菜秸稈 疊拼減量堆肥 青島農技中心助農戶減負20億

陽春三月農事興。在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韓家莊村的地頭上,幾個村民、一臺小型剷車正忙碌著,這是青島市農技中心今年推出的尾菜秸稈“疊拼減量堆肥”新技術的施工現場。

聽說免費傳授堆肥製作技術,農戶韓高澤一早就拉回了20方春白菜尾菜。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就地取材,在田間空地上,先用玉米秸稈打底,然後一層尾菜、一層麥秸草、一層拌好菌劑的雞糞堆疊,重複多次,物料像三明治一樣碼成了5米長、2。5米寬、1。5米高的條垛。1個半小時後,2個15方的條垛順利完工。

“堆肥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我們的祖先從殷商時代就開始糞肥利用。堆肥成功的要訣,一是把握好合適的碳氮比25-30:1,二是調整水分在65%左右,三是保證通風透氣。2-3個月後就能轉化成穩定的堆肥產品了。”市農技中心迴圈農業首席專家王永顯介紹,“堆肥是處理有機廢棄物最有效、最適宜的技術手段之一。近年來,我們總結出8大生物堆肥模式在農村推廣,針對尾菜處理,我們提出了“疊拼減量堆肥”模式。因為尾菜水分大、幹物質含量低,快速減量意義重大,可以儘快控制尾菜的腐爛汙染,減少資源化利用成本。同時,它也是對傳統堆漚式制肥的升級改造,簡單易行,適合廣大分散農戶地頭使用,極具推廣潛力。”

據悉,移風店鎮是青島市菜籃子基地,今年種植春白菜5000多畝,1畝地約產生2-3噸尾菜。蔬菜收穫季,環衛工人來不及清理,大量尾菜隨意堆積在溝邊、地頭,不僅造成巨大資源浪費,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尾菜汙染已成為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短板。堆肥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疊拼減量堆肥”技術不受場地環境條件限制、無需專用設施裝置,可就地取材、就地堆制、就地還田,無需翻拋,接受度和認可度高。市農技中心計劃年內打造20處以上示範點,引導廣大農戶採用簡便實用的堆肥技術模式,把秸稈、尾菜等農業有機廢棄物變成“黑金”有機肥,以提升耕地質量,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媛 通訊員 孫亞萍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