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蜀漢滅亡真的是因為丟失了一個門戶嗎?劉備為何要殺掉這個門戶呢?

(說歷史的女人——第687期)蜀漢在三國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政權,原因在於它的建立和滅亡,都很突然。比如曹魏是曹操辛辛苦苦一點點打出來的,再比如東吳是孫策打出來然後孫權老老實實守出來的,唯獨蜀漢政權是從別人手裡忽然搶來的,就像中了五百萬彩票一樣。但是劉備從劉璋手裡搶來益州、又從曹操手裡搶來漢中之後,就建立了蜀國,可是蜀國剛建不久,就迎來了自己的滅頂之災。

有人說蜀漢的滅頂之災是丟失荊州,實際荊州丟失,最壞不過是失掉了一個門戶。對於蜀漢而言,丟失比較遠的荊州並沒有傷及國脈,蜀漢如果全力發展,儲存實力,還是會越來越好的。可是事情的發展偏偏沒有往這個方向走,而是走向了另一個方向,即夷陵之戰,這可是讓蜀漢傷筋動骨的一戰。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名義上是為孫權殺關羽而復仇,但是實際上,傻子都明白,人間哪有拿著一國之本來賭兄弟感情的?關鍵是劉備又不是梁山的李逵,劉備是一個政治家,他凡事都是從實際利益出發的。

因此而言,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初衷,實際上是想借關羽之死,來奪取東吳地盤,以彌補丟荊州的地盤損失。而且此戰,劉備應該也是深思熟慮的。關羽是公元219年兵敗被殺,而夷陵之戰發動的時間是在公元221年。最為重要的是,在這期間,曹魏的開創人物曹操在公元220年去世了。

關羽被殺,是向東吳用兵的藉口。而曹操去世,是向東吳用兵的良機,此時曹魏新主曹丕剛剛登基,並且逼迫劉協禪讓,所以還在忙自己做皇帝的事,至少一時無暇顧及吳蜀兩國的情況。因此,這是一個打破三國鼎立的好時機,劉備征伐一生,雖然口口聲聲是匡扶漢室,實則是想建立自己的帝王大業。倘若,此戰,破東吳,那麼就能實現周瑜生前的“二分天下”。

那劉備的算盤珠子扒拉的這麼清楚,結果怎麼樣呢?結果劉備安頓好後方後,率領了4萬多蜀漢精銳部隊就出發了。後來五溪蠻夷集結了一萬多兵馬來支援劉備。也就是說,劉備的總兵力為5萬多。而東吳方面,也調兵遣將,派出的部隊也有5萬之眾。

吳蜀開戰,前期劉備的戰事非常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擊敗東吳的安東將軍孫桓。可是再往後,戰事進入膠著狀態,原因是東吳的統帥是一位難纏的年輕人。他就是陸遜。陸遜這個人很了不起,沒辦法,江東自古出俊傑。前有周瑜,中間有呂蒙,這時候又冒出一個陸遜,真是天不亡東吳。

陸遜實際在呂蒙襲取荊州的時候,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不過因為年輕,資歷淺,沒什麼名氣而已。可是這一回,陸遜要發威了。他認準了劉備的短板,那就是渴望速戰速決。於是,他就下達將令,令營寨都堅守不戰。這一招很陰,搞得劉備屢攻不破,叫陣又沒效果,徒耗士氣。待到夏日炎炎的時候,災難就來了。陸遜就趁著劉備士氣低落,忽然將兵出來,四處放火,搞得劉備軍陣頓時大亂,損失慘重。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方面的損失極其大,首先是主要將領和謀臣張南、馬良、沙摩柯、傅彤等全部陣亡。士兵傷亡的情況,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記載,在劉備率部登馬鞍山自衛的時候,陸遜令全軍圍攻,激戰一天一夜,蜀軍死亡上萬,被迫投降者兩三萬,蜀軍頓時瓦解。劉備是徒步回到白帝城,從這個情況來看,劉備帶出去的4萬精銳(除開蠻夷一萬),基本上是全軍覆沒。

至此,夷陵之戰告終。那麼為什麼說夷陵之戰是蜀亡的種子呢?我們且來看看諸葛亮在夷陵之敗後到去世的11年來日理萬機都在忙啥。粗略來看,主要有四件事,而這四件事都是因夷陵之戰而發生:

第一件事是:外交。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讓已經出現裂痕的吳蜀聯盟徹底破裂。兩個原本就弱小的國家開戰為敵,最終受益的必然是原本就強大的曹魏。這是極其危險的一個訊號,所以,修復聯盟,成為所有事中的頭等大事。

因此,諸葛亮在受劉備託孤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出外交官鄧芝和陳震到東吳,面見孫權,陳述利害,洗白誤會,重新和好,結為聯盟。吳蜀聯盟的恢復,是蜀漢自保的最佳方式,也是當時最節約的方式。然而,吳蜀聯盟雖然修復,但在此後的配合中,明顯不那麼完美,比如諸葛亮北伐時邀東吳共同出兵,結果東吳方面的表現不太理想。

第二件事是:發展。我們都知道劉備在夷陵之戰的慘敗,4萬精銳全軍覆沒,無數輜重糧草盡被東吳所得。對於原本就不強盛的蜀漢,這幾乎是個巨大的災難,相當於一次截肢手術。因此既然聯盟恢復,則不怕曹魏對其用兵,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諸葛亮就主持國政,趕緊發展國力,一方面是經濟,一方面是兵力。諸葛亮為此花費了很大的心血,用了三四年時間,才使得蜀漢的國力回到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

第三件事是:平叛。實際上在劉備去世那年,南中地區的孟獲就已經發動叛亂了,可是蜀漢面臨內憂外患,根本無力平叛。作為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心裡比誰都清楚。因此,他才先走了第一步棋,解決外患,然後再恢復國力,整頓兵馬,直到公元225年,諸葛亮才動身去平叛。不過諸葛亮採用馬謖的建議,進行恩威並施的招撫,效果還不錯,南中地區的叛亂一年就平定了。

第四件事是:北伐。國內叛亂解決,諸葛亮就開始馬不停蹄為蜀漢的下一步打算了。蜀漢地域偏狹,難以久長,若想強大,只能朝外擴張,而且越快越好。可是對外只有兩個勢力,一個是東吳,一個是曹魏。東吳是盟友,當然不能自斷臂膀,只能聯合東吳,一塊分食曹魏。

於是,諸葛亮寫信邀請東吳孫權一塊攻打曹魏,結果孫權那邊不太給力。諸葛亮這邊一開始情況還挺樂觀,十萬大軍剛出動,還沒開打,隴右、天水和南安三郡已經叛曹投降了。可是開局越好,結果越糟,劉備的夷陵之戰就是例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況也是如此,太好的開局換來是的是馬謖丟街亭慘敗的收場。

但是,諸葛亮在面對朝中反對派攻擊、以及解決兵員、糧草等壓力之下,並沒有放棄北伐,而是堅持不懈地北伐了下去,直到在五丈原死亡,一共進行了5次北伐。

結語:諸葛亮的一生如果用八個字形容的話,那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這八個字主要體現的時間點,正是接受劉備託孤擔任丞相之後。在諸葛亮的後半生,他基本是過著日理萬機的忙碌生活,大小事都親力親為,最終導致工作量太大,疲勞過度,身體徹底垮掉。可以說,夷陵之戰已經為蜀亡埋下了種子,就算諸葛亮再日理萬機地工作忙碌,也沒辦法讓疲弱不堪的蜀漢弱國強過曹魏和東吳,這都是註定的事,諸葛亮也只能“盡人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