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清朝時為何滿臣自稱奴才,而漢臣自稱臣?二者級別孰尊孰卑?真相是

清朝時為何滿臣自稱奴才,而漢臣自稱臣?二者級別孰尊孰卑?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清朝時期的歷史,說到清朝還是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因為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近的一個朝代,而且清朝也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那麼,關於清朝的故事還是有很多的,現在有很多的宮廷劇的拍攝也是選用的清朝背景作為題材來拍攝的!

相信大家在觀看清宮劇時,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面對皇帝時,滿漢大臣稱呼自己的方式不同:漢族大臣自稱臣,滿族大臣自稱奴才。“奴才”和“臣”這兩個稱呼,誰尊誰卑,一眼就能看出。但在清朝卻恰恰相反,“奴才”要比“臣”高貴的多。這個到底是為什麼呢?趕緊來看看吧!

“奴才”一詞,在中國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始者劉淵就曾經因成都王穎不用其言而導致兵敗,而大罵其為奴才。明清時,奴僕常被稱為“奴才”。清時期太監面對皇帝會自稱奴才,滿族大臣和入旗的漢族大臣面對皇帝也會自稱奴才,而沒入旗籍的漢臣卻不自稱奴才,即使官職再大,也不敢貿然自稱奴才,只能稱臣。

滿臣自稱“奴才”,不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漢臣則沒有這種關係,也就不能稱“奴才”,漢臣如果在皇帝面前自稱為“奴才”那就算犯了冒犯之罪,因為漢人稱自己為“奴才”是不夠資格的。

到雍正時期,雍正帝不喜這種稱謂,規定大臣上奏之時,奴才與臣都是自稱之詞,不必非要採用兩種形式書寫,規定要俱稱為“臣”,在上文說說的高其位的奏摺中,雍正皇帝就批示曰“向後寫臣字得體”。到乾隆帝時期,乾隆皇帝對於雍正皇帝“一刀切”的做法有所變更,規定滿洲大臣“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目的是“以存滿洲舊體”,嗣後又補充規定,要求漢族文官不論公私俱稱臣,滿漢武官不論公私俱稱“奴才”的制度。

而對具有武職的官員,乾隆更是強調:向來武職具折,例稱奴才。也就是說對於武官來說,無論滿漢,無論公私場合都要以奴才自稱。從此以後,清朝的朝堂之上就出現了大批自稱奴才的身影。直到清朝滅亡前一年“奴才”稱謂才被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