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寧波甬山:寧波最著名的一座山,山高、山勢壯、山貌美,你知道嗎?

寧波,因為甬江,所以簡稱甬。

甬江由奉化江和姚江相匯而成,奉化江更加源遠流長,因此奉化江之源,即為甬江之主源。

奉化江,由東江、縣江、剡江、鄞江等支流相匯而成,其中剡江更加源遠流長,剡江和縣江相匯後,才稱為奉化江,因此剡江之源,即為奉化江之主源,也即是甬江之源。

剡江邊上,現在的奉化區江口街道江口村,原有一座小山,形似寺廟內的鐘,名為甬山。

甬,屬於象形字,字型似鍾,釋義為,倒掛的鐘,甬也就是鐘形的變體。甬山之名,來源於此。

《奉化志》有載,山形如覆置的大鐘,且山下有泉水湧出,因此而名甬山。

因為甬山,而名甬江,因為甬江,所以甬城。

甬山所在的江口街道,剡江、鄞江、縣江、東江在這一帶交匯而成奉化江,水勢湧湧,東流奔海,因此而名江口。

清代徐兆昺編著的《四明談助》記載:“它山水落堰,迤邐東來,會大埠頭剡源水,同出徐家渡,又會奉化金溪、龍溪水,自方橋出,是名三江口。”

甬山所在的江口街道江口村,處於鄞奉交界地帶之交通要塞,江拔線公路和江寧路在此交匯。

江拔線從奉化區江口街道,通達紹興市新昌縣拔茅鎮,公路始建於1934年,但是當時道路較狹窄。

改革開放後,江寧線拓寬改造,代表著甬城、甬江之源的甬山,因此被摧毀了。

甬山旁邊有一座更高的山,名叫江口山,也叫塔山。

一座城,怎能失去了源呢!甬山消失後,現代人把塔山叫成甬山。

各級地方機構和媒體,都把塔山說成是甬山,因為甬山的名頭大,代表著甬城和甬江之源。

穎之以前也被公開的資訊帶偏,也把塔山說成是甬山。

但是現在誰都難以糾正,只好認從了吧,且把塔山當甬山!

塔山,位於奉化區江口街道江口中學背後,海拔僅約182米,扼剡江之咽喉,“道為明越要衝”,同樣淵源頗深。

《雍正寧波府志》記載:“江口山,自四明分為雪竇諸山,東衍至此,山上有塔,山半有清水庵,俯瞰長江。山陰為鄞境,山陽為奉化境。”

塔山地質屬於火成岩丹霞地貌,《四明談助》記載:“自清秀山至江口之脈,止於蕙江諸勝。自清秀以上,鵓鴣山分支至江口者,聚于徐家渡山,即舊志所稱江口山。其山自趾至顛皆石,突兀離奇。如巨靈布武,皤腹膨脝,遇流少住。山半有洞名頭陀巖,中供佛像。山下有橋,名江口橋。”

江口山,山頂有塔,名叫壽峰塔,江口山因此稱為塔山。

壽峰塔,始建於五代後唐時期,開始作為軍事設施瞭望狼煙,後為風水塔。

壽峰塔《奉化縣補義志》載:“後唐童左丞(童義)於甬山將盡處築塔,以便瞭望狼煙,而備一邑文峰。”

壽峰塔之名,來源於江口的地名,從公元1006年,即宋景德三年開始直至清末,江口一帶稱為“長壽鄉”,從民國至解放前稱為“長壽區”,山頂所建之塔因此而名壽峰塔。

壽峰塔與奉化南山瑞峰塔遙相呼應,被稱為“姐妹塔”。

晉代玄學家郭璞,曾雲遊至此,俯瞰剡江迤邐,東望平原如錦,遠山連綿,嘆曰:“明山剡水,氣勢甬甬,五百年後必成一大都郡”。

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設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從現在的鄞江鎮遷至三江口,甬城漸成大都市。

郭璞預言“五百年後必成一大都郡”,果然成真。

壽峰塔旁之寺,名為白雀寺,據傳是六朝名僧智覺大師所建,至今已近一千五百年。

白雀寺曾與雪竇寺、嶽林寺、青蓮講寺,並稱為奉化四大名寺。

白雀寺門樓上,原有蔣介石所書的“四明勝蹟”和于右任題寫的“甬山白雀寺”,上世紀六七年代,白雀寺、壽峰塔、門樓,淪為殘垣斷壁,荒草繁盛。

1989年,重修寺和塔,並建碑亭一座,記錄著過往今來。

現在的人們都把塔山說成是甬山,甬山上有洞,名叫蝙蝠洞,因洞內多蝙蝠而名。

2019年7月7日,穎之第一次登臨甬山,遺憾的是沒有找到蝙蝠洞。

前不久,穎之和朋友相聚甬山之下的武嶺山莊,品嚐很有特色的牛頭宴,飯飽酒足,決定重登甬山。

非常巧合的事,聊天時才知道,武嶺山莊的老闆,江口街道柱石村主任陳國平先生,也是樂山好水之士,此前也經常瀏覽穎之的推文。

陳主任聽聞穎之重登甬山尋訪蝙蝠洞,非常爽快地說為我們帶路!

從江口中學旁邊的生態健身步道,拾級而上,一路丹霞奇石,沿途有石屋、六角亭等人文景觀,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登臨甬山之頂。

山之腰,有白雀亭,建成於1935年,亭樑上刻有當年白雀寺住持悟靜法師所撰的建亭小記,並附有當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單,其中有蔣介石胞妹蔣瑞蓮。

根據蝙蝠洞的路標,前行至三叉路口,右轉數十米,可至蝙蝠洞。

蝙蝠洞口寬約30米,洞深約50米,洞高約五米,洞內可容數百人。

蝙蝠洞位於塔山之北,故稱北洞。

葛洪煉丹處的頭陀巖,稱為南洞。

據傳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曾在甬山之陽的天然巖洞頭陀巖煉丹,現在是清水庵所在地,庵內有葛仙翁殿。

每年農曆四月初九,葛洪的生日,成為了甬山的盛日,附近的人都上山祈福,非常熱鬧。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甬山雖小,卻代表著甬江和甬城的名稱之來源,把源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