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當年衣衫襤褸的流浪大師,如今衣冠整齊,卻再也不提“垃圾分類”

引言:“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裡,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甜,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沈巍,這位“流浪大師”,可謂為熱愛“一往情深”,他從小生活貧困,家庭中父母關係並不和諧,還時常被父親無故遷怒,這個自小就缺愛的少年,在歷史和詩文中找到了自己的一方樂土,他也自立自強,養成了撿垃圾換買書錢的習慣,但父親把他讀歷史書、讀詩文的行為視為“無用功、無前途”。他只能偷偷地躲在被子裡看。

往後追逐熱愛的路更加艱辛,上大學之前,父親逼迫他選擇審計專業,後成功考入公務員,但這並不是他追求的東西,他還是不忘閒暇時繪畫和讀書,上班時也依然分揀垃圾,並把別人丟棄的書籍帶回家閱覽,這種異於同僚的行為,使得他被舉報,被領導辭退。

家人不解,矛盾加劇,滋生怨恨,沈巍索性離家獨居。可即使離家獨居了,周圍鄰居卻忍受不了他撿垃圾的習慣。早已和家人斷絕關係的他開始了真正的流浪生活。

2019年“流浪大師沈巍”橫空出世,迅速佔據頭條。大師往後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很少再提“垃圾分類”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沈巍因為敏捷的思維,儒雅不凡、博古通今的談吐和蓬頭垢面的形象之間的落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有人將其談吐的影片上傳,沒想到迅速走紅,走紅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各種“乾兒子”“沈巍老婆”出現了,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圍著他拍照、錄影片,他自己也坦言“感覺自己被當猴耍”。

雖還是滿口之乎者也。卻沒從前那種感覺了,生活受到擾亂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由此帶來的精神上的傷害。“乾兒子”小飛,這個曾經給過沈巍親情錯覺的人,在沈巍主動退網、熱度減弱之後,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無聲消失。

沈巍最缺的親情,也終究是一場幻夢。加上網暴的打壓,有人說他已經賺了200多萬,之前拋棄妻兒。可事實是沈巍從來沒結婚過。讓沈巍痛苦地明白:比起自己的學識,大家更關心的,是自己不幸的能夠博取眼球的經歷。

沈巍生活受到打擾後,毅然決定退網,大師一直沒變,變的是周遭的人們,父親、鄰居、粉絲,在其熱愛和寧靜上次次阻礙,他從忍讓再到處處被傷害。在自己經常被拍照的地方留下寫著“沈大師已離開”的大字牌子,沈大師走了,掛了鬍子,穿上西裝,結束流浪。後再有人來採訪,沈大師不斷勸諫他們,從前常常倡導的垃圾分類,也沒有再提。

回顧沈巍從公務員到走紅到經歷網暴到退網,直到現在沈巍安定下來,買了一套普通的房子,收著真正欣賞他學識的人寄來的書。讓人不禁思考:沈巍只不過是按他自己的方式生活,只不過是保持他的本真和熱愛,他提出的垃圾分類理念:世上本沒有垃圾,東西放錯位置了才成為垃圾,對現在的垃圾分類行動仍是很大啟發。為何會遭到這麼多的惡意、這麼多的誤解?

小結:沈巍被稱為流浪大師,說他是大師,也折射出現代人對不為世俗名利所困、自在快樂的精神境界的嚮往。換上西裝,再也不提垃圾分類,沈大師看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他還樂意為熱愛去流浪,去繼續做自己嗎?或許這些問題有另一種問法:我們真正理解垃圾分類嗎?我們為何不能對執著追夢的人多一點寬容?這個社會還能創造出陶淵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