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村民冒雨排隊取錢引發災難網友:我們的生命不會被你們的生命毀滅!

點選載入圖片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人人開豪車,家家住別墅的華西村,突然變天了。

幾天前,一段華西村民冒雨排隊取錢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

。有村民表示,2月24日起,華西集團入股分紅突然從30%降為0。5%,原因不明,引起村民恐慌,隨即發聲冒雨排隊兌付的情況。

隨後,華西村黨委發言人迴應稱:影片內容屬實,主要是外面的引資款到期兌付,因一些坊間傳言引發擠兌,華西資金充足,兌付沒問題。

但原本30%的分紅說沒就沒,當初20萬入股,三年後本該拿到6萬的分紅,卻變成了1000元利息,都沒銀行存款高的巨大落差,華西村卻沒有人給出任何解釋。

點選載入圖片

華西村或許真還沒到瀕臨破產的境地,但曾經如雷貫耳的天下第一村早已鏽跡斑斑,卻是不爭的事實。

天下第一村的輝煌,來的快,去的也快。

全因華西村的榮耀,都跟一個牛人分不開,他就是

吳仁寶

,幾乎靠一己之力將華西村送上神壇。

點選載入圖片

在吳仁寶還沒當上華西村書記前,華西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窮地方,有打油詩是這麼說的,“一場大雨白茫茫,半月無雨苗枯黃,人均日產半斤糧,有女不嫁華西郎”,可見華西村有多不受待見。

1961年,吳仁寶帶領全村人,開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逆襲之路。

在各地農村都還在糾結責任田的時候,吳仁寶一手抓農業,一手搞工業副產,偷偷開辦了一個小五金廠,利用價格雙軌制,掘到了第一桶金,正式走出了一條只屬於華西村的獨特發展模式。

1978年後,農村包產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開始推行,吳仁寶卻頂住壓力,號召村民不要分家自個種地,這樣才能集中力量幹大事。

有吳仁寶這樣踩準時代脈搏的掌舵人,華西村才能一飛沖天,奠定“天下第一村”的根基。

在鋼鐵、菸草長期都是壟斷行業的背景下,這兩大產業卻成了華西村崛起的支柱產業,在鼎盛的2008年,華西鋼鐵收入近300億,對集團收入貢獻比超過66%。

點選載入圖片

在華西村取代安徽小崗村,成為全國農村新的“模範生”後,吳仁寶又敏銳的發現了旅遊這一商機,併成功將其打造成了華西村又一支柱產業。

在這一時期,華西村投資建設了全國最大單體酒店—高328米的龍希國際大酒店

,擁有亞洲最大的旋轉餐廳,並長期在中國摩天大樓排行榜上佔據一席之地,迄今仍是中國農村中絕無僅有的建築。

點選載入圖片

巔峰時期的華西村旅遊產業,打造知名景點80多處,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超過250萬人。

在吳仁寶的帶領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華西村幼兒園入托、小學到高中學費全免,社員理髮、洗澡不花錢,蔬菜免費供應;90年代,華西村在全國擁有四十多項“全國第一”,包括第一個“別墅村”、“轎車村”、“彩電村”、“計算機村”等,家家戶戶住上了別墅,開上了豪車……

但這一切傳奇,都隨著這個傳奇人物在2013年去世後,開始急轉直下。

時代變了,華西村卻沒變。

接棒吳仁寶的,是他的兒子吳協恩,但此時的市場環境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點選載入圖片

當新經濟來了,曾經帶給華西村輝煌的主業,一個個日薄西山,鋼鐵面臨去產能,紡織業有環境整治,旅遊也成了空有名聲不賺錢的攤子。

但華西村第二代掌門人,卻放出“老書記搞實業,我搞資本”的豪言,想利用資本投資,帶領華西村重返巔峰。

只可惜事與願違,華西集團涉足各類金融業態,融資擔保、典當、小貸公司,還把業務拓展到國外,看到什麼熱就搞什麼,房地產也搞,更搞起了自己不熟悉的海運業務,但幾乎都以虧損收場,一個個都成了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巨資投資的優拜單車,早就破產被人遺忘。

重金收購稠州銀行,也面臨流產的命運。

2016年,有媒體披露,華西村在當年第一季度負債高達389億,資產負債率68.78%。

點選載入圖片

人們才猛然發覺,財大氣粗的華西村,居然已經負債累累。

外界此時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風采不再的“模範生”,原來集體所有企業掩蓋之下,是一個家族企業,別墅產權是村裡的,豪車也是,都不是村民自己的……

點選載入圖片

成也吳仁寶,敗也吳仁寶。

真是創業容易,守業難。

從老乾媽到華西村,一個個中國叱吒世界的企業,都面臨接班人問題,而造成多年積累的品牌,難以維繫的危機。

沒有人希望華西村倒下,即便它有很多問題,我們也只是出於對一個出於對好不容易做起來的“中國名牌”的關心,畢竟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很難逃的開“富不過三代”的鐵律,特別是第二代就已磕磕絆絆。

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約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8%未能傳到第三代,只有3%在第四代及以後還在經營。

在中國,這類問題更加明顯,最常見的家族企業史就是這樣

: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固本守舊,艱難維持;再下一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中國家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4年,剛好同創始人的工作年限相當。

要知道,當初任正非為了改變華為的家族企業因子,花了40億巨資向IBM拜師,歷時5年才練就瞭如今高效的企業管理模式,為馳騁全球奠定重要基礎。

對中國企業家來說,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也沒有一種模式是永恆的,哪怕再大的商業帝國,也要學會居安思危,更要懂得順時應勢。

千萬別忘了,沒有華西村的時代,只有時代的華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