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三元里村最後的清代民居活化為旅遊景點

業主失聯,瀕臨坍塌,入選歷史建築

廣州千年古村三元里最後一間清代民居近日迎來了一群群故地重遊的族人和慕名而來的遊客,看到業主已失聯、曾經塌了一半的老房子得到修復,掛上“廣州市歷史建築”的牌子,還成了旅遊打卡點,從小就在這房子裡玩的族人李少通的女兒嚴女士倍感安慰,她感慨道:

“整個村只剩下這間清代民居了,它見證了這族人的歷史,還有整個村的人的回憶……”

在寸土寸金,其他老房子都被拆除重建的三元里村,這個老房子何以倖存?業主失聯,產權不明,誰令這瀕臨坍塌的老宅重生?廣州有不少這樣產權不明又失修的掛牌保護歷史建築,這個老房子的好運能否在更多歷史建築身上重演?

倖存:業主失聯,政府代管,獲評歷史建築

始於南宋時期的廣州三元里村因1841年抗英鬥爭的歷史家喻戶曉,如今,這座英雄古村是白雲區“經濟第一強街”,皮具批發、化妝品等產業成了三元里村的新招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可觀的租金收入,村民們都將老房子拆除重建。如今村裡只剩一棟清代民居——三元里大街二十七巷9號。這棟百年青磚大屋如何得以倖存,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62歲的嚴女士在三元里村出生長大,她的外太公是這間房子的業主李鴻展的堂兄弟。說起房子的歷史,作為族人的嚴女士語氣中滿是驕傲:她所屬的李氏家族是三元里村的大戶人家,名望高。她記得,從李氏大宗祠往北到碧山公公祠、三元里小學,一直到三丫巷都是李氏族人的房子,從17巷到27巷,小時候她不用走大街,只要穿梭一間間房子就能走完這10條巷子。

新中國成立前,李鴻展已去世,其後人外出讀書、經商,後定居海外。上世紀60年代,李鴻展後人將房子出租給外來人居住,曾返鄉收租金,並委託李鴻展的侄子李棉慶代管房子,但後來失聯,老房子的產權一直不明確。在2000年前,老房子內的租客都搬走了。

據三元里村前任村長李國強回憶,上世紀90年代後期,老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天井處的青磚牆、屋內的樓梯倒塌,當時街道辦和居委通知代管人李棉慶修繕,但李棉慶說聯絡不上業主,拿不出錢修繕,就寫了一份委託書給村委,將房子無條件委託給村委代管。而村委又將房子轉交給三元里街道辦,三元里街道辦將其委託西約居委會管理。

但房子並未馬上得到修繕,村裡只是對房子做了支撐,拆下出現倒塌的部分。

房子命運的轉變發生在2011年,廣州大學湯國華教授回憶:“編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元里平英團遺址所在的三元古廟保護規劃時,文物專家麥英豪老前輩指示,必須把三元里古道(即三元里大街)及沿線登記保護文物建築(即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及典型民居作為保護物件留在原址。我們經過實地考察,除多個祠堂外,幾乎沒有傳統民居保留下來,它們都已經在上世紀90年代改為城中村的多層握手樓和接吻樓,唯一一座位於三元里大街二十七巷9號,因沒有主人而荒廢的清末民初住宅引起我們的注意。這是一座二開間單邊廊有倒座有平天台的二層坡屋頂建築,佔地面積約130㎡,大廳後部主人房間還保留多扇精緻木雕屏門,屏門上方有通透木橫披窗,橫樑上部是二層神樓,分為3間木雕精美神龕,這種佈局既有廣府農村傳統民居格局,又有廣州西關高尚住宅特色。但是屋頂已經倒塌,天井和大廳地面堆滿垃圾和生滿雜草,如不馬上搶救修繕,很快就會全塌,唯一一座見證三元里村特色的典型民居將會滅失。我們提出把它申報為’文物線索’,應及時搶救性修繕。”

住在隔壁60多年的村民李伯說:“有這樣的磚、高大趟櫳門的房子,在當時的三元里已經很稀少,只有十間八間,是富有家庭才有。”

透過湯國華教授和街道辦的推薦,2014年,它被認定為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這間房子好命,業主在海外,族人也願意把它拿出來讓政府接管保留,成為三元里唯一一間留下來的近代民居。在三元里村寸土寸金的地方,沒有被拆掉建幾層樓,能保留下來這確實很難得。”李國強說。

轉機:列入住建部保護利用試點,政府出資修繕

據三元里街道辦城管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列入保護後,同年的房屋安全普查時,重點關注了它的狀況,鑑定為危房。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非國有歷史建築無法與所有權人取得聯絡或者房屋權屬不清晰的,代管人為保護責任人。

2017年,代管人西約居委會被確定為這棟歷史建築的保護責任人。

根據《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納入保護名錄的歷史建築所有權不明,由政府代管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維護、修繕。

但由於沒有修繕資金,一直得不到搶救性修繕,老房子日復一日衰敗損毀。

轉機出現在2018年,老房子被列入住建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專案,“我們把修繕這件事情推動了一把,納入試點後,更有理由申請修繕資金,政府才會支援。”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雲區分局(下稱:市規自局白雲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三元里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黃影紅慶幸道:“如果不是評了歷史建築,可能都不會有現在這筆錢來修繕。”

但老房子沒有產權證,修繕時如何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市規自局白雲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暫未能提供產權證明材料的歷史建築危房修繕,如能提供保護責任人身份證明、修繕方案、專家評審意見、現場放線等資料,也可以申請修繕工程規劃報建。

老房子的修繕由三元里街道辦實施,在設計方案獲批後,2019年街道辦向白雲區政府申請修繕經費,街道辦城管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雲區財政局安排了專項修繕經費100萬元。2020年完成修繕並驗收,目前未最終結算,但由於修繕費用超出100萬元,街道辦從統籌資金中貼了29萬元。

負責修繕設計的象城建築規劃設計(廣州)有限公司顧問建築師徐好好對剛接手房子時的損毀程度印象尤深,“基本上是半廢墟的狀況。”

他說,當時民宅主樓的屋頂、室內二層樓面、樓梯完全倒塌,山牆和隔牆也部分倒塌,屬於歷史建築核心價值要素的門窗大部分缺失,少數被封堵,裝飾構件(灰塑、壁龕、寶瓶欄杆、落水口等)有殘損,室內拱門上的彩色玻璃窗也不見了。

徐好好介紹,修繕重做了傳統構造的瓦屋頂、木檁條和二層以上的大部分青磚牆,新修的牆面內側覆蓋了新面層;室內也增加了角柱和圈樑,用來扶正、加固磚牆,也部分承託了屋頂。修復了趟櫳門、石門窗套、寶瓶欄杆、天井壁龕、灰塑、魚形排水口等,更換了木門窗扇和彩色玻璃窗。結合新柱子,用鋼結構重做了樓梯和二層樓板,鋪木地板;一樓地面儘可能留住了原來的大階磚。

“修繕好後漂亮了好多,和以前比形狀差不多。作為鄰居,我們當然覺得好啦,起碼路人走過時不會再怕有倒塌的危險。”鄰居李伯認可道。

活化:免租引入企業做文創,免費對外開放

2021年7月1日,由老房子活化而成的蔚藍人文創作驛站正式開業。居委會與廣州市蔚藍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蔚藍公司)簽訂了5年的合作協議,公司以此為工作室挖掘三元里文化,合作期間不收租金,免費對外開放。公司負責日常維護和提供文化服務。

黃影紅主任稱,結合白雲區的要求,每個鎮街都要收集整理100個歷史文化故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三元里街道透過蔚藍公司來完成這個計劃。

蔚藍公司進駐後,已經承辦了今年三元里正月十八鬧元宵、清明祭英烈等活動,以及開發“三元里文化地圖”等文創產品。

“我們喜歡傳統的東西,本身就是在做文化挖掘的專案。在這裡可以把我們的文化特色展現出來,幫政府做的專案跟這裡也非常吻合。”蔚藍公司負責人邱垂源說。

進駐後,他們花了20多萬元進行室內裝修和佈置,另外也負責房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驛站還舉辦免費的書畫班、文化展等活動。

如今,驛站是三元里紅色旅遊線路中的其中一站,王姨在朋友圈看到美照,慕名前來打卡,“古村裡竟然隱藏著這麼漂亮的地方!”王姨讚歎道。

嚴女士和李棉慶的後人們近日也回來尋找兒時記憶。

“把房子列為歷史建築來保護,有政府代修繕,這對我們是一個安慰,這族人就只剩下這間老房子了,如果不是產權人不明,早就拆除重建了。我自己的房子都改建過4次,都完全變樣了。整個村就剩下這間清代民居了,它見證了這族人的歷史。”嚴女士說,“這間房子的回憶多咯,不止是三元里村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在三元里第一小學裡讀過書的孩子都來這間屋子裡玩過捉迷藏,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沒有鎖門。很多同學、朋友看到我朋友圈都說應該以前進去玩過。現在族人和這些同學個個都說要回去懷舊。”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名城處處長鄭懷德欣喜地說:“我看到了這個房子活化利用前後的鮮明對比,之前沒有屋頂,有一半已倒塌,透過納入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專案,政府投入修繕,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維護運營,注入文創功能,組織活動,老百姓也很認同,是全社會參與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探索。”

參考資料

《三元里歷史文化展覽館簡介(前言)》,:三元里歷史文化展覽館

《三元里文化地圖》

■策劃:何姍

■採寫:新快報記者方汝敏何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