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鷹派當道, 德國傳來刺耳風聲!

鷹派外長叫囂對華脫鉤,德企隨後出手,尷尬的是德國政客。日前,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鼓吹“德國企業應該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為了實現德國企業與中國市場脫鉤的企圖,德國經濟部還計劃出臺一項反華法案,旨在加強對在華德企的投資審查。

不過,德國經濟部此舉,很快引發德國業界的強烈不滿。路透社說,德國經濟部官員日前向該國企業協會領袖做出承諾:該法案很快就被擱置了。

鑑於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已形成嚴重的依賴,某些反華政客有關“對華脫鉤”的論調,結果只會自取其辱。果不其然,就在德國經濟部被迫擱置反華法案的同時,德企又出手了,這回尷尬的不止是德國反華政客,還有英國的特拉斯政府。

據財聯社報道,德國寶馬公司將停止在英國生產電動車,並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對此,英國《泰晤士報》指出,此舉再次打擊了英國電動車行業的信心。

顯然,德國政客出於意識形態偏見的相關反華言論,與德國企業的利益需求完全是兩碼事。所以,在德國就出現這麼一副奇怪的現象:柏林政客不斷鼓吹“對華脫鉤”論調,企圖破壞中德之間的經貿合作關係。但同時,德國企業卻強烈反對德國的反華法案,在華的投資逐年增加,甚至把設在歐洲的電動車生產線也都轉移到中國。

中國強大的市場消化能力和原材料供應能力,讓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痴迷”有增無減,以至於寶馬公司甚至關閉英國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去投資生產。德企的這些舉動,現在遭打臉的就不再僅限於德國的反華政客,就連近期將中國視為所謂“重要威脅”的特拉斯政府,也同樣遭到打臉。

其實也難怪德企對歐洲本土“薄情寡義”,畢竟,它們都是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哪裡有利益它們就往哪裡湊,根本就不管對方是不是“共同價值觀”國家。顯然,受能源、電力和原材料漲價危機的影響,歐洲營商環境已經不再具備該地區企業的盈利條件。因此,近期歐洲企業紛紛外逃,以至於有歐洲經濟學者擔憂,歐洲有可能會被“去工業化”。

相比之下,中國在能源和電力供應和成本方面,遠比歐洲更具優勢。更重要的是,歐洲電動汽車的多種關鍵原材料、以及包括電池在內的重要裝置,都需要依賴中國的供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像寶馬這樣的大型車企,放棄在歐洲的生產線,轉而向中國投資建廠,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結果。

其實。寶馬向中國轉移生產線,僅僅只是歐洲企業流失的一個縮影。近期,美國同樣也在利用能源和電力的價格優勢,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歐洲企業在美國各州投資建廠。顯而易見,隨著寶馬等大型車企紛紛外逃,歐洲工業體系這塊“大肥肉”,正因為該地區投資環境的不斷惡化,被世界上其他有條件的經濟體所“瓜分”。

朔爾茨政府上臺以後,就拋棄了前任默克爾的務實外交政策,將所謂的“西方民主價值觀”凌駕於國家和民眾利益之上,從而導致德國因深度捲入烏克蘭危機,國家經濟和民生正面臨著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對歐洲而言,這可能只是噩夢的開始。畢竟,俄烏戰爭打到現在,仍看不到結束的曙光。而歐洲對俄製裁,也不大可能會隨著戰爭的結束而結束。這也就是說,歐洲當前所要承受的能源危機,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說,歐洲企業逃離本土狀況,未來仍將繼續上演。而造成這一對歐洲工業發展極為不利局面的,並非中美等國挖歐洲工業牆角的能力有多強悍,而是英德等歐洲國家領導階層錯誤的外交和能源決策,在親手將歐洲企業“趕出”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