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客家大圍屋.家族的城堡

相傳西晉末,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渡,至唐末、南宋末,又有中原地區大批人過江南下至贛、閩、粵等地。這些南遷的漢人,便被稱作“客家人”。

客家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中的一部分,在贛、閩、粵、桂客家人聚居的鄉間,有類似像堡壘一樣的圍屋。房屋的建築設計,民居風水,防匪防賊,這些功能,一樣都不少。這些圍屋,有土樓、圍屋、方樓、五鳳樓等皆是客家人之作。

這些客家人建造的房屋,它們的共同特徵在一個“圍”字,圍就是為了抵禦匪患的侵襲,圍就是建造堡壘般堅的房屋,讓客家人的居住有安全感。它們有著高聳的外牆,將大小房間都圍了起來,一般只在牆的上部開設小窗,有些只是孔洞,從外面不能窺探裡面的天地,而客家人在裡面可將“入侵者”看得清清楚。

“閩南土樓”、“粵東圍龍屋”、“贛南圍屋”、“粵北圍屋”等叫法說出了客家民居中幾種主要型別的分佈範圍和建築特徵。從房屋佈局和裝飾風格上,它們彼此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很清晰,而是相互借鑑,相映為輝。

閩南土樓,以土築牆,以木建房,是客家民居中防禦作用最強的一種建築。以外牆圍出最大內部空間的圓樓,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還有一種方形土樓,及外觀三凹兩凸像筆架的五鳳樓等變形土樓,在閩南漳州和閩西龍巖一帶最為常見。

廣東始興縣隘子鎮的滿堂大圍屋,它由中心圍、上新圍和下新圍三個獨立部分並連而成,佔地13000多平方米,前方有長方形的蓮池。

圍屋文化承載著千百年的歷史,但是在現代文化和現代高樓的夾攻下,圍屋內居住的人越來越少,圍屋文化也漸行漸遠,正慢慢的在消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