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美麗中國伴我行】青島周邊一日遊,一路向西,一路美景如畫!

都說家鄉好,天那麼藍,水那麼清,山的那邊還是山……

離家數十載,那少時的味道,他還清晰地記得;

離家數年,那久違的朋友的臉龐還是記憶猶新;

離家數月,時不時會想回到父母身旁。

時不時乘著記憶的風,回到那咿呀作響的木房子,還有那條不知走過多少人的石子路,心還是會飛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在一地,每個人心中的家鄉,也是不一樣的美。透過不同的視角,所感觸的,所表達的不同,也許跟成長環境,跟閱歷等都有關。對於在外打拼的人來說,家鄉是心靈的港灣,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平事,受到一些委屈,經受一些磨難……,每每這時,不妨隨記憶的風,回到那溫暖的時光。

一早聽了他的故事,離家一萬多公里,在外還是蠻辛苦的。多年不見,我腦海裡呈現的還是學生時的他。他說常關注著我的行走,我所曬的梅雨潭就是他的家鄉,少時他們春遊的地就選擇在這裡。

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梅雨潭,令人陶醉。

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在這個僑鄉仙岩長大的人們來說,一提及這一抹綠,很自豪。

不論晴天,還是雨天,這裡呈現不一樣的美。很想更好地表達這裡的美,總是詞窮。我到過這,共三次,還錯過一回。

錯過的那一回,是大二時的班集體活動,選擇的就是這裡,那時班裡有個高高瘦瘦的男孩,是我一見就喜歡的,偏偏那天的前一天,我崴了腳。

多年後,我到這來,近距離感受梅雨潭的美,是一個晴天,藍天白雲,加上這如玉的水,空氣又是香甜的。還記得那天有點小冷,山腳的梅花盛開著,我們在這記錄一朵朵綻放的美,有不少遊客也跟著拍了。

再後來,幾個認識好多年的老朋友,相約到這裡,看看他堅持了30年的事業,再吃吃農家樂,那天喝了不少酒。那天陰天,原本是十幾個人的十幾個人的隊伍,走著走著走散了,有幾個直接往山頂走,我們幾個邊走邊拍邊聽故事,不知不覺就到飯點,於是在半山腰繞下去了,這裡有很多故事,很多都是帶著“仙”字,下次來得好好記錄下。

最近的一次,到這裡來,那天下著小雨,團隊裡有好幾個是帶著航拍器來記錄的,只可惜雨越下越大。雨天的這裡,又有別樣的美。將他們眼中的梅雨潭,也為大家展示一下。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說:仙岩風景名勝區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於1985年8月19日公佈的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仙岩鎮內,大羅山西麓,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唐。姚揆“維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的摩崖題銘尚存;宋儒陳博良曾在此聚徒講學,朱熹為之書“溪山第一”四大字坊表,梅雨潭在翠薇嶺上、雷潭下。雨巖陡峭、中懸飛瀑、轟然下注潭中,瀑高約數丈,緣石稜層折下噴四濺,宛如細雨濛濛,故名梅雨潭。旁有亭翼然,憑欄寒氣襲人,沁感肺腑,俯瞰潭水碧波粼粼,令人心曠神怡。清黃體芳撰亭聯雲:“仰看九天落珠玉;坐聞萬古酣笙鍾”,當代文學家朱自清為梅雨潭而寫《綠》的散文,傳誦海內。

朱桀的行走筆記說:溫州眾多瀑布當中最有特色的一個,因朱自清一篇散文而家喻戶曉。梅雨潭所處的海拔並不高,但是它的風景卻絲毫不輸給雁蕩山境內的其他飛瀑碧潭。遠距離眺望,梅雨潭的瀑布飛流直下,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氣勢依然磅礴。行至梅雨潭最佳觀賞點,也就是坐落在瀑布前一塊突出的巨石之上的梅雨亭,正如朱自清散文中說到,“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這裡也成為了梅雨潭最佳的觀賞點。

航拍神州說:用上帝之眼暢遊溫州生態園仙岩景區盡情感受綠的魅力。遠遠望去,梅雨潭的瀑布狂奔直下;梅雨亭坐落在瀑布前一塊突出的巨石之上,非常顯眼,乍一看去,正如《綠》中寫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雁行江湖說:溫州梅雨潭|尋找朱自清筆下的靜謐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一個簡單的綠字,從朱自清先生筆下流淌出來的靜謐,讓我對於梅雨潭充滿了好奇。

春天的溫州,微微細雨,愈發顯得有江南韻味了,這次溫州旅行的第二天,我就執意讓朋友帶我來到了梅雨潭,光是輕輕讀出這三個字的瞬間,就覺得口齒生香了。

雨中沿著溼潤的青石臺階漫步,在綠意葳蕤中,尋找先生筆下的意境,微雨的梅雨潭,我站在先生曾經站過的位置,靜靜地看著飛流直下的瀑布,此刻,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聲喧亂石中,色淨深山裡,梅雨潭的美,唯有懷一顆素心,方可解讀出幽靜的況味。

苗雨佳說:溫州旅行|細雨仙岩,拜訪南宋陳文節公祠

本名止齋祠,係為紀念南宋學者陳傅良而建,原在仙岩梅雨潭旁”讀書檯“,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明萬曆十二年(1584)重建時遷至仙岩積翠峰下虎溪橋北首今址;此亦系陳讀書處。清同治六年(1867)重修時改為今名。

陳文節公祠在仙岩山積翠峰下,一座青瓦灰牆的院落,與相鄰的古剎聖壽禪寺建築相融在一起。

我們踏訪的這座陳文節公祠是為了紀念陳傅良在溫州的講學經歷和文化功績而建。

陳傅良曾在仙岩山腳下,仙岩寺旁讀書講學、設館授徒,創辦了“仙岩書院”。

南宋光宗皇帝曾給陳傅良賜聯:“東甌理學無雙士,南宋文章第一家”,高度評價了陳傅良的成就。

第一進臺門上有一副對聯“山中檀越天下賢人”。清康熙初,陳文節公祠年久失修,仙岩寺的主持天目和尚便撥寺銀予以修葺,並書刻此聯榜於臺門,讚頌陳傅良,此事當時傳為佳話。

人文典故是一段的靈魂,那麼建築美學是最有魅力的註腳。陳文節公祠坐落在仙岩仙岩積翠峰下虎溪橋北,我們到達時,正趕上細雨飄飄,公祠在薄霧中更加充滿靈氣。

整座建築佔地約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門房、正殿、東西廂房。門房和正殿皆面闊五間,達16。6米,門房進深兩間,通進深4。5米。是非常有特色的江南庭院。

馬瑪麗:仙岩美旅 |雨中攬綠,別有一番風情。

在仙岩景區的入口處,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百米的尖塔,掩映在綠油油的樹木間,紅與黃的顏色對比,甚是壯觀。

沿著景區的小石板路,一直往前走,進到聖壽禪寺,抬頭便可以看到一潭清水,湖中間有給烏龜準備的曬太陽的小臺子,無數烏龜趴在上面,根本不受外界的影響。

寺院的外面有開的濃豔的小花,和枝葉茂盛的參天大樹,我們去的時候細雨濛濛,別有一番風情。

越往裡面走越是景區的精華所在,素有“九獅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美譽的仙岩風景區果然名不虛傳,這裡奇山怪石、連泉疊瀑、碧潭綠井、天然樓洞、古木茶花等奇特秀美的自然景緻,分分鐘的都可以把人帶入到自然美景之中,完全忘卻身後煩心事,只願醉心於此處的人間仙境。

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裡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梅雨潭果然如文中所寫,是飛流直瀉,飛花碎玉般的美景,是奇異、可愛的潭水。

lovemy鳳凰說:這次來到的仙岩景區與朱自清有著不解之緣,在溫州任教期間,他寫了《溫州的蹤跡》散文一組,以洗練的語言、秀麗的筆觸,描述了溫州的山水風光和民情,其中尤以仙岩梅雨潭的《綠》聞名,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曾多次來到仙岩這裡,來到眼前的這片潭水,不僅感嘆出“這潭水也太好了!這幾年看過不少好山好水,哪裡都沒有這片潭水那麼綠那麼靜那麼有活力,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李瑞祥說:來到溫州,朱自清筆下的梅雨瀑和梅雨潭,自然是必須要打卡的地方了!走上梅雨亭,透過石洞,聽水聲不絕於耳,觀瀑布飛流直下,欣賞朱自清心目中綠。

七色MOMO說:對於溫州的初印象,來自於朱自清先生的名作《綠》,他筆下的梅雨瀑、梅雨潭植根於每位讀者心中,一直被視為文學史上的經典。

在濛濛細雨中游覽仙岩景區,經過一場春雨的洗禮,眼前的景緻綠意盎然,更顯意境幽長。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自古以來,風光優美的仙岩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在景區的岩石和崖壁上,分佈著30多處古老的摩崖題刻,都已超過上千年曆史。

景區主要遊覽景點:

聖壽禪寺、梅雨潭、觀音洞、雷響潭。

迷廈門:追隨朱自清筆下的那抹綠,冒雨也要前往梅雨潭

三月的溫州煙雨朦朧,天空有點小雨,但絲毫也不影響出行計劃。溫州之旅的第二天去的地方是仙岩景區,據瞭解該景區可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大羅山景區西部,分別有梅雨潭景區、化成洞景區、天河景區三大景區。

其中,朱自清筆下的梅雨瀑、梅雨潭幾乎植根在大家心目中,所以此番即便冒雨也是要前往去欣賞的,雨後的空氣清新,潭水更是清澈通透,捧起那一汪“綠水”便已沉醉於其中。

春意盎然的季節,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片的綠,春日出行的好去處莫過於此!帶上家人,踏上春天的旅途,一起到溫州生態園走走。

旅行與行走說:仙岩景區位於溫州生態園大羅山西部,以瀑潭景觀為主,朱自清《綠》中的梅雨潭,就在仙岩。景區內有休涼寺、聖壽禪寺、秀垟水庫、天河西水庫、金河水庫、天河引水渠、黃雲洞,羅隱洞,化成洞,千年茶花等。 水庫秀美,值得一去。不恐高的小夥伴,還可以天河引水渠上走走。 “拜佛拜心心拜佛,修行修性性修行”。

JIEFEIER說:陽春三月,來到溫州生態園仙岩風景區,正值細雨綿綿,整個景區空氣異常清新,各種綠植在雨露滋潤下散發出各種不同的綠色,墨綠森綠淺綠嫩綠碧綠,這就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綠色吧。溫婉的江南春天,各種綠色交織著,梅雨潭水聲潺潺,靜謐之美,坐於梅雨亭,靜下心來,感受大自然帶來的一切洗滌。

從古至今,仙岩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喜愛,來此遊玩留下眾多摩崖石刻。已經發現並考證的摩崖題刻有35處,主要分佈在梅雨潭景區和化成洞周邊,在梅雨潭附近的就達25處,是大羅山摩崖題刻最為集中的地方。途中看到“樂壽”二字摩崖題刻,出自論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遊山玩水,仁智皆得。

何色兒說:朱自清在溫州期間,寫了一組《溫州的蹤跡》散文,描述了溫州的山水風光。

而《綠》這篇散文就是描述了仙岩梅雨潭,為此,潭邊現在建造了一座“自清亭”,立碑刻著《綠》一文以作紀念。

下一站V說:讀完朱自清筆下的《綠》,我決定啟程去找尋朱自清先生的身影。來到梅雨潭的那天下著濛濛細雨,很符合江南煙雨的氣息,由於下雨臺階有點滑,我去了最低的梅雨瀑,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還是如文章中寫的那樣溫潤碧玉,看著那飛流直下的瀑布與那碧綠如玉的潭水,彷彿某個孤獨的角落突然生機勃勃。

每一次旅行都會碰到一些有趣的人,分享著各自不同的故事。從這些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很多青春洋溢的笑容,白天踩線,晚上碼字,看著遊著樂著的旅行體驗官,也有不為人知的累。匆匆的遊走中,想記錄的很多,頂著烈日,冒著小雨,可謂是不怕苦不怕累。

於每個人而言,人生都是一直向前的列車,每一天都很珍貴,應當樂觀前行。

在大江南北,由於地域、氣候不同,景色也各不同。

南方的孩子羨慕著北方的孩子,可以肆意地玩雪;

北方的朋友羨慕著南方的孩子,隨處可見滿眼的綠。

你若到溫州來,不妨到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走走,這裡是梅雨潭,也是他時常唸叨的家鄉美景。

你是否也聽過這麼一首歌: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的;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裡老家,這裡是心靈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