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易中天為何貶低明朝,反而在書中稱讚清朝,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嗎

易中天是我國著名學者,作家,從小深愛文學,受祖父影響又酷愛史學,高中就已讀完中外名著,對史學論點頗有見解。於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從事文學藝術領域的研究,於2005年開始在百家講壇當學者,剖析歷史言語犀利,叱吒風雲。

“中國曆代王朝的皇帝,就屬明朝的最差,要不昏庸,要不迨政,勤奮一點的又資質平庸。凡是想打起精神幹一番大事的又都氣數已盡。”具一定史學權威的易中天如此貶低明朝,明朝的殘暴真的勝過君主專制高度集權的清朝嗎?其實也是不無依據的。

“誡諸生守訥學規,違者罪至死”。這是朱元璋制定的國監製度。

朱元璋把培養官僚的全部職權都交給國子監,所以培養官僚的職責全部由國子監負責。實則用意就是用刑法管束那些不服從和抗議的學生。經常有監生被強制餓死或強行自縊,有些不忍看這些監生任人宰割的官員,大膽控告這些殘暴的教育方式,結果朱元璋不但不予理會,反倒把這些控告者全部屠殺示眾。

一系列慘無人道的刑法諸如痛決、充軍、罰充吏役、枷鐐終身、餓死、自縊死、梟首示眾、凌遲……明朝的國子監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刑場。受害的不僅是學生,他們的教官也深受其害,接受死亡所威脅的訓練,培養了一批絕對暴力的、無思想的、奴性的官僚。

據易中天書中記載:朱元璋對待功臣,直接了當地說,你們不能忤逆我,不要憑小人之力僭越皇權,否則不僅你的命不保,全家的生命都不保。

朱元璋以功臣多倚功犯法,破壞了皇朝的法紀,侵犯了人民和皇朝的利益為由奴僕殺人,絞殺了胡惟庸,藍玉等功臣。連劉伯溫之死,明朝史書已查無此據,但易中天判斷:背後的兇手就是朱元璋。

從胡惟庸以私通日本,蒙古的罪狀被殺以後,胡案成為了朱元璋進行政治鬥爭的有力武器,凡是心懷不滿的,跋扈囂張的,對皇家統治有危險性的文武官員、士家大族,都一連被強制安上串通胡黨的罪名,處死抄家。

對此,易中天只評價了四字:“改制,集權”。

論野蠻殘暴,歷史上任何皇帝都敵不過朱元璋。凌遲、刷洗,有秤竿,有抽腸,有剝皮,還有黥刺、剕、劓、閹割、挑膝蓋種種酷刑,造成了朝官中人心惶惶。於是就有些官員罷免官職,告老還鄉,此舉卻激怒了皇上:“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此為大不敬,非殺不可。 ”

易中天在《中華史之朱明王朝》中寫到他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出身卑微“比當過亭長的漢高祖劉邦還不如,當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氣度和雅量。相反,作為政治暴發戶,他嚴重缺乏自信,總懷疑別人看不起他。”

明朝大興的文字獄,又毒害了一批封建文人。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

面對一些封建文人的抵抗,朱元璋也採取了強硬的刑法對付,如果有人不為君王所用,就只有一個字:殺。朱元璋有一套特殊法律,拿監獄、死刑以至抄家滅族一套武器,強迫文人為他辦事謀利。

明初的著名詩人吳中四傑: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四人先後被殺。 朱元璋用嚴刑重罰,殺了十幾萬人,他的眼中釘主要的是國公、列侯、大將;宰相等。他用流血手段進行內部清理,貫徹了“以猛治國”的方針,鞏固了大明的統治。

看待政治史學,我們都應該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嚴謹地看待利與弊,不可過多地帶有主觀色彩。評價一個歷史王朝,也不應該只是從皇帝個人素養這些片面角度,明朝雖然殘暴卻也創造了不少成就。

清朝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關起門來拒絕交流,一味的盲目自大導致在古代的綜合國力穩居世界前列的中國自清朝開始落後於世界,社會風氣愚昧封建,一頭巨獅跌落谷底,受外人的恥笑。

在明初奉行的同樣也是保守落後的海禁政策,意識到關起門來不會有進步,在明代後期放開海禁政策,大力發展邊境貿易,使得海外貿易大獲發展,邊境的百姓生活富足,一大部分上支撐了國庫的開支,成為財政的基礎,並打開了和世界交流的渠道,促進了文化經濟的交流。

描繪的正是明朝,海外貿易不斷髮展促就了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鄭和下西洋時航海技術已十分先進,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為其打下基礎。明朝建造的船隻設計精良,裝備齊全,最大的船能夠長約147米,闊約60米,能夠容納1,000名船員,且最大的船能有9個桅杆那麼大,可謂是技術精湛。

明朝時期還湧現出一批著名學士及著作。例如現中國四大名著,其中有三本出自明朝,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等。而清朝的文化思想卻因為殘酷的“文字獄”而整整停滯了三百年。

若說清朝是一個恥辱的朝代,明朝可謂是國威浩蕩,把大國風範展示無疑。清朝只能看到一次次戰爭的失敗,一條條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最後喪權辱國活生生地成為了侵略地。但是明朝卻可以說是揚武耀威。

從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打擊倭寇,鞏固了國防統治,消滅了侵略勢力,再到鄭和下西洋,一分不計較經濟利益得失,目的只是為了揚武耀威,展示明朝的各方各面的實力,而大清時,馬戛爾尼訪華,一個外國使者都看得出清朝只是外強內虛的紙老虎。

皇宮內倒是金碧堂皇,款待客人也最為大方,而真正應該得到重視的百姓卻過著窮苦的日子,國防邊境守衛糜爛不堪,軍事裝置也極為落戶,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淪為西方國家的笑話,這一點比起明朝,可以說是清朝所望塵莫及的。

這樣看來,說明朝不如清朝,似乎也太過片面了。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光芒,也有每個朝代的黑暗,我們不作盲目的比較,只在讀史中鑑史獲得更好的成長。

文/百海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