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呂雉為什麼沒有殺了張良張良是謀臣,而非權臣

張良是謀臣而非權臣的身份註定不會被呂后所殺

呂后跟隨劉邦,在楚漢爭霸中吃了不少苦,不過隨著劉邦稱帝,總算苦盡甘來,她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正因為呂后是第一位皇后,因此對於后妃的約束較少,加上呂后作為劉邦的糟糠妻子,與他的手下接觸時間較長,因此她多少參與朝政沒有引起劉邦和眾臣的反感。

劉邦建立漢朝後沒幾年,就開始對當初幫他打天下、手握重兵的異姓王下手了,陳豨、盧綰、英布等人接連被他平滅,緊接著公元前196年,彭越和韓信又被呂后殺死。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幾人都是劉邦親自帶兵滅掉的,唯有彭越和韓信是被呂后所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呂后自己的小算盤

此時的劉邦還算是壯年,作為一代雄主,他是不可能讓呂后完全參政的,可他卻任由呂后殺了為他打天下的彭越與韓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從後來劉邦與諸臣殺白馬盟誓“非劉姓為王,天下共擊之”來看,他對立國之初分封的八個異姓王早有了除掉之心,陳豨、盧綰、英布之流是因為謀反,他大可堂堂正正地提天子雄師去討逆,可彭越和韓信反狀未明,自然不好親自下手,於是呂后便登場了。

呂后之所以敢殺彭越和韓信,一是看出了劉邦的意圖,甚至大機率這兩口子是商議過的;第二則是她為了保全兒子劉盈未來能夠安穩地做皇帝。

彭越是一代猛將,韓信則是兵仙,隨著其他異姓王的覆滅,這兩人將來會不會反不重要,有沒有反的能力才重要,劉邦是會死的,若此時不除掉二人,將來自己的兒子劉盈還有除掉他們的能力嗎?這時候的呂后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危險,最好的解決方式是防患於未然。

劉邦的勢力構成

殺了彭越和韓信,徹底解決了異姓王,劉邦的顧慮沒有了,呂后的擔憂卻與日俱增。原來劉邦之所以成功建立漢家天下,主要有三方勢力幫了他:第一是後來成為八大異姓諸侯王的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這些人或自帶兵馬入夥,或有超出常人的軍事能力,或出自敵方降將。這些人最大的特點是手中有權,心思存變;第二是以蕭何、周勃、曹參、樊噲等為代表的“豐沛元從”。這些人隨劉邦自沛縣起事,鞍前馬後,或調集糧草安撫民眾,或衝鋒陷陣視死如歸,或忠心耿耿馬首是瞻。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劉邦的御用班底,不管勝利還是失敗,這些人都不離不棄;第三是以張良、陳平等為代表的“謀士集團”。以此二人為例,張良多是正大陽謀,而陳平尤擅陰謀詭計,在楚漢爭霸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在建立新朝後,二人雖然都得了善終,但歷史評價卻天差地別。一個位列“前漢三傑”,一個被稱作“漢朝第一陰謀家”。

這三方勢力中,異姓諸侯王是劉邦的心頭大患,因此他說什麼也要解決掉,可與異姓諸侯王的鬥爭實在是耗費精神和體力,還有諸多危險,劉邦差一點就被射死。所以劉邦沒來得及對付另兩方勢力便撒手人寰了。

呂后的手段

這個時候,呂后粉墨登場,直接“稱制”,對她威脅最大的仍然是“豐沛元從”和“謀士集團”這兩大勢力。然而,呂后並不具備同時與這兩大勢力抗衡的能力,於是她最想做的便是結好無權無勢的“謀士集團”,去瓦解有權有勢的“豐沛元從”。

老謀深算的蕭何早就看透了劉邦和呂后的想法,劉邦在世之時,他便買地自汙,化解劉邦對他的猜忌。後來當他看到劉邦和呂后對韓信不太放心時,又主動出主意,親自引導韓信進入長樂宮,導致韓信被殺。只不過即便如此,呂后在劉邦死後也並沒有對以蕭何為首的“豐沛元從”有所放心,時不時地召集張良和陳平等人商議,最終呂后祭出了冊封諸呂為王的大招,想要靠著自己呂家的親信子弟削弱這幫老功臣的勢力。

可是沒想到適得其反,諸呂和功臣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功臣集團在呂后死後立即發難,滅了諸呂之亂,恢復劉氏江山。

為何不殺張良

我們可以看到,自始至終張良都十分安全,不管是劉邦還是呂后,都沒有對他下過狠手,這是為何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張良自己識時務,懂得進退,並且雖然身列“前漢三傑”,但始終以謀臣自居,而摒棄做權臣。

張良在漢朝建立後,便託辭多病,閉門謝客,而且主動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在劉邦翦滅異姓諸侯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即便說話,也從來是點到即止。而在呂后稱制時期,他也恪守“疏不間親”的古訓,對皇位更迭、宮廷殺戮不參與,不過問,最終明哲保身。

另外,張良對劉邦和呂后有恩,主要有兩點:一是鴻門宴上,設計使劉邦脫身;二是指點呂后請出“商山四皓”,保住了劉盈太子之位,保證了呂后和劉盈在劉邦生前身後的權力不變。

一個謀略過人但無實權而且懂得進退、與世無爭的恩人,呂后怎麼可能去殺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