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誰說古人只會,相親、踏春、鬥雞、盪鞦韆、吃美食,他們比咱會玩

1、踏春

唐宋人普遍有錢,而且假期多,所以旅遊是好多文人俠客們的愛好。

清明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個吐故納新的好時節,天氣不冷不熱,不出去玩都可惜了!

《虢國夫人遊春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可以看出,那時候的年輕人,遊春時人人騎著高頭大馬,這相當於今天開著豪車去兜風。

清明又正是煙花三月,不去揚州耍耍都對不起這好日子。

煙花三月的揚州

2、相親

春風一吹,春心自然得盪漾。

既然是出去春遊,帶著女朋友一起去才最開心。

所以,清明節也成為相親的節日之一。陽光明媚,百花待放,平時看著就煩的他和她也都順眼了好多。

經典版《白娘子傳奇》

在神話故事《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就是在清明踏青時,一把雨傘整出一見鍾情的。

3、拔河

拔河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時在軍隊中盛行。

唐朝中期,唐玄宗在清明舉辦了大型的拔河儀式。於是,這一活動便在民間大火。

在春耕時節的清明,拔河更是寓意祈求豐收、強身健體。

拔河

4、放風箏

清明之前,田裡的麥苗還在生根階段,不怕踩踏;清明之後,麥苗開始發芽,田地裡就不能被踩踏了。

所以,過了清明,就不能再放風箏了。那自然清明的時候就要放個夠。同時放風箏也寓意疾病與苦難,都隨風散去。

而且,清明時節,有風又不冷,非常適合放風箏。

放風箏

5、改火吃寒食

古人取火不像現在這麼容易,所以要儲存的火種。

但是火種卻經常引起火災,而且春天雨水多雷電多,也容易引起火災,便在清明節(寒食節)這一天進行“改火”。

改火就是把前一年的火種全部熄滅,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

青團

因為這一天沒有火,所以只能吃冷食。

但做為吃貨大國的中國,自然不是簡單對付幾口冷食,而是做各種各樣的美食換口味,青團便是代表的食物之一。

青團

6、鬥雞

古人鬥雞就像今天的鬥地主一樣常見,一般從清明時節便開始進入到鬥雞時節,有時候會持續到夏至。

而且不僅老百姓鬥,皇帝也好這一口。尤其是唐玄宗,還在皇宮裡面舉辦比賽。

“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五代女詞人花蕊夫人的《宮詞》,描寫的便是這個場景。

鬥雞

7、射柳

射柳是比較高階的玩法,射是古代六藝之一。

射柳的難度很大,在柳枝上,拴上一縷紅綢,參加遊戲的人要在百步以外騎馬挽弓,用箭射斷拴有紅綢的柳條。

然後飛馬前往,在柳條落地之前,將柳條接住。

《綺春園射柳圖》

8、插柳

清明節又稱為“鬼節”,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所以,便在清明這一天,把柳條插在屋簷上,戴在身上。

在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但插柳盛行不衰。

插柳

9、盪鞦韆、蹴鞠

唐代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清明這一天,女子喜歡盪鞦韆,男子喜歡蹴鞠。

盪鞦韆在南北朝時便已流行,唐朝時更是大盛。

古代女子出門比較受限制,所以在院子裡把鞦韆蕩得高一些,這樣能多看看外面的風景。

蹴鞠出現的時間就更早了,據傳在商朝的時候就有了。

宋朝的時候蹴鞠更是前所未有的繁榮,大家熟知的高逑,就是憑藉踢球得到皇帝賞識。

可見宋朝的很多皇帝都喜歡踢球。從名畫《宋太祖蹴鞠圖》就可見一斑。

《宋太祖蹴鞠圖》

除此之外,古人在清明時節還有好多玩法,開party、喝酒、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