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7歲神童做出一首七言絕句,同齡人都看不懂,中年人看完便沉默

《嵇康集》

《嵇康集》中有一句話:“交不為利,仕不謀祿。”然而,有許多人與此恰巧相反:與人相交只為謀利,仕途謀劃只為錢財。歷數古今中外,貪官汙吏中飽私囊,都是政府面臨的最艱難課題,也是無數百姓哭訴無門的罪惡源頭。因此也有無數文人墨客作詩譴文,諷刺官場追逐名利。在這其中,黃庭堅7歲時所吟的詩句,也是相當辛辣。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因為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流芳千古,被稱為“大家”。這固然是對他們的肯定,然而有時卻也讓人們忽略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突出才能。例如著有科學名作《夢溪筆談》的沈括,他在農學、天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實在是“文理全才”;以“心學”稱為唯心主義哲學界代表人物的王守仁,不僅是罕見的儒、釋、道三教全通的人才,年輕時還曾經是一名出色將領,因軍功被封伯爵。

以書法成就聞名於世的黃庭堅,在詩作方面也是大家。他的書法被稱為“宋四家”之一,文學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矚目:生前他是與蘇軾並稱“蘇黃”的人物,更是北宋後期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因為黃庭堅創作法度嚴謹,與大開大合的蘇軾恰好相反,因而引得無數人追捧學習,可以說引領了南宋一代的詩風。

出身書香世家的黃庭堅幼年便聰穎過人,被人認為是“千里之材”。從小他便能吟詩作對,而且對仗工整;青年時期曾遊學於蘇軾門下,被稱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其中名氣最大的。22歲時黃庭堅考中進士,在一期間他的詩文受到蘇軾稱讚,自此逐漸名揚天下。宋神宗、宋哲宗期間,黃庭堅還曾被召入宮中任檢討官,負責修繕公眾典籍。

宦海沉浮多年,黃庭堅多次經歷貶黜或復起,甚至曾經被汙衊“謗國之罪”,最終於六十歲時客死異鄉,令人嘆息不已。一代大家不幸隕落,幸而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品鑑的書法作品和詩詞作品,其中更有些字字值得推敲。細讀黃庭堅七歲時所作詩篇,就能看出他的早慧:在同齡人尚且不諳世事時,他已經能夠看到社會黑暗面了。

眾所周知,為了方便少兒接受古詩詞薰陶,我國曆代都有唐詩合集作品供少兒啟蒙,當代最有名的要數《唐詩三百首》,其中收錄了很多名家膾炙人口的詩篇代表,其中的詩篇大多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黃庭堅幼時所作的詩卻恰恰相反,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同齡人一般看不懂,而中年人雖解其中意,看完卻沉默不語。

這首詩作於黃庭堅七歲時。當日他的父親招待了不少友人飲酒,席間有人久慕黃庭堅神童之名,便要求他當場賦詩一首。年幼的黃庭堅便吟出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牧童吹笛的悠閒場景,後兩句卻陡然轉折,感嘆官場之黑暗,形成鮮明對比。

《牧童詩》

此詩前兩句勾勒出天真無慮的牧童形象,後兩句卻直言“機關算盡”,並諷刺“不如君”,寫盡了只知追名逐利的庸人醜態,辛辣諷刺他們還不如隴上的一個牧童快樂。小小年紀的他,已經有了不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汙之心。這樣的心性貫穿了他的一生,早年黃庭堅在太和縣做知縣時就清廉自省,不與其他知縣和縣吏們同流合汙,一心為百姓謀福利。

為什麼說這樣的一首詩黑暗呢?不僅是因為它在嘲諷官場之黑暗,也是因為它比較偏激。包括黃庭堅自己在內,許多人都曾在官場上追求名利,豪放如李白也曾伴君左右常年做頌詩,清醒如杜甫也多年嘗試考取功名,他的老師蘇軾也在官場之中沉浮多年。

畢竟對於古人來說,仕途是最好的出路,所以“長安名利客”著實沒有什麼可恥的,可恥的是為官卻不清正,一味追求名利而不求為百姓謀福利。

由此可見,看待問題切忌以偏概全。當然時年7歲的黃庭堅寫出這樣的句子已經殊為不易,不應該對他要求更多。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應該儘量全面看待事物,在未知全貌之前不隨便發表偏激意見,是為人處世的必修課之一。否則便很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被一面之詞或一方面的現象矇蔽雙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