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還記得那個被轟下臺的于丹嗎?在跌落神壇的日子裡,丈夫不離不棄

俗話說:“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句話不僅僅是形容一般的親戚、朋友之間疏遠功利的關係,在現在這麼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大家相處之間好像都憑好處而論,人與人交往心裡都在暗自計算交往的成本與價值,“真心”這個東西顯得異常的珍稀、可貴。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有時候就連夫妻之間也是因為謀求利益而結合,因為利益不均而分離。又有多少人,恪守當初神聖的婚姻誓言“不論順境或逆境,不論貧窮或富有,都不離不棄。”

即便年少時,為了愛結合,人到中年人變得世故圓滑,唯利是圖,當初的真摯的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堅守呢?

然而還是有一些人,他們讓我們看到愛情的堅韌,對於感情的忠貞,即便是被轟下臺跌落神壇,丈夫仍舊默默付出不離不棄,她就是于丹。

說起于丹,不得不提起一個經典欄目:中央10臺的《百家講壇》。這個從2001年開始播出的文化式欄目在10多年前非常受歡迎,許多學者更是由於參加了《百家講壇》變得家喻戶曉,袁騰飛,紀連海,蒙曼。

這些本來在學術界外默默無聞的學者,教師開始有像明星般的影響力和效應,于丹也是在這個節目中火起來的一位國學大師。

1965年出生的于丹本來是一名大學老師,兼職從事影視撰稿,可自從在《百家講壇》連續7天播出“于丹《論語》心得”專題講座以後,她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憑藉生動地解說,深處淺出地講述,將《論語》的課程描繪得有趣,活潑;因此于丹受了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更稱她的爆紅是“于丹現象”。

一時之間,民眾的鮮花、媒體的採訪、巡迴的學術演講、甚至是大量的商業活動都穿插在於丹的行程中,這不禁讓人感覺這就是冉冉升起的“文化明星”。

正當人們還沉浸“于丹式”的《論語》解讀,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于丹也日益膨脹。

2009年一篇名為“于丹倫敦街頭撒潑記”的文章一時之間掀起討論于丹的熱潮,撰稿人自述為于丹提供了三天的翻譯服務,期間看到了一個與鏡頭前完全不同的于丹:對下榻的酒店再三挑剔,三天換了三個房間;對工作人員態度極差,滔滔不絕地面對鏡頭說話,翻譯來不及作出反應提示她放緩速度卻遭到責罵。

看著條理分明、中英對照的指責文章人們對這位鏡頭溫婉睿智的國學大師大失所望,雖然事後于丹有理有據地澄清了事情經過。

但是文章盛氣凌人的學者高姿態還是讓她的聲望大降;並且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從於丹的解讀中更多聽到的不是對傳統的解讀,而是經過於丹自身三觀和理解消化後的《論語》,這種心靈雞湯式的《論雲》解說受到了不少業內同行的駁斥,也遭到了觀眾的質疑,這讓于丹網紅教授的形象變得不靠譜。

2012年11月17日,于丹更是在北京大學的一場關於宣傳崑曲的活動中被轟下了臺。

當日北大百年講堂的戲曲精品演出,十個古稀藝術家,幾十段經典唱段,精彩紛呈;卻沒想到“非專業”的于丹在節目的最後被主辦方應邀做最後的總結髮言,結果,于丹被底下觀看的學生大呼“下去”而尷尬下臺。

在在場的北大學生們心中,于丹這種所謂的文化明星對崑曲並沒有深入的研究,然而卻在眾多崑曲名家面前對國粹侃侃而談實在太不尊重。

這種名利和光環堆砌起來的“網紅教授”沒資格代表那些一生時間花在崑曲教學傳授的老藝術家們,於是于丹唏噓而尷尬地走下來,也從那一刻開始意味她開始從民眾的追捧中逐漸淡出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于丹雞湯式的國學講授成了“偽國學”從萬人空巷,熱烈吹捧到萬人鄙夷,一沉百踩;許多商家、廣告、邀約訪談紛紛拿起之前對於丹丟擲的“橄欖枝”。

面對周邊的夥伴、朋友的遠離,丈夫喬達峰還是義無反顧地在身邊支援她,陪伴她,“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在“愛”面前被完完全全地擊碎。

于丹的丈夫喬達峰和于丹認識是在意氣風發的大學校園內,與于丹家深厚的“書香門第”的家庭背景不同,一般工人家庭出身的喬達峰在那個年代考上全國知名大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儘管是這樣的“門不當,戶不對”,但二人還是堅持將愛情進行到底。在於丹眼裡,他們各自不同的家庭出身卻形成了日後共同生活最好的黏合劑。

于丹是獨生女,“富養”出來的孩子,父親是做文史研究工作的,她自小在這種文人家庭裡被精心呵護長大;而丈夫則是普通工人家庭,家有四子,身為長子自小就是承擔家庭責任,給三個弟弟帶好頭,這樣差距較大的成長背景卻達到了日後婚姻關係中很好的對稱和互補作用。

而在妻子經歷了“國學超女”式的走紅,到跌落神壇,喬達峰的一路以來的支撐與陪伴足以證明於丹的眼光,這個男人並沒有因為妻子的境遇不同而離開。

相反不管順境逆境他始終承擔起一個丈夫的責任,體貼于丹,維護家庭,一直扮演一個完美丈夫的角色,一直背後默默付出默默關心自己的愛人,給予了于丹最大的支援。

當年還在高峰期的于丹曾經接受過《藝術人生》的採訪,被問到“你先生為你驕傲嗎?”于丹回答道,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她丈夫一個男的需要為了她驕傲什麼嗎?

因為不管自己拿的是鮮花獎盃還是掃帚拖把,自己在丈夫的眼裡都是一樣的,下了班回到家都是自己的妻子,孩子的母親。

的確,管他是明星還是領導,是普通白領還是清潔工,回到家庭的就應該是簡簡單單的夫妻倆,鮮花和掌聲是在家門外的,家裡只要有愛和理解就夠了。

有關於丹的具體新聞報道截止於2018年,她被免去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分黨委書記的職務,之後于丹便好像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像娛樂圈一位位“流量”明星一般,于丹用她獨有的“淺白、生動”的方式解說《論語》、《莊子》短時間內博得了觀眾的認可,中間經過又夾雜著質疑和謾罵,孰是孰非真真假假已經無從考究。

但在我看來於丹本身無論從家學淵源還是自身修養來說都應該是有一定的講學基礎的;後來處在“神壇”之上或因遭人嫉妒,或因本身身價不同便目空一切,導致牆倒眾人推的局面這些都從某個方面印證了學者本身可能就應該回歸到本職的學習研究工作上。

貿然的華麗“跨界”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倒不如安安靜靜地做學問,清清白白教學生;商業模式的吹捧是一時的,學海無涯,傳道受業解惑才是老師學者應該從事一輩子的。

掌聲和謾罵聲都過去了,重新成為一位普通教師的于丹的近況也沒有太多人關心了,但在她跌落神壇的日子裡,老公的默默付出不離不棄卻成為了看客口中的另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