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青海花兒的來歷和特點?最新的青海花兒下載是那呢?

花兒又名少年。花兒是產生並流行於甘、寧、青、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花兒發源於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

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

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後兩句切題。

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

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醜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樸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

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淨的源頭之水澆灌的聖潔之花。居住在這裡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

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象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青海“花兒”曲調同樣極為豐富,據統計,河湟地區有上百種。不同的曲調有著不同的“令”。按流行地區分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寧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劃分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東鄉令”等;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為“白牡丹令”、“尕馬爾令”、“花花尕妹令”、“好花兒令”、“溜溜兒山令”、“楊柳兒姐令”“水紅花令”、“咿呀咿令”等。

花兒屬於山歌的一種,主要流行於西北的青海和甘肅兩地,這裡文化淵源深厚,很早以前就有人類文明的足跡。特別是駐足於黃河沿岸的一些地區,更是空前的繁榮,曾一度孕育了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原始文明。但偏於一隅的地理條件,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這一地區始終居於比較落後的行列。苦甲一方和貧窮落後成了這裡的代名詞,迄今為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還從事著農耕生產活動。在這樣一個農業社會和泥土味純正的地區,幾千年來孕育了眾多精品的藝術種類,有綿延幾公里,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有響徹雲天的蘭州太平鼓;有悲壯豪邁、近似搖滾的吼喊西秦腔;更有脈脈含情、柔情似水的浪漫花兒調。

其中花兒是最為常見的藝術種類之一,花兒不僅飽含著音樂藝術性,而且還有這文學意蘊和民俗學價值。在西北人眼中,花兒不止是一種悠揚的山歌,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和男女傳情的方式。所以說,花兒既有著藝術欣賞價值,還有著文學研究價值,不僅表現了西北人的多情,而且還反映了一種西北人的浪漫。

本文主要以西北花兒的一支——“洮岷花兒”為例,透過剖析幾首不同風格的花兒小調,來彰顯花兒中所包含的獨特藝術魅力。用幾首生活中常用的“交流花兒”,以及花兒在生活中所具有的獨特社會功用。來說明西北人與花兒的關係,以及花兒中所具有的人文情懷和人文情懷在花兒中的體現。真正搞清楚花兒與人兒的關係,將這種文化中的音樂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展現出來。

一、花兒中的藝術

花兒中的藝術,一般盡顯在其唱詞之中,花兒的唱詞大多用“比興”的手法寫作,都只先陳述甲物,透過甲物的特徵以及感情的描寫,來突出對乙物的特徵描寫和情感表達。除了運用“比興”的手法之外,在花兒的唱詞中還用了“誇張”、“押韻”、“開花調”等形式的寫作方法。花兒中所唱的內容多為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有表達一方對另一方的愛慕之情的,也有表達兩人相思之情的,還有表達為衝破封建婚姻制度而戰鬥的,更有表達倆人忠貞不移的愛情和互訴衷腸的。以下便是筆者根據這幾類思想感情,整理的例子。

例一:

幾時修成個路哩

白楊的枝子裡一根材,幾時(者)長成(個)樹哩;

尕妹的大門上萬丈(的)崖,幾時(者)修成(個)路哩。

這首花兒詞運用了“比興”的手法,巧妙地運用“幾時修成個路哩”來表達不見妹妹時,哥哥對妹妹的相思之情,歌詞先以白楊樹裡邊的一根“材”來做比喻,在甘肅方言中,“材”指的是“柴”,用一根沒有生命的白楊木的燒火棍作為描寫的物件,後半句緊跟著寫,這樣一根木頭什麼時候才能長成樹?但實際上,它有可能長成樹嗎?一是沒有可能,因為它是沒有生命的一根木頭;二是有可能,因為將它栽倒土裡面,它有可能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後半句的“幾時”便是帶著不確定的口氣,在那設問,這樣一根木頭,多長時間才能長成一棵樹。這是前半句的先詠他物。後半句緊接著前半句的意思,設問妹妹門口的“萬丈崖”,幾時才能修成個路,這句話表達了典型的愛慕之情,唱詞中的“萬丈崖”並非指現實生活中的“崖”,而是指妹妹內心中對哥哥的那份情意,通俗的來講,就是妹妹何時才能讓哥哥得到妹妹的心。何時才能讓哥哥住進妹妹的心裡。

這首詞從大意上來講表達了一方對一方的愛慕之情。但是沒有將這種感情強烈的表達出來,沒有溢於言表,而是透過這樣一種委婉、樸實的歌唱表達了出來,而是在見到自己心愛的人時,將這樣一首花兒獻給自己最心愛的人,當對方聽到這樣一首花兒詞時,同樣會以花兒作答。這在西北是一種常態,也正是印證了西北憨厚的性格和花兒中獨特的人文意義和浪漫情節。

例二:

看你抬頭不抬頭

妹在河邊飲牯牛,哥在山上打石頭;

石頭落在牯牛背,看你抬頭不抬頭。

在這首花兒中,哥哥用手中的石頭擊打妹妹的牯牛,企圖用這樣喲中方式引起妹妹的注意,這是甘肅民間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幕,哥哥在田根放羊,任憑那羊兒滿山跑,哥哥卻低頭思念著自己的情妹妹,不一會兒,情妹妹來飲牛,她低著頭,牽著牛,想著情哥哥只顧著飲牛,卻沒有看見自己的情哥哥在上頭。哥哥突然望見了妹妹來飲牛,趕緊拿起一塊小石頭打在牛身上,驚了牛,也驚了飲牛的尕妹妹。花兒中一般描寫的全是即時的真實場景,用押韻的方式將心裡感受唱出來。這首花兒詞表達了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這也是花兒永恆不變的主題。

例三:

(一)誰人禁的風流事

有歌就唱莫怕醜,大笛橫吹莫發愁;

誰人禁的風流事[①],塞斷黃河水不流。

(二)越打是我兩人越親

桂花的窗子桂花的門,大老爺堂上的五刑;

打斷了幹腿拔斷了筋,越打是我兩人越親。

這兩首花兒詞表達的是對封建婚姻的控訴之情,第一首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用“有歌就唱莫怕醜,大笛橫吹莫發愁”為言詠之物,來表達對世事應該抱有無所顧忌的態度,一些約束性的東西應該持有不畏懼的心態,緊接著後半句便對“封建的婚姻”進行了反對和控訴,唱詞中說,誰要是吧自由戀愛這種美好的東西能夠禁止的了?誰就能夠把黃河之水塞斷,用這樣一種不可阻擋的事物來表達對封建婚姻的厭惡,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自由戀愛”勢不可擋的勁頭。

第二首同樣以反對封建婚姻,崇尚自由戀愛為題材,故事中,一對自由戀愛的年輕人受到了封建禮教的鞭笞,兩人被雙雙綁上公堂,嚴刑拷打,面對大老爺的嚴刑,兩人說出了“打斷了幹腿拔斷了筋,越打是我兩人越親。”這樣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誓言,來表達兩人感情的至深,同時以一種不屈和反叛的精神同封建禮教作鬥爭。

例四:

(一)崖上牡丹崖上紅

女:呀伊咳,小哥哥喲,

崖上的牡丹崖上紅,

崖上的牡丹耀死人,

萬丈的高崖上誰敢去摘,

誰就是真正愛花的人。

男:呀伊咳,小妹妹喲,

愛花的人兒知花心,

花開在崖上用意深,

甭說它崖高十萬丈,

上天空摘星有的是人。

女:呀伊咳,小哥哥喲,

半山裡的泉水繞山根,

出山的泉水亮晶晶,

鋼刀難斷清泉的水,

誰能說泉水沒有情。

男:呀伊咳,小妹妹喲,

人有情來泉有情,

情深甭給薄情的人,

薄情的人兒心腸冷,

心放到滾水裡也浸成冰。

(二)如要我倆的婚姻斷

十冬臘月好寒天,

雪壓頭,

羊吃了路邊的馬蓮;

如果我倆的婚姻斷,

三九天,

冰灘上開一朵牡丹!

這兩首花兒唱詞表達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讚美,唱出了男女之間相愛的勇氣以及倆人愛情、情誼的深厚。第一首花兒詞是一首男女對唱,先是妹妹將自己的心同外界事物聯絡起來,將她和哥哥的愛情比做萬丈懸崖上的牡丹,試探性的問了一下哥哥,假如妹妹時萬丈懸崖上的一朵牡丹,調侃式的問哥哥,有沒有人去摘,假如有人去摘萬丈懸崖上的牡丹,他才是個愛花的人。緊接著哥哥便做出回答,說哥哥深知妹妹的心,別說懸崖上的牡丹,就是天上的星星哥哥雅瑤摘給你。妹妹聽到後,將自己對哥哥的心比作清泉的水,任鋼刀也難斷妹妹對哥哥的心。哥哥又提醒式的唱了一句,妹妹千萬不要把心給了薄情的人,這是一種安慰式的慣用方式。透過對唱表達出了哥哥對妹妹用情之深,透過對有情人無情人的比較,以及哥哥對妹妹的表決心,讚頌了倆人忠貞不渝的愛情。同時也顯示出了西北人對於愛情所持的一種那個基本態度。更是表達出了西北人憨厚耿直的性格。

第二首唱詞同樣表達了倆人對愛情的堅貞態度,運用“比興”的手法,講世上不存在的兩種現象作為比擬,來表達倆人愛情的堅固,第一句用三九天,羊吃了路邊的馬蓮,作為先詠之物,因為三九天是不可能長出馬蓮的,所以用這種不合常理的反常現象來引出下一句。第二句以第一句為鋪墊,引出了假如我倆的婚姻斷,就讓冰灘上開出一朵牡丹。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樣一方的文化也能孕育一方人,花兒源自西北,西北的風土、人世又現於花兒,它們兩者是不可割捨的關係。這裡的人總是將一種生活的習慣,生活的願望,對生活和人世的思考通通都融入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民間藝術當中。所以花兒就是他們的生活和人生,花兒中飽含了他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表達到了對愛情的追求。可以說花兒是西北人一種文化和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其最大的藝術魅力和花兒藝術就在於表現生活,暢想生活和讚美生活。

二、生活中的花兒

花兒是西北人民表達自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最好形式。無論是田間收割的阿哥,地頭拔草的小妹妹,還是為謀生而奔走他鄉從事長途販運的人,黃河泛舟的筏子客,獵手,牧人等等,都是花兒的創造者、傳唱者。人們放開歌喉,漫唱嘹亮的山歌,有感而發,情真意切。縱然生活困苦,但其純真的情感、熱愛生活的天性、對愛情的渴望,並不因生活的壓抑而泯滅,這是流淌於高原人民心中的歌。

“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即現在甘肅省的臨潭、岷縣、臨洮、單尼一帶,這裡主要常住人口是農民,所以文化風貌依舊比較原始,依據文化圈的理論,文化從中心發源,以同心圓的形狀向外依次擴充套件,到最後,文化變化最快的往往是文化最先開始的地方,而最容易保留傳統文化原樣的往往是最偏遠的山村。整個洮岷地區的自然景觀和地理風貌使得這一理論成了可依據的現實,此地區除了有花兒以外還有眾多鮮為人知的民間傳統藝術,如羊皮鼓、羌番鑼鼓、打西番婆、跳大神等。然而最生活化的,沒有固定時間、演出場所、可以隨意演出和表演的只有花兒一種,也是基於花兒生活化的特點,花兒才具有了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花兒在當地人看來,它不僅是一種可以歌唱的山歌藝術,它還可以看做是日常的交際語言,筆者曾聽過許多有關花兒的CD盤以及壓縮影片,在故事情節中,一種普通的談話和聊天都可以用花兒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在花兒情景劇《胡漢三》中,剛開始胡漢三因為唱花兒惹惱了隔壁的鄰居尕寶子,原因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在村子裡不準唱花兒,花兒大多都是以愛情為主題,當著長輩唱是不行的,所以尕寶子上前來制止,胡漢三便和尕寶子兩人對峙,兩人對罵就是用花兒唱出來的,現舉例如下:

尕寶子:(白)家裡有大小裡,你在唱我一磚頭把你拍死裡。

胡漢三:(白)你是兒子娃娃老就拍死來!

胡漢三:(看見尕寶子去拿磚頭,躲進屋裡,頭探出窗戶唱到)大石頭根裡的清泉水,小石頭根裡淌給,你站哈給好像給吊死鬼,坐下好像愁鬼。

尕寶子:(手拿磚頭說道)哎!你還把我罵開了唄!

胡漢三:(白)君子動口不動手,有本事了唱著罵!

尕寶子:(白)你以為我唱不來嗎?

尕寶子:(扔掉磚頭唱到)哎…喲…大石頭根裡的清泉水,哎喲清泉水,小石頭根裡淌給,哎…喲…你沒有個媳婦好比個鬼,哎喲好比個鬼,你的孃老子撇哈的累贅。

胡漢三:(白)你大聲唱,聲氣小著沒聽來!

尕寶子:東海沿上的呴嘍燕多,西海沿上的雨多。你的脖子裡的垢痂厚,我當成黑毛衣的領子。

這是一段在農村生活中常有的鏡頭之一,但是當地人卻將花兒融入了這樣一種花兒的唱腔當中,使雖為一種不雅的兩人吵架有了很高的趣味於藝術價值。

其中還有一個片段,胡漢三手拿鐮刀準備去割麥子,路過村口,眾人看見它要去割麥子,於是就笑胡漢三的莊稼長得不好,說他懶,這樣一段風涼話也加入了唱腔,在筆者看來,這裡的人都有即興作詩的天分,因為花兒中的唱詞要具有比興和押運的特點,這樣唱腔才能夠圓潤,現舉例如下:

王家阿嬸:哎…喲…麥子拔掉草留哈,哎喲草留哈,麻雀抱一窩蛋裡,哎…喲…騎上個騾子想騎馬,哎喲你小心,騎馬去還把你蹦哈。

胡漢三:哎…喲…一年的莊稼兩年的苦,種給哈不管,地邊裡不轉,長哈的難看,眼看著熱頭曬乾,哎喲割去哈還短,扎哈給捆子哈不站。哎…喲…孃老子撇我十二三,百事兒不管,巷道里亂竄,我就好唱給少年,天每日裡吃不上點好飯,我的命苦的很唄,老天爺把我哈不見。

透過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地人的生活中,任何場景都可以用花兒的方式唱出來,好的,不好的,聊天,對話都可以即興的編詞,用各種唱腔來演唱。這就是西北人生活中的花兒。他們用各種腔調演繹著生活,演繹著人生。

三、花兒中的“人文”與“人文”中的花兒

筆者透過調查,就洮岷地區這種獨特的花兒藝術,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奇怪的是他們當地人為什麼能夠將生活中的各個場景都能夠於花兒藝術融合在一起,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筆者經過參與式的考察與採訪,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花兒是這一地域祖輩流傳下來的一種藝術,整個區域有一種花兒環境,我們暫且叫它“人文語境”,這種“人文語境”在全國範圍內都普遍存在,如同陝西三歲的孩子都會來上一段秦腔,就像東北“二人轉”的情節一樣,這是區域性的一種耳濡目染。就像當地一樣,他們土生土長在這樣一種文化環境下,從小便接觸這種藝術的薰陶,那種曲調和唱腔早已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之中,就像血濃於水的感覺,已無法割捨。

第二,洮岷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區域內地形崎嶇,山坳縱橫,黃土塬、梁、峁地勢交錯,人口和村落主要分佈在黃土塬上,相鄰的兩個村落,放眼望去盡在眼前,走起路來卻要繞幾十裡山路。這種獨特的人口分佈使得山歌——“花兒”成為一種很實用的交流工具。人們為了相互喊話與交流,千百年來形成了這種獨特的交流方式,有什麼事,兩個村子的人可以在塬上相互對唱花兒,既能聽得真切,又能傳的遠。

第三,花兒最大的作用,主要是用來男女之間搞物件,之所以這樣,在這一地區普遍都有一年一度的花兒會。男女之間搞物件之所以不用談話,是因為以前的人相對保守,有些話羞於直白的表達,所以用這樣一種比較含蓄的方式進行表達,當習慣性的方式形成以後,年輕人便不覺得有些話難以啟齒了。另外,姑娘可以憑藉小夥子的唱詞來判斷她未來丈夫的文化水平和處事性格等,已達到短時間內倆人相知的效果。

第四,經過祖祖輩輩的傳唱和演繹,本土人已經將花兒看作是他們的一種文化象徵或者文化產業,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他們之所以將花兒融入生活是一種故土的文化情結,他們認為有責任和義務將自己民族的這種文化傳承與發展下去。所以他們有意識的舉辦花兒會,唱花兒,演花兒,近年來還出現了“花兒青歌賽”等名目。

四、結語

我國是一個具有眾多優秀藝術的文化大國,每個傳統的藝術都有他維繫的生命之源,這是一個永遠都斷不了的根,因為任何地域性的文化都根植於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區域內,這種文化區域就是它們後面起支撐作用的文化語境,這種文化語境可以是地理風貌,可以是化延續,可以是土人情,也可以是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慣。總之,有什麼樣的文化具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人就能孕育出什麼樣的藝術。有人總感覺“花兒”有一種苦澀的味道,也許這就是西北這片苦甲的地域孕育出來的最原始、最地道、最動人、最煽情的苦澀藝術。

青海花兒網- 致力於廣大花兒愛好者線上免費視聽!

聽花兒,就上青海花兒網,青海花兒下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