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正月初十要"開燈",祈求孩子健康快樂,順順利利茁壯成長

正月初十,還有對小兒呵護的習俗,特別廣東陽江一帶,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為了小孩順利長大,要在正月初十“開燈”。

對此趣俗,臺灣學者殷登國的《歲時佳節記趣》中這樣寫道:“開燈”是由小孩的父親買一盞八角紙燈(燈的每一面各畫段故事,如六仙送子、八仙賀壽、狀元及第等),懸掛在宗祠或廟堂裡,這是要讓祖先認識自己的子孫而加以蔭佑,或請神明來保護這個小孩的意思。

把紙燈掛在宗祠或神堂的正中央,兩旁和大門口還要各掛一對蓮花燈,另外在地基主、灶君、井君、床頭婆及街頭巷尾的土地公廟前,也都各放一盞小紙燈,請諸神多多保佑,不讓災星邪鬼來害小孩。

家長以三牲果酒奉祀神明祖先完畢之後,拿一柄小刀,把八角紙燈剖一面下來,至此,“開燈”的儀式也就宣告結束了。

開燈後,家長在自己家裡設宴請客,稱為“請燈酒”,客人則饋送金銀長命鎖或白糖、柿餅以示祝賀,十分熱鬧。

如果是替家裡第一個男孩“開燈”,小孩的外婆還要備置一套衣服、若干飾品、一隻雞、三斤豬肉、八個鴨蛋、兩方臘肉、幾斤茨菇、一盒米甕酒,湊成一擔禮物,在“開燈”這天送到女婿家裡呢!

大年時節,百姓們還有一個好去處一一廟會。廟會,顧名思義,就是在寺廟集會。各地的寺廟,大都依山傍水,民間認為“風水好”,一且舉辦廟會,百姓們都趨之若鶩。

進的寺廟,男女信眾向菩薩輪番燒香、磕頭,祈求福祉。廟會上,還有戲曲演出,以及玩龍燈、舞獅子、踩高蹺等各種雜耍紛呈,簡直是當地民俗文化的大匯展。

湖北沔陽城關舊時的東嶽廟會,從正月初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為止。其間表演的民間大戲,俗稱草臺戲,劇目以地方戲沔陽花鼓為主,《十三款》、《站花牆》等,根據沔陽民間故事改編的劇目,最受人們歡迎。

廟會上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購物。大多數廟會上都要展示當地的土特產品,而且價格十分便宜。廟會,既是娛樂場所,又是社交場所。

據說過去北京廠甸的廟會都是熟攤,主人“年年必到,位置也基本不變。如果誰沒有來或換了人,大家都會打聽個水落石出。

臺灣地區的新年歌謠說:“十一請子婿”,其實女婿不定要等到正月十一才會拜望岳家,除初一以外,其他時間都是可以“走丈母”的。當然,十一那天去岳母家,岳家祭祀天公後尚存的美味佳餚,正好用來招待女兒女婿。

有的地方年謠說“十二搭燈棚”,這是指元宵節快到了街頭賣燈籠的攤販掛出了各式各樣的燈籠供人選購。

正月初十至正月底,福建一些地方會舉行“迎年賽會通常以一個或幾個村子為組織單位,請出當地香火最盛的神衹,加上扮演歷史故事的花車,以及由人身上綁著綵船的陸地行舟和舞龍燈等節目,形成一支巡遊隊伍,敲鑼打鼓,鳴鞭放炮。鄉親父老夾道觀看,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