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父子二人早年皆懷才不遇,但兒子寫下一詩遇到貴人,自此改變命運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名氣雖然比李白這樣的盛唐詩人稍有遜色,但是他的精通音律,不僅詩作寫得好,與李商隱並稱“溫李”。而且寫詞也是一絕,一共寫了七十多首,收錄在《花間集》等書中,被後世尊稱為“花間鼻祖”。

但是溫庭筠這個人雖然才高八斗,但是恃才傲物,每次參加科舉都不按規範來,因此屢試不第。再加上當時唐朝朝局黑暗,溫庭筠又看不下去,經常諷刺權貴,更是得不到重用。雖然後來經過杜牧的引薦當了一個小官,但是他這個得罪權貴的毛病還是沒改,最後被流放到外地當了個縣尉,遠離朝政中心,抑鬱而終。

而無獨有偶,他的獨生子溫憲在遺傳了他的才能的同時,也遺傳了他喜歡針砭時弊得罪權貴的毛病,所以很不招人待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他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在看了好幾頁榜文之後知道自己中第無望了,於是意興闌珊的回到自己當時借住的崇慶寺,借酒消愁,之後還覺得不過癮,又在牆上寫下了一首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詩:

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前兩句寫自己離家來京參加科舉考試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漂泊在外,沒有給家中傳去任何音信。後兩句寫自己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對於參加科舉考試也已經是死心了,但還是有點壯志未酬的意味。最後還留下了自己的大名:溫憲,但就是這個名字幫助了他。

當時有一個叫鄭延昌的大官攜家人到崇慶寺上香,無意中看到了溫憲的這篇詩作,還覺得頗有文采。再看一眼最後的署名,這不是大詩人溫庭筠的兒子嗎?於是出於對溫庭筠的敬重加上愛才憐憫之心,他回到京城之後向當時的科舉主考官引薦了溫憲,主考官仔細看過溫憲的文章之後,覺得他確實很有文采,溫憲才得以考中進士。鄭延昌是溫憲的第一位貴人,但是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考中進士之後,溫憲當上山南節度使從事,但是這是個沒什麼用的小官,再加上溫憲不會巴結權貴,所以日子依然過得很清苦。這時候,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出現了。他就是晚唐此人李巨川,因為與溫庭筠同為詞作大家,看到溫憲如此落魄,他於心不忍,於是寫了一封推薦信給當朝的宰相,內容情真意切,希望溫庭筠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不要讓他的兒子再受一遍。

宰相看後大為感動,於是將這封信又交給皇上,皇上看後也很同情溫庭筠和溫憲的遭遇。此時宰相在旁邊勸說:溫庭筠無辜受貶,抑鬱而終,就留下這麼一個兒子,更何況這個兒子這麼有才華,理應改變他現在的困境,筆下也不至於不落下個妒賢的名聲。皇上一聽覺得也對,於是就提拔溫憲做了侍郎。

雖然父子二人都是懷才不遇,但是溫憲要比他的父親倖運得多。但是如果沒有他的父親溫庭筠在前邊給他鋪路,他也不會遇到這麼多的貴人,自己的仕途命運也就不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