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公孫表要是讀過三國,也不至於被設計害死!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謂家喻戶曉,當我看到公孫表的下場,對此又添一層感觸。

公元420年,劉裕逼迫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建立宋國,東晉滅亡,歷史駛向了南北朝的軌道。然而,不到2年,劉裕病死,太子劉義符即位,史稱宋少帝。

在兩晉篇章的最後,我們在《383。劉裕艱難收復長安,為何要放棄統一良機?他別無選擇!》中曾埋下伏筆,說夏國國主赫連勃勃料定劉裕收復關中後,必將急於回江南篡位,結果關中再度失守。

北方各強國一直忌憚劉裕的威名,但劉裕一死,北方對南朝開始蠢蠢欲動,剛剛建立的南朝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資治通鑑》記載,北魏國主拓跋嗣在劉裕攻克長安時,曾大為震驚,立即派使臣求和。到公元422年劉裕去世時:

今我乘裕喪而伐之,何為不可?

於是加授司空奚斤為晉兵大將軍,率領廣州刺史公孫表等大將一同南下攻打宋國。

這裡我有兩點疑惑,第一,這北魏國主拓跋嗣難道不知東晉已被宋朝取代,為何官職取名為晉兵大將軍而不是宋兵大將軍?第二,北魏疆域皆在長江以北,為何公孫表是廣州刺史?當然,這是題外話。

公孫表何許人?看姓名貌似並非胡人啊?是的,他是燕郡廣陽人(今北京房山),他出身書香門第,是個儒生,年輕時四處遊學,後來考上西燕國的公務員,西燕滅亡時,他順勢而為投降了北魏,被任命為尚書郎。

北魏發兵之初,拓跋嗣就戰略規劃問題進行討論,奚斤認為應主攻城池,崔浩持反對意見,認為南方人擅長守城,一旦久攻不下勢必傷及軍心根本,建議不攻城池,而是先佔領土地,徵收賦稅,以戰養戰,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建立敵後根據地的構想。

但公孫表卻支援奚斤的意見,那少數服從多數,拓跋嗣決定主攻城池。北魏定下的策略,著實是坑苦了南朝守將了。

拓跋嗣攻破滑臺(今河南滑縣)後,率9萬大軍乘勝進逼南朝宋的北大門——虎牢(今河南洛陽),但遭到虎牢守將毛德祖的瘋狂反攻。

虎牢守城將士有多少未可知,但力量一定懸殊。因為《資治通鑑》記載:

毛德祖於城內穴地入七丈,分為六道,出魏圍外;募敢死之士四百人,使參軍範道基等帥之,從穴中出,掩襲其後。

毛德祖為了以攻為守,從城裡挖掘七丈深的六條地道,直通魏軍的包圍圈外,並招募400敢死隊,從地道爬出去襲擊魏軍後方。可見守城形勢十分嚴峻。

其後,毛德祖繼續以攻為守,親自率兵出城與公孫表大戰,從早到晚,僅殺魏兵幾百人,但自損士兵1000多,只能“復嬰城自守”。

不得不說,毛德祖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面對數倍於己的北魏大軍,還能主動出擊。並且在計謀上,也絲毫不怠慢。他曾與公孫表有舊交,深知公孫表乃儒生,富有謀略,所以對守城形勢十分擔憂,他決定施行反間計,《資治通鑑》記載:

乃與交通音問;密遣人說奚斤,雲表與之連謀。每答表書,多所治定;表以書示斤,斤疑之,以告魏主。

毛德祖寫了一封信問候公孫表,公孫表也回了一封信表示答謝。隨後,毛德祖秘密派人將此事告訴奚斤,暗示公孫表和毛德祖有陰謀。

公孫表對此並沒有多疑,也根本沒注意到書信多處塗改實為毛德祖故意為之,關鍵是為了不讓奚斤生疑,他與毛德祖的書信往來都給奚斤過目。但在奚斤看來,這反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對公孫表私通毛德祖深信不疑,並把此事奏報給了拓跋嗣。

受公孫表一向輕視的太史令王亮趁機添油加醋,對拓跋嗣說,公孫表故意把軍營安置在虎牢之東,方向不對,明顯是不想盡快攻破虎牢。拓跋嗣便派人深夜潛入公孫表軍帳,將其絞死。

當然,雙方兵力實在懸殊,即便反間計成功除掉了公孫表,但得不到後方及時援助的毛德祖,任憑他如何多謀善戰,也難以抵擋北魏大軍的輪番圍攻。據《資治通鑑》記載:

虎牢被圍二百日,無日不戰,勁兵戰死殆盡,而魏增兵轉多。

毛德祖一連修了三層城牆,前兩層被攻破後,毛德祖仍率守城將士日夜奮戰,由於睡眠不足,眼睛都長瘡了。北魏大軍又挖地道,將虎牢城中的水放幹,城中受傷的人幹得連血都流不出來,最終守將皆戰至最後一刻,如同電影《八佰》一樣慘烈,虎牢失陷,山東河南一帶歸北魏所有。

這一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北魏攻宋河南之戰”,也是南朝宋建國以來遭遇北朝的首戰,十分慘烈,毛德祖英雄可歌可泣。

但反過來看公孫表,他竟沒有識破毛德祖的反間計。當年,曹操攻打馬超之時,形勢不利,便採取賈詡的反間計,與韓遂在兩軍陣前私聊了很長時間,談到高興處還拍手大笑,過後曹操又加了一把火,給韓遂寫了一封信,信中故意多處塗改,成功離間了馬超和韓遂,最終大敗馬超。

這個計謀運用得十分經典,時間距離南北朝也不遠,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亦有明確記載。按理說,公孫表是儒生,應該是知道的呀,難道他沒有讀過?

所以說,以史為鏡啊,你看這一戰,公孫表沒有汲取到韓遂的教訓,而崔浩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構想,又在1500多年後得以成功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