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從藝百年,他直到去世前不久仍筆耕不輟

7月4日深夜,上海文史館最年長館員、106歲的顧振樂與世長辭。自元明以來,力求成為詩書畫印的全才,是眾多文人畢生追求的藝術維度,而顧振樂正是其中一位實踐者。從藝百年,他直到去世前不久仍筆耕不輟,在書畫印及理論上均有建樹,出版過多部書畫作品和理論文集,在多所大學教授書法篆刻,耄耋之年還創立了“青少年書法基金”,傾力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今天下午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揭幕的“銘心——顧振樂、湯兆基、董芷林、茆帆館員詩書畫印展”,領銜的便是顧振樂105歲時創作的工筆山水畫。

顧振樂1915年6月出生於嘉定的書香門第,6歲寫字,7歲用毛筆。小時候幫助姑母為儲存的字畫曬黴,就照著描畫。少年時開始師從童心錄等前輩學習書畫篆刻,並對詩文情有獨鍾。28歲拜師張石元,入虞山畫派。楷、草、隸、篆,師承傳統,求新求變。喜歡篆刻,輕重頓挫,金石留痕。出版有《顧振樂書法作品集》《篆刻基礎八講》《臘梅元素——顧振樂詩文選》等書籍。

據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王群透露,顧振樂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最年長也是入館最久的館員,1980年入館至今已經41年。其書法古樸嚴謹,不失靈動飄逸,繪畫、篆刻都秉承傳統,又專攻虞山畫派,勇於創新。他曾獲中國文聯從事新中國文藝事業六十週年榮譽證書,被評為上海市慈善之星。見到當代兒童不會提筆,顧振樂自掏腰包10萬元,並籌款60萬元,創立青少年書法基金、發起比賽,培養下一代學習書法,他還親自為中小學生示範。

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向來有“三絕”、“四全”的傳統,即詩、書、畫、印相結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顧振樂、湯兆基、董芷林和茆帆正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詩、書、畫、印皆能的館員。他們不以一地一藝自囿,提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博通兼能。

湯兆基師從錢君匋及白蕉,尤擅花鳥畫,對牡丹情有獨鍾,被人尊之為“湯牡丹”。

董芷林是王個簃的學生,追隨先生學習吳昌碩流派,不斷努力地傳承和弘揚。

茆帆的山水入傳統,又出傳統,自成一派脈絡,如展品中春、夏、秋、冬四季,可見其迷迷濛濛,紅紫披瀝,界限不分,與夢境最近。

作者:一鳴

編輯:王筱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