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間故事: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

當前,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家長曆經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步入老年人的序列。子女的家庭婚姻大多是獨獨組合,家庭模式基本為:獨獨夫妻 男方的父母 女方的父母 子女(2個),家庭負擔不輕。對於父母來講,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自己的就是孩子的,只要自己有,都可以傾巢給予,只是到了自己不能動的時候,孩子能不能反哺於你,還真是一個未知數。因一個故事,農村流傳了一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的俗語。

故事發生的年代不詳,只知道是一個自然災害的年份。話說大源村住著王二狗一家,王二狗四十開外,妻子李氏是繼室,王二狗與原配妻子尹氏原本育有兩男一女,只因二兒子因病去世,尹氏積鬱成疾,丟下一男一女緊跟二兒子而去,王二狗在旁人的撮合下,與寡居的李氏組建混合家庭。為什麼說是混合家庭呢?因為李氏丈夫在幫財主家拖木頭時,被山上滾下來的木頭砸死,留下李氏和5歲女兒翠芬艱難度日,與王二狗結婚時,就帶著女兒一起嫁過來的。王家日子雖不是很富裕,只要不是遇到長時間的自然災害,三五年的時間勉強度日還是可以的。

李氏父母膝下只有一女,女兒嫁給王二狗以後,就達成了翁婿關係。只是李氏父母覺得自己能幹能動,守著三五畝薄田過日子,閒暇時節到女兒女婿家去做做客也挺好。因為那個時代是重男輕女的時代,王二狗對繼女翠芬並不好,其母親也沒有很好地維護自己的親生的女兒,使得翠芬的童年也好、青少年也罷,沒有充滿陽光,還有些許陰霾,即便如此,日子還是這麼相安無事地過了十年八年,王二狗與李氏又相繼生育了幾個子女,組成了一個十來口人的大家庭。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無事不顯真情。就在王二狗原配所生子女先後成家立業後第三年,王二狗和他的鄉親們遭遇了蝗災,糧食產量減半,王二狗家田地較多,雖盈餘不多,但無半點憂愁,老丈和岳母的吃穿用度也能自給自足。災後第二年又遭遇旱災和澇災,村邊大小路道出現餓殍,更可怕的是瘟疫橫行。王二狗的老丈人染病身亡,留下李氏母親也就是王二狗的丈母孃封氏孤苦伶仃,封氏遭受失夫之痛,沉痾復發,經救治,勉強緩和過來,只是勞動能力遠不如從前,王二狗和妻子李氏不得不十天半月就得翻山越嶺,往返四五十里路去探望。

時間一長,這王二狗心生怨念,常常在妻子李氏面前抱怨,說把時間都耽擱在探望丈母孃的路上,不能很好地經營家裡的田地,老丈母孃不曉得還要拖好久才能故去。夫妻倆為這事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真是應了那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老話。夫妻倆也過了“不惑之年”,也討得“爺爺奶奶”叫了,日子還得過下去,兩人也只能靜下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商定,由李氏回孃家做母親封氏的思想工作,賣掉田地房產到女兒女婿家養老!

一次、兩次……多次工作做下來,封氏答應了女兒的請求,將家中的房產、地產、田產和糧食賣盡,帶著銀兩住進了王二狗的家,住進來的那天,她把所有的錢財都交給了自己的女兒女婿,自己過起了幹力所能及的活,不問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一年、兩年……日子似乎風平浪靜,王二狗的子女一個接一個結婚生子、分家,王二狗和妻子李氏手中的田產、地產逐漸減少,勞動能力也逐漸下降,而膝下還有一兩個子女還未成家立業,王二狗日漸感覺生活壓力越來越重,脾氣一天比一天見長,開始對丈夫夾槍帶棒的咒罵,封氏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敢有半點怨言和頂撞。隨著又一輪的自然災害的到來,人性在王二狗夫妻倆的身上逐漸喪失,對封氏的態度越來越惡劣。

接連三年的自然災害,王二狗家糧倉裡的糧食越來越少。第一年旱災,田地一半無法栽種,糧食減產減量,好在倉裡還有餘糧,一家子順利地度過了難關。第二年夏,遭遇旱災過後,又添蝗災,地裡幾乎是顆粒無收,三餐變成兩餐,雜糧輔助,度過了一年,只希望第三年有個好收成。可第三年春季又是旱災,夏又遇洪災,田地垮塌無數,糧食好歹有點收成,連連遭災,寅徵卯糧,恨不能刮地收糧,兵燹四起。王二狗家的糧倉一縮再縮,縮到只剩一囤子了,開始每天還有一頓乾的,後來頓頓是稀的,再後來是稀的裡面夾著菜……

路上餓殍增多,王二狗看著糧倉一再縮水,看著坐在院壩裡光吃不能幹活的丈夫娘,火呀一股一股地往上冒,他很想讓丈母孃離去,少一張嘴吃飯,但丈母孃不多言不多語,他找不到什麼話柄,他心生一計,在一天晚飯時宣佈:“從明天起,咱們家吃飯開始實行定量,幹活路的吃一大碗,不幹活路的小娃兒吃一碗,不幹活路的吃小半碗……”轉過來轉過去看過去,就封氏一人不幹活路。既然是宣佈,就沒有商量的餘地,李氏也沒有提出異議,封氏只有接受。

一天、兩天……封氏每天是餓得前心貼後背,兩眼冒金光,走路都要打翩翩。話說到了第五日的中午,一家人煮了一鍋青菜稀飯,又開始了定量,封氏吃完自己的小半碗,看到鍋裡還有點飯,她端起碗就去舀,王二狗一看,急了,搶過丈母孃手裡的碗就摔了個粉粉碎。封氏見摔了自己的碗,轉眼看見灶頭上有瓜瓢,抓起瓜瓢就舀了半瓜瓢,也不管燙不燙,就往嘴裡倒,還沒倒兩口,王二狗搶過瓜瓢,連飯帶瓜瓢丟進了鍋裡,隨後重重地推了一把封氏,封氏摔倒在地,想起自己多年來遭受的白眼和近日的處境,她傷傷心心地捶地大哭,李氏目睹眼前的這一切,並未上前攙扶母親,也未與王二狗爭執,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鄰居見封氏如此淒涼,將她攙扶到自家屋裡,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青菜稀飯,讓封氏吃了一頓飽飯。吃過飯,封氏緩過氣來,她決定回去。鄰居問她:“你的房子已經賣完了,田地都賣了,你回去住哪裡呢?”她說:“當初賣房的時候,只把正房子賣了,還剩了一點豬圈牛欄屋沒賣,棚棚應該還在,回去收拾一下可以住。在這兒不行,不被餓死,都會被打死,在你這兒也不是長法,還是回去才行,我死都要回去死,不在這兒受這個罪……”

封氏對鄰居感謝了無數聲,接過鄰居給她的一根杵路棍,顫顫巍巍走了,王二狗沒有來挽留,女兒李氏沒來送行,她帶大的外孫外孫女沒有跟來……沒有人擔心她餓了、病了,是否死在路上。半月後,有人給王二狗捎信說,封氏死了,躺在多年前準備的棺材裡,王二狗這才找了幾個人,帶著李氏,到老丈人和老丈母原來居住的地方,將封氏埋了……

故事本來到這裡應該結束了,只是鄰居的一番感慨發人深省。據說封氏死後,王二狗的鄰居曾說,封氏當初不聽李氏的話,不賣房子、山林竹木和田地,把大部分田地租給別人種,收點租糧,自己種點糧食和菜蔬,山林竹木輪流賣,年年積餘,無論有多大的災荒,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後來,有農家賢士總結,得出“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並流傳下來。

網路上關於“養老”的話題很多,有指責子女不孝的,有為養老支招的……其實,父母憐惜子女本來無可厚非,在能力範圍內給子女提供支援是可以的,但應付出有度,給自己留點退路,讓自己老來有尊嚴,活得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