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國高僧太虛大師,他的"人間佛教"的理想到底是啥樣子的?

太虛法師(1890-1947),民國時期四大高僧之一,“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的首倡者、中國近現代佛教改革的開拓者、中國佛教世界化的推動者。明清以來,隨著佛教不斷的民眾化、世俗化,僧團的職責與功能發生了變異,度眾的佛教變成了度亡的佛教,啟智的佛教變成了祈求的佛教。經懺佛事成為寺院的象徵,超薦亡靈變成僧人的標誌。

針對這一違背正法的現象,太虛大師旗幟鮮明地提出“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概念。太虛大師曾經說:“人間佛教”不是讓人離開人類生活,去做神、做鬼的教派,更不是讓人出家後,到寺院、到深山老林裡面去做和尚的教派,而是以佛法來改良社會,引導人類文明更加進步,把世界關係、人際關係改善的佛教。佛是人生的覺悟者,“佛菩薩不是鬼神,普通人信佛、菩薩,認為是同鬼神一樣的,這是大大錯誤的。”

覺悟的人生就是要去奉獻社會,實現“人間淨土”。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本質上說是“人本佛教”,所駁斥的是“死本佛教”“鬼本佛教”。他強調佛教應多側重“現生”的問題,引導人們研究宇宙真相,以正法指導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為了扭轉當時佛教發展的偏差,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他早在1913年寄禪長老的追悼大會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產革命、教製革命的“三大主張”。

“教理革命”的核心思想是:革除以往佛教專為帝王做鬼神禍福的工具,以大乘精神和“五戒、十善”為人生基本道德的善行,去改善社會關係,促進人類互敬、互愛、互助。注重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以指導人類發展進步。“教製革命”的核心思想是:改革“僧伽”制度,太虛大師十分反對“家族制度”形式的寺院傳法和住持制度,他主張將“傳承製”改為“選賢制”,他主張寺院的“住持”要從佛學院中選拔優秀大學生來實現。

“教產革命”的核心思想是:要讓佛教寺廟財產成為僧眾的共有財產,寺廟財產不能為少數人所私有,還要用這些共有財產供養大德長老,培養青少年僧才,興辦佛家教育、公益事業。太虛大師,不僅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思想家,更是一位腳踏實地的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