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現實版葉輕眉疑似穿越清朝,僅僅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文/大晨

如今一說到科學,很多人必定稱讚歐美,然,很多人不知道如今我國的科技也越來越成熟,從古至今,我國都不缺乏科學家,像兩彈元勳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的錢學森等等。

然而,在中國的清朝時期,我國也出現了一位出類拔萃的女科學家,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她猶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劃破沉沉的夜空,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則必然對我國科學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她的名字叫王貞儀,是一個被國人遺忘的偉大女性,她的人生簡直就是一個傳奇,不僅如此 ,她還留下了非常多傳說性的研究,她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以及數學等方面,堪稱現實版的葉輕眉。

在一個外國老明信片中,有個穿著清代衣裳拿著望遠鏡看向天空的女人,畫著一個東方女子——髮髻高扎,服飾鮮亮。畫中最令人訝異的是,她的手裡,握著一架望遠鏡。

翻開塵封的歷史文獻,我們得以瞭解這個生活在200年前,聰明絕頂、才華橫溢又真誠率性的奇女子,她工詩詞、精算籌、通天文、善騎射、懂醫術,讀她的生平記錄就彷彿在看一本現代人寫的穿越小說,她的優秀超越了自己所處的時代。

王貞儀的祖父是一箇中下級官僚,喜歡研究星象和算數,父親仕途坎坷,卻醫術精湛,還寫過醫學專著,祖母和母親都是受過文學薰陶的大家閨秀,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王貞儀很難不成為一個奇女子。

在王貞儀11歲那年,祖父在吉林任職時病逝,父親帶著她千里奔喪。王貞儀繼承了祖父留下的萬卷藏書,他們在吉林一住就是4年。粗糲豪邁的北國風光與秀麗旖旎的江南風物迥然不同。

讀書之餘,王貞儀對陌生的一切充滿了好奇。有位蒙古將軍的夫人擅長騎射,王貞儀便拜她為師,學習馬術和箭術。天地遼闊,牧草蒼蒼,少女跨馬橫戟,往來如飛,搭弓射箭,發必中的,青春飛揚灑脫。

16歲時,父親帶著王貞儀輾轉四處,遊學行醫,他們登泰山觀旭日東昇,到臨潼關看千山萬嶺,見過奔騰不息的黃河,又順著長江三峽漂流而下,足跡遍佈塞外關內,直到3年後才回到故鄉南京。

少年時代的她已經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女子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突破了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為此,王貞儀還得意地寫下詩句:

“亦曾習射覆習騎,蓋調粉黛逐綺靡”。

正是她這種羨慕男兒,渴望學習知識的慾望,使她後來成為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學家、數學家和醫學家,從各種意義上看,王貞儀都是個才女。

然而,評價王貞儀是“才女”,終歸是小瞧了她。她,遠遠不止這些。文字再美又怎樣,更吸引王貞儀的,是真理。18歲後,王貞儀定居南京,生活安穩了許多,當膩了才女的她,選擇投身科學。

她首先沉迷的是數學,可能是源於祖父藏書中有大量祖沖之、張衡等人的著作。她最喜歡的數學家是清初的梅文鼎。梅的《筆算》和《籌算》,她不知翻看了多少遍。王貞儀在數學上充滿靈性,於是她就自己動手,精煉了偶像梅文鼎的書,將其中繁雜論證,用更為簡單的方式進行了詮釋,寫成了《籌算易知》。

在闡述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王貞儀還有很多創新,比如將西方的數學運算方法,引入到中國的數學體系,還先後寫了《西洋籌算增刪》《重訂策算證訛》《象數窺餘》《重訂策算證偽》《術算簡存》一系列數學著作。

但王貞儀更喜歡的,是天文。在古代中國,“天圓地方”以及“地心說”早已根深蒂固。雖然當時西洋的“日心說”“地圓說”已經傳入,但無奈知者甚少。

然而,她的科學家之路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來自世俗的嘲諷逼迫著她,但是她沒有輕言放棄。

她寫道“始信鬚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頑強的在科學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她撰文闡述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將深奧數學理論化為通俗著作。能根據蟻群遷徙和雲的形狀預測旱澇,還精通醫術被稱為“女中華佗”。

她出嫁的年齡是25歲,在當時那個年代中,25歲已經是大齡剩女了,但歷史上對於她的丈夫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是說她的婚姻生活並沒有磨滅她對科學的研究,她反而越來越投入,“她正是應了那句“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這樣的女子放在今天來說簡直就是和穿越回去的一樣,可惜的是,她卻英年早逝,時間定格在了她29歲那年。貞儀生來體弱,加上早年的漫遊奔波、苦讀著述,嘉慶二年,染病不起。去世的時候王貞儀只有29歲。

結語

王貞儀對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歧視和壓力,置之不理,併為婦女在封建社會中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學習科學文化的機會而大聲疾呼,充分表現出一個剛強的女性那種要求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她在一個封建社會活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卻沒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姓名,甚至國人要透過國外的媒體去認識她,這著實讓人唏噓。

原創作品,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