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無為VS有為:梁元帝蕭繹讀萬卷書,為何還信"命由天不由人"?

在南北朝時期,大好河山一統的局面再次被打破,正應了那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一時期雖然沒個位帝王有能力一統,但每個帝王都有各自的絕技與獨特的思想,來治理國家以求國富民豐,有朝一日可以一統河山。

梁最後一代帝王——梁元帝蕭繹,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愛好不頻廣對各個方面都有研究,不但吸取了儒、佛、道、玄思想, 而且對墨、農、兵、法等家學說也都有浸染。

在眾家之長中,自己領悟出“儒道實有可尊”故此他的人生價值觀都在用道,儒思想來衡量人生,別的思想只拿來參考用於處世治事。縱觀他的一生,不但是儒學思想深刻影響了他的一生,而道家思想同樣也是思想核心的重要部分。

一、蕭繹的人生觀

梁元帝追求“無為”,他認為在生活中“無為”要比“有為”更是重要,比如在《金樓子·序》裡蕭繹說:“常貴無為, 每嗤有待。”又比如他說:“太虛所以高者, 以其輕而無累也。人生苟清而無慾, 則飄飄之氣凌焉。”

由此看來他把“無為”的境界看成為他的一種人生追求,只是這種無為的思想在發展和領悟的過程裡,把握不好很容易使人消極,把眼前的一切都看成是天命,一切都不會因自己的努力而改變,把理想與抱負都歸結於命,從一開始的無為漸漸的成為宿命。

蕭繹對“無為”思想的推崇到了一定的地位,就邊會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太下”都看作了是道家的“無為”他覺得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這個先修其心的根本就在“無為”,只有以“無為”為根基才能實現儒家的“有為”而治。

在這時裡他將這二種思想揉合到了一起,他的思想裡也充分的讓道儒二家的有為與無為相輔相成極力整合。雖然說他在實踐裡做的不好,做好了真的理解透了當然也不會亡國了,但他在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來說對後人都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二、治國的理念

治國不是做學問,有學問的人也不一定能管好一個國家。特別是對某一方面過於痴迷,最終了必將被這一事物所毀滅,這句話放在蕭澤身上最合適不過,他對自己無為的追求,對道家的痴迷,對學術的研究,都是讓人讚歎的。

但唯一不讓人尊重的就是,自己做為一代帝王,身負著舉國百姓生死存亡,為何只知來學問,不知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國家和百姓的性命。

蕭繹相信“一兔走街, 萬夫爭之, 由來定也;積兔滿市, 過者不顧。非不欲兔, 分已定矣, 雖鄙人不爭, 故治國存乎定分而已。”這種理念強調的是一種“分”,因為“分”已註定, 所以就無須作非分的想法和努力。

它其實宣揚的是一種無為治國理念, 認為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既定位置, 並只能在這個位置上勤勉工作、循規蹈矩、安分守己,一切都是註定了的自然運數, 是不得改變也無法改變的, 從而國家治理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是不得改變也無法改變的, 從而國家治理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如果把這種治國理念用於大一統的既定政權且國家機器都正常運轉的環境下, 它或許還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把它用於處於內外戰爭頻仍且環境不斷改變的政權就只能是“差之毫釐, 謬以千里。”了

我們來年看公無534年九月。

當西魏兵馬要前來攻打江陵時, 蕭繹還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聚眾臣玄說《老子》上, 並且時斷時續地一直講到十一月。既沒有應對意外事件發生的應急打算, 也沒有對前來滅江陵的西魏兵馬做好主動、充分的抗敵準備做出積極的抵禦,到最後也只能註定被滅掉了。

這個奇葩的帝王真的讓現在的人想不通,既然不王權又何必佔著不讓位呢?我認為如果當時讓位了,很可能成為歷史上一位大哲學家,這個政權也能延續些年頭。

三 、道家“無為”為什麼能成為他的核心思想。

1、自己過於熱衷和受當時道教的影響

在於蕭繹本身信服和熱衷於道家的“無為”理論, 即其所謂“儒、道實有可尊”,而其一生不斷玄談可以說正是其深受道家思想影響之表現。同時, 蕭繹對玄學的執著可以說也加深了他對道家思想的崇信和依賴。

道教宗主老子, 道家思想又為道教產生之一源。而魏晉南北朝為道教興盛時期, 其時, 不論南、北, 上自帝王公侯、士族達貴, 下自一般平民百姓, 對道教都有較普遍的信仰。

陳寅恪先生說:“東西晉南北朝時之士大夫, 其行事遵奉周孔之名教 (如嚴避家諱等) , 言論演老莊之自然。玄儒文史之學著於外表, ……然一詳考其內容, 則多數之世家其安身立命之秘, 遺家訓子之傳, 實為惑世誣民之鬼道。”

而梁武帝本人前期也是信奉道教, 後來才轉而信佛、溺佛。這種摯通道教的宗教環境對蕭繹的思想自然有一定深度的影響。而蕭繹所迷信的巫術及其對二元世界:現實世界和神靈世界的認同可以說與道教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2、蕭繹堅信卜筮、巫術和占星術

與蕭繹堅信卜筮、巫術和占星術等分不開, 甚至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因素強化了他的道家“無為”思想, 並使之在蕭繹人生後期產生嚴重的消極後果。

蕭繹學卜筮較早, 並且對其有很深的鑽研。在《金樓子·自序》裡蕭繹用幾段文字專門述說了自己卜筮的神妙, 譬如:“餘將冠方好易卜, 及至射覆十中乃至八九。嘗經至郢州從兄平西。令吾射金玉、琥珀、三指環指示遇姤之履, 其辭曰:`上既為天, 其體則圓。‘

指環之象, 金玉在焉。寅爻帶乎虎, 琥珀生光, 在閤中央。閤中之物, 凡有三種, 按卦而談, 或輕或重。”在蕭繹看來, 人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個超自然而不為人知的神靈世界, 而人所生活的這個世俗世界的一切都是已經被神靈主宰、確定了的。

人對由神靈所主宰確定的世界是無法也無能改變的, 即使未來的發展也都是註定了的。而這種思想和他的安“分”的“無為”治國理念是一致的, 甚至可以說是相通的。

不論是對卜筮的堅信, 還是對厭勝巫術與占星術等宿命思想的認定和迷信, 這些都促使了蕭繹 “無為” 思想的發展和深化,致使其後期作為帝王不能很好地積極面對現實有所作為, 遇事不是求之於卜筮、巫術, 就是依據占星術。

以至其曾經“稜威瀚海, 絕幕居延, 出萬死而不顧, 必令威振諸夏”的英勇與豪氣都因之而消失, 最後不但慘死, 還只落得一個“以布帊纏屍, 斂以蒲席, 束以白茅”的可悲結局。

四、結語

儘管蕭繹一生思想博雜, 但其思想核心除了儒家思想之外, 就是他認識和感悟最深的道家 “無為” 思想。道家的 “無為” 和儒家的有為在他的思想裡相互交織, 相互影響。蕭繹嚮往儒家的建功立業、“樹名節”、“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崇高理想和宏圖霸業。

但又擺脫不了道家的出世脫俗、自由、清淨和笑傲山林的悠閒、曠達的堅強糾纏, 所以蕭繹一方面是勇於承擔他作為皇室藩王的職責而積極有為, 但另一方面道家的 “無為” 思想又常常縈繞於心, 對他的人生觀、處世態度、學術思想和治國理念無不有深刻的影響。

加上對卜筮、占星術和一些巫術的堅信無形中又強化了他的 “無為” 思想, 於是蕭繹的一生大多總處於 “進” 和“退”、“有為”和 “無為” 的深刻矛盾之中,最後在 “無為” 中以國滅身喪的悲劇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可見, 不論是就蕭繹本身的悲劇來說, 還是就江陵政權的滅亡而言, 蕭繹複雜的道家 “無為” 思想與之都有很大的關係, 甚至可以說, 正是他的這種道家 “無為” 思想決定了他和江陵政權的可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