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四大美女的結局西施建功後被侮辱,昭君連嫁父子三人、鬱鬱而終

“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蘇軾《薄命佳人》”

分別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貌的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可謂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代表性人物。她們不僅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在歷史長河中更有著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質和犧牲自我的卓越功績。

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解釋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卻不難看出她們終歸是舊時社會里男人奪權的工具,這無疑決定了她們悲劇性的結局。

位居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出生於春秋吳越爭霸時期,以浣紗為生。

王維在《西施詠》中以“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來描述西施的美貌,但也因其美貌而淪為爭權奪利的犧牲品。據《吳越春秋》記載:謀士文種向勾踐獻計:“遣美女以惑其心,以謀其亂”,於是原本過著浣紗生活的西施被招入宮,教以容布,三年學服而獻於吳。

儘管在越國三年,期間與范蠡心生愛戀,但終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只為完成越王交待的使命,為國盡忠。吳王終日沉湎西施美色,漸漸不理朝政,勾踐藉此機會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敗吳國。

西施能得功而返,與親人團聚嗎?根據史料結果,越王勾踐非但不念西施之功績,反而在西施回國當晚要求其伴寢,西施當然不能忍受其侮辱和蹂躪,所以落得“不能侍寢”和“抗君之罪”,最終被處死,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由此來看,西施只不過是封建王朝中任王侯宰割的魚肉。

王昭君,南郡人,元帝時,以良家子選為掖庭(漢武帝專設“掖庭獄”,幾經演變,這座臨時的看守所被改裝成了“儲秀宮”)。宋歐陽修曾高度讚揚昭君美貌:“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作為封建桎梏下的女性,昭君有著高俊的節操和卓爾不凡的見識,她不願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畫打入漢宮,無緣見君王。但也正因此,當得知單于“願婿漢室以自親”,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出塞遠嫁匈奴,迎來“胡漢萬世春”。

昭君的大義凜然,捨身為國,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儘管昭君以以悽美的愛情成就了民族和平,但從當代女性個體視角來看,她卻美得淒涼,美得悲慘,杜甫《詠懷古蹟》中“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就描述了昭君當時境況。

歷時一年之久,昭君才到達漠北,而在婚後第二年為順從胡俗,又嫁於單于之子閼氏,侍閼氏左右十年。在其死後,昭君寡居一年,年僅33歲的她也西去。更為遺憾的是,後人將其作為亂倫的代表,終其一生是男人的附屬品、手中的玩物。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三國演義》中盛讚其美貌,“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貂蟬有著絕色的美貌,在非凡的膽量和高度的智慧。

她為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周旋於呂布和董卓之間,以自身的聰慧才智挑起權傾一時的董卓和武功蓋世的呂布兩人的奪愛之爭,最終為其殞命。可謂其在加速漢末軍閥混戰時代的結束,促成一代英雄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中功不可沒。

貂蟬最後的命運卻是悲慘的,其說法大致如下:戲劇《關公月下斬貂蟬》和崑劇《斬貂》中,貂蟬被視為紅顏禍水,被關羽痛首;名劇《關公與貂蟬》中,貂蟬揣著滿腔柔情自刎。

以“禍國”為由斬死或逼死如此剛烈無辜的女子。不僅讓人深思,男性因愛美之慾而犯的錯就必須犧牲美為代價嗎?

楊玉環出生於大唐盛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形容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充分展現了玉環的絕美姿容。此外,她還多才多藝,不僅有著超高的舞藝,而且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琵琶。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可謂是悽美動人,楊玉環可謂是李隆基的藝術知音和精神伴侶了,故就楊玉環恃寵而驕被送出宮,隆基也還是難以割捨多次派人接回。

有人評論其紅顏禍水,把唐王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戰火蔓延的重大責任都交由楊玉環一人來承擔,卻有失公允。馬嵬驛之變實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一場皇室內部的爭權鬥爭,楊貴妃只不過是這場戰鬥中的犧牲品。

她沒有任何權利,也沒有任何決定,從嫁至壽王再到嫁給玄宗,再到被38歲就被玄宗逼死馬嵬坡都不由她自己選擇。

四大美女真正的歷史結局如何,或不得而知,更多關於她們結局情況的描述大部分來自於野史,並未得到充分證實。但從這些辭藻中不難發現,四大美女所共同的是絕色的美貌,超越常人的智慧與勇氣,這些特質也就成為了男權社會中能夠用以爭奪權勢或維護統治的籌碼,最終註定了她們悲劇性的結局。

“自古紅顏多薄命”,到底是她們自身的美貌與當時時代背景下的說辭。強烈的時代光環為四大美女臉上塗上了精緻的妝容,遠比她們自身的粉黛更為光彩奪目。否則,在美女如雲的那些時代,怎麼會只有這四位獨領風騷,成為流傳至今的畫作呢?

正是因為作為陰謀的犧牲品,她們沒有選擇權、沒有話語權、更沒有生存權,這才使得她們經得住時代的考量;她們的香消玉殞才更惹人憐惜,悲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胖虎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