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晁蓋到底被誰害死,遺言早已挑明兇手就在梁山,可惜無人敢動他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內容刻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然而,並非所有梁山好漢都成功入圍這一百零八將之中,其中有一人就始終沒有進入,他就是曾經的梁山寨主托塔天王晁蓋。

晁蓋在《水滸傳》中的出場較早,作為梁山一把手的他在整個故事中最引後人深思的還要數他的去世之謎以及他的臨終遺言。

其實,晁蓋的遺言早就已經挑明瞭害死他的兇手在梁山,但很可惜,沒人敢動這個兇手。

晁蓋之死

《水滸傳》第六十回中說道,晁蓋帶領眾將深夜攻打曾頭市,卻沒想到中了敵人的埋伏,當時兵荒馬亂之際,突然一支箭直直地射向晁蓋的面門。

晁蓋因躲避不及,被箭射中,墜下馬來,而後拔箭一看,箭羽上赫然有“史文恭”三個字,因此,梁山眾人皆以為晁蓋是被史文恭射死的。

到這裡,晁蓋之死並無太多異樣,無非是勝敗不由人而已。

然而,等到臨終垂危的晁蓋面對著梁山諸多兄弟留下他的臨終遺言時,他的死亡便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

臨終之際,晁蓋原本已經說不出話來,或許是迴光返照之間,他忽然醒來,第一時間便看向了宋江等人,隨後說了一句:“賢弟莫怪我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寨主吧”。

這句話一出,不僅是宋江變了神色,就連周圍的其他兄弟心中也暗自琢磨起來,畢竟,在這之前,晁蓋一直將宋江視為自己的接班人,如果沒有這番遺言,晁蓋死後,宋江就會順理成當地成為梁山泊的第三任寨主。

留下這番遺言之後,晁蓋便撒手人寰,但是他的這番遺言卻成為了書裡書外討論的焦點。

晁蓋為何會有此說,是因為他已經察覺自己的死有所蹊蹺,亦或是他只是單純地想讓兄弟們為自己報仇呢?

疑雲重重

晁蓋的臨終遺言讓他的死亡變得不同尋常,也讓眾多《水滸傳》的讀者對其抓耳撓腮,恨不得深入其中,窺其真相。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時,就晁蓋之死的疑雲作出了一番推斷,而在他的推測中,謀害晁蓋的兇手並非是史文恭,而正是後來的梁山泊寨主宋江。

為此,金聖嘆還特地列舉了十條證據,來證實其所言非虛。

一是風吹旗折,吳用獨諫;二是戴宗私探,匿其回報;三是五將死救,餘各自顧;四是主將殞命,眾人不還;五是守定啼哭,不商療治;六是晁蓋遺誓,先雲“莫怪”;七是驟攝大位,布令詳明;八是拘牽喪制,不即報仇;九是大怨未修,逢憎閒話;十則置死天王,急生麒麟。

我們一一分析,首先第一點,在晁蓋攻打曾頭市時,大風把他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這在當時來看明明是極為不詳的徵兆。

梁山眾人也心知肚明,然而除了吳用輕描淡寫地勸了一句:“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日,卻去和那廝理會。”其餘人並未有任何言語。

這種情形顯然是不對勁的,因而金聖嘆認為,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無非是當時的梁山眾人心中早已將宋江視為一把手,因而對晁蓋此次戰役勝利與否並不關心,甚至有一部分人甚至希望他失利而歸。

而第二點就出現在神行太保戴宗身上,晁蓋剛下山去攻打曾頭市時,宋江就把戴宗秘密派遣下山,說是作為密探而行,但是直到梁山軍被曾頭市兩次擊潰,晁蓋也中箭奄奄一息之時,眾人才看見了傳達宋江撤退命令的戴宗。

再回想起雙鞭呼延灼在晁蓋中箭後反對林沖撤兵,這兩點嫌疑結合起來,就怎麼想怎麼覺得晁蓋之死事有蹊蹺了。

第三點則是在晁蓋中箭之時,身邊梁山眾人僅有阮氏三雄以及劉唐、白勝拼死護住奄奄一息的晁蓋,而其餘眾人紛紛各自逃命,誰也沒管他們身邊的這位“大哥”,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晁蓋這個“寨主”的名頭或許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第四點第五點則更是奇怪,晁蓋作為主將,中箭重傷之後顯然讓己方士氣大損,稍有軍事常識的人此時應該做的就是及時止損,回去為主將療傷。

然而在水滸傳中,晁蓋中箭之後,呼延灼力爭繼續對敵,不願撤退,等到好不容易回到了梁山,在晁蓋床前,無一人去請大夫來為其療傷,守在晁蓋床邊的宋江也只會在床邊流淚,似乎眾人已經默認了晁蓋必死這件事情。

此為金聖嘆的前五點懷疑,而後幾點也是頗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

先是晁蓋的臨終遺言語焉不詳,按照當時的情況眾人已經預設射箭之人必定是史文恭,然晁蓋的臨終遺言卻隱隱透露出並非如此的意思。

再是他的一句“賢弟莫怪”,似乎在其臨終之際,又對宋江憑空生出一些隔閡,加之晁蓋並未將寨主之位傳給宋江,而是留下誰能為他報仇就讓誰做寨主的遺言來。

凡此種種,都讓人不禁懷疑起他的死是不是還有陰謀。

晁蓋死後,梁山眾人似乎都將他的遺言拋在腦後,宋江在眾人的擁護下登上寨主之位,上位之初,就做了一番詳盡的調動安排,手段之熟練似乎讓人覺得其早有準備;而對於為晁蓋報仇之事,竟隻字未提,其餘的梁山好漢也只能作罷。

直到景住投梁山,言稱曾頭市奪了要獻給宋江的“照夜玉獅子馬”,當此之時,宋江大怒,然而根據原文內容所看,讓宋江大怒的主要原因竟是“奪馬之仇”,而當年的“晁蓋之死”似乎只是隨口帶過。

這樣對比宋江一慣的義薄雲天來說,顯得十分不正常,唯一可以解釋的是,他對晁蓋的死心有所愧,因此並不願多提。

而後,宋江決定與曾頭市開戰,按道理來說,晁蓋對戰曾頭市大敗而歸,宋江再戰,必定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力爭不敗,然而在對戰之時,他卻將呼延灼、關勝、徐寧等許多猛將好漢都另做安排,身邊只帶了一些心腹隨行。

這無疑是想到了晁蓋的臨終遺言,因為他害怕到時候真的有人將史文恭打敗,自己的寨主位置或許就要拱手讓給他人了,而這也恰恰能證明宋江的城府與心機。

再後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宋江雖假意要將寨主之位讓給盧俊義,但是話裡話外卻只談盧俊義的威望和出身勝過他,絲毫不提當年晁蓋留下的臨終遺言,甚至最後在吳用的搗鼓下,兩人之間的寨主之爭還變為了抓鬮,透過分別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來決定誰是寨主。

明明晁蓋早有遺言,而盧俊義也已經完成,但是在宋江的刻意模糊之下,竟然又變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這實在是太過奇怪。

凡此種種,都讓金聖嘆感慨:“嗚呼!作者書宋江之惡,其彰明昭著也如此,而愚之夫猶不正其弒晁蓋之罪,而猶必沾沾以忠義之人目之,豈不大可怪嘆也哉!”

除了金聖嘆之外,後世其他文學評論家也對“晁蓋之死”作出了很多研究,其中還補充了多個疑點。

例如,那支射中宋江的暗箭真的是史文恭射出的嗎,既然是偷襲,為何要在自己的箭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這顯然不太合情理。

除此之外,在宋江率兵對陣曾頭市,雙方勢均力敵之時,史文恭寫來求和信,信中絲毫未提及晁蓋之事,甚至縱觀全篇,也他也從未聲稱自己射殺了晁蓋,這也十分可疑。

當然,與此類似的疑點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晁蓋之死已經成為了許多水滸迷最深入研究的一個話題了。

真兇無人敢動

那麼,按照金聖嘆所說,害死晁蓋的真正凶手或許並非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及其心腹密謀所致,那麼,宋江又為何非要致晁蓋於死地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晁蓋與宋江志向相反,眾所周知,宋江一直鼓勵梁山接受招安,通俗一點來說,他其實並不願意落草為寇,倘若不是迫不得已,他根本不會上梁山。

上了梁山之後,宋江也一直希望自己及其他兄弟能夠接受朝廷招安,然而這一點卻與晁蓋的想法背道而馳。

晁蓋雖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但是其天性不喜受束縛,更向往自由,因而在晁蓋心裡,從未真正考慮過招安之事。

當時的梁山,不管私下裡如何,明面上晁蓋為主,宋江為輔,因此,他若是想要實現招安的目的,必然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寨主才有可能實現,既如此,晁蓋就不得不死了。

那麼,倘若這一系列推斷皆成立,晁蓋之死雖是宋江謀劃,但是也得到了不少梁山兄弟的配合,他們又是為何會棄晁蓋而選宋江呢?

很簡單,其實在宋江上梁山之後,真正負責管理山寨事宜的就已經是宋江了,宋江因其義薄雲天,早已經在諸位兄弟之中頗有威望。

加之他的領導能力確實突出,晁蓋與之相比,則遠遠不如,要不是晁蓋先上梁山,或許梁山泊大寨主的位置壓根不會落在他身上。

能夠在梁山佔據一席之地的人自然並非什麼目光短淺之輩,誰是更好的領導者,他們心中自然而然有一杆秤,往深處說,當年的梁山泊第一任寨主不也是死在同樣的原因之下嗎?

如果殺死晁蓋的真兇是宋江,那麼無人敢動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晁蓋死後,幾乎在很短的時間裡,梁山泊就進行了一番人事調動,而宋江幾乎毫不費力地就坐穩了寨主之位,在此情形之下,誰又會為一個已經死去的“大哥”去殺宋江呢,不會,不能,也不敢。

甚至後來出身名望皆不遜於宋江的盧俊義,在活捉史文恭後,都未能坐上梁山泊寨主之位,可見當時的宋江地位心機與城府之深了。

既是如此,當年晁蓋的臨終遺言也更像是一種事已至此後為宋江添個堵罷了,畢竟,倘若沒有他這一句話,他的死或許根本驚不起一點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