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15歲女生和媽媽一起看失眠,醫生找到問題,可能很多家長都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詹淑琴(右)出診。新華社記者 熊琳 攝

“現在來看失眠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幾乎每週都能遇到五六個,年齡一般在15歲左右。”

最近,杭州市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省級名中醫張永華教授發現,門診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15歲現象”——來就診的小患者都是初二、初三的學生,而病症大多是因學業壓力等各方面原因引起失眠、焦慮。

“緊張”惹的禍?15歲女生和媽媽一起看失眠

不久前,15歲的女生小章(化名)就因為晚上失眠的問題,在門診找到了張永華教授。

小章從小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初三後,隨著課業和中考壓力的增大,她每逢考試就很緊張,但越緊張就越影響成績。老師對她的批評也無形間增加了她的壓力,回家後媽媽看到成績更是焦急不已,認為女兒學習態度不認真,經常說教指責她。

小章逐漸變得鬱鬱寡歡,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連睡眠也受到影響,到了凌晨一兩點還睡不著,白天精神不振,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成績明顯下滑。看到女兒這些變化,媽媽也急得焦慮失眠了,最後還是小章自己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要求和媽媽一起到醫院治療。

張永華教授對小章母女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在問診時,每次小章話還沒說完,媽媽就直接打斷她,且說話語速飛快,內容都是埋怨女兒晚上不睡覺,將成績下滑歸因於孩子的不重視、不努力。

“家長請冷靜一下,讓患者自己描述下病情。”在聽完小章的敘述後,張永華基本明確了判斷:患者小章本身就屬於做事比較認真、追求完美的人,性格也比較敏感,因長時間學習的壓力、周圍環境的壓力等綜合影響以至於影響睡眠。

“從症狀上來看,女兒儘管存在一些焦慮情緒,但父母的焦慮情緒更明顯。”在張永華的建議下,小章的媽媽也做了心理評估,結果顯示她的焦慮和失眠情況比女兒還嚴重,於是兩人接受了中醫藥干預和系統治療。經過約一個月左右時間,母女倆的睡眠質量顯著改善,媽媽的脾氣也不再那樣的火爆和急躁了,母女的關係也緩和好轉不少了。

青少年失眠為何越來越多?病因可能在家長身上

張永華介紹,近年來,失眠的青少年患者越來越多,最近大半年來他每個月的門診總要碰到四、五十位睡不好的青少年患者,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是學習壓力增大,休息時間少。現在的青少年面臨的考試、升學問題不斷增多,尤其是初三、高三階段是高發病期,這些時間段學習內容多,時間長,日常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有很多學生適應不了這類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因為學習成績下滑導致心理壓力增加。

第二就是孩子的情緒問題與家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部分家長過於急躁,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所謂“關心則亂”,學習成績出現波動很正常,但一些家長反而率先出現情緒問題,加上一味地批評指責,很容易使孩子心情沮喪甚至上升到失眠焦慮。

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晚上不睡、不愛學習是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影響,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是先因為睡眠出了問題,繼而產生網路依賴,導致惡性迴圈。

解決青少年失眠焦慮需要多方一起努力

張永華強調,如今很多家庭對於心理問題的就醫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就孩子失眠主動來就醫的不少,這是好事,但要解決青少年的睡眠和情緒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

首先家長要在子女面前控制好情緒,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更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放緩節奏、表情平和,重點是多傾聽,少輸出。張永華用“3:1”來形容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就是孩子說三句,家長說一句,給予充足的話語和情緒表達空間。

其次青少年也應積極尋找緩解壓力、轉換心情的輸出口,千萬不要因焦慮、失眠而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平時可以制定產品的使用計劃,提高自律意識,晚上睡前是萬萬不能沉迷手機的。

“從中醫角度來看,失眠患者分為痰溼阻滯、心脾兩虛、肝鬱氣滯、陰虛火旺、腎虛不足等型別。每個人的體質、性格、生活環境不同,往往症狀組合也不同,在臨床上需要每個人區別對待和用藥,這就是中醫的辨證論治。”

對於早期的輕中度失眠,透過中醫調理改善失眠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若失眠症狀比較嚴重,甚至已經出現抑鬱、焦慮等嚴重的情緒問題,還是應該配合使用中西聯合的方法規範化治療。

編輯:竺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