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漢叔孫通:小人的外皮,君子的核心,其實這才是一代儒宗的智慧

美玉賣出個白菜價,或者乾脆蒙塵,玉之所以為玉,他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裡呢

楚漢相爭時期的叔孫通,是魯地薛縣,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滕縣人,山東是儒學的發源地,因此叔孫通很精通儒學,秦朝,大約是秦始皇泰山封禪的時候,就因為精通儒學被招進朝廷,當了個侍詔博士。

過去的博士跟現在的博士不同,不是學歷,只相當於現在的顧問吧,顧問而且還是侍詔,等候君王召喚,地位自然是非常不起眼。

不起眼怎麼辦?

秦崇尚法學,對儒家不是太看得起,所以叔孫通的身份非常尷尬,儘管如此,但人家聰明啊,曉得看人下菜碟兒。

所以自打他入朝以來,對從小學到大的儒學隻字不提,張口閉口說的都是法家的道理,因此就能僥倖的存活下來,導致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都沒有想起他。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正準備重用他的時候,叔孫通收拾下行李,跑了,為嘛?

預料到秦國江山保不住了唄。

這回逃跑,沒去別的地方,連夜跑回老家薛縣,回去後發現薛縣已經被項梁佔領,於是馬上改變立場,投靠項家軍,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完成了從朝廷官員到反賊的轉變。

但是,項羽又特別討厭儒生,叔孫通只好再次出走,投靠彭城的天下共主——楚懷王羋心去了……

眼瞅著楚懷王氣數將盡,叔孫通轉而又回來投向項羽的懷抱,雖然還是不受重視,但是總歸有碗飯吃不是。

後來楚漢相爭,在項羽外出打仗時,劉邦攻進了彭城,守在彭城的叔孫通毫無意外的,向劉邦投誠了。

這麼看來,叔孫通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啊。可就這麼一個朝秦暮楚的人物,卻在投靠劉邦後,開始忠心耿耿的為劉邦服務起來了。

楚漢相爭時,劉邦幾次失敗,他都沒有逃跑,反而盡心盡力的給劉邦出主意,推薦人才,僅此不算,劉邦立國之後大力推行影響千年的“禮”也就罷了,令人驚訝的是。

居然在劉邦打算廢太子劉盈的時候,鼓起勇氣,以性命相爭,鬧得劉邦都差點下不了臺。

犯言直諫,敢讓君王下不了臺,放以前,跟叔孫通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情況不對,他早就逃了,可現在,他就這麼做了,為什麼?

開始實實在在的為江山社稷著想。

古代立儲,遵循的是“立嫡以長”,如果哪個皇帝想放飛自我,罔顧章法,只選自己喜愛的兒子為儲君,那他必將遭受群臣反對,嚴重者還會發生流血事件,當然,手足相殘的什麼的更是由此展開……

眾所周知,劉邦非常寵愛戚姬,晚年的時候,面對戚美人生下的兒子如意,更是父愛氾濫,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給他。

作為皇帝,他最好的東西就是江山了,所以,劉邦就想了,把江山給如意吧。

可這裡的問題是,江山給瞭如意,劉盈這個正兒八經的太子怎麼辦?

自來一王死,一王立,有了劉如意這個新太子,劉盈,舊日黃花,失去父愛的可憐蟲,自然只能給廢了!

話說劉盈廢了也就廢了,他本人沒什麼意見,估計有也不敢說, 但他母親,劉邦的糟糠之妻,強悍的呂雉能答應?不答應怎麼辦?

這時候劉邦還在,呂雉還沒那麼硬氣,眼看兒子太子之位即將不保,不保怎麼辦?

一個天大的救星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呂雉原本壓根兒是看不上眼的騎牆小人叔孫通。

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叔孫通這回不騎牆了。

當劉邦意欲廢掉太子劉盈而改立如意為儲時,叔孫通火上來了,直接在朝堂上很嚴肅的勸諫:

“過去晉獻公因寵愛驪姬而廢了太子,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結果使晉國亂了幾十年,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秦朝也是由於沒有及早確定扶蘇為太子,結果讓趙高鑽了空子,偽造遺囑立了胡亥,從而導致了自己國家社稷的滅亡,這是您親眼所見的。

如今我們的太子忠厚孝順,天下人全都知道;而且呂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奮鬥過來的,您怎麼能背棄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廢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請求死在您的面前。”

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不但將劉邦比作晉獻公、胡亥等昏君,還以死相逼,很有點你不聽我的,我就弄死我自己,大義凜然的樣子。

劉邦見他動了真格,立馬覺得自己有點不大地道,不大地道怎麼辦?

趕緊給自己個兒找臺階下:“你這麼認真幹嘛,我只是開個玩笑。”

皇帝認錯了,但叔孫通還不滿意,他指責劉邦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你怎麼能拿根本開玩笑,就不怕動搖江山社稷嗎。”

鬧得劉邦沒有辦法 ,只好道歉說:”我錯了,我錯了!”

於是,改立太子事件就這樣被叔孫通平息了,劉邦也從這件事當中看出了人心所向,劉盈的太子之位因此保住,呂后滿意了,對叔孫通自然感激的無以復加。

可這裡的問題是,原本胡亥、項羽手下,貪生怕死,朝秦暮楚的小人,到了劉邦手裡,怎麼忽然變得這麼地道,這麼凜然有正人君子之風呢?

還是司馬遷評價的有道理:希世度務,與時變化,大直若詘,道固委蛇。什麼意思?

真正的儒者,總能為大義而不拘小節,因時而變,曲折向前,不做無謂的犧牲。否則,胡亥手下就死,項羽手下就死抑或楚懷王手下就死,不過愚忠而已,對實現自己的抱負,有什麼幫助呢。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美玉於斯,並不是不賣,只是尋找合適的主顧,在此之前,倘若不“韞櫝而藏諸”,美玉賣出個白菜價,或者乾脆蒙塵,玉之所以為玉,他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裡呢。

所謂“韞櫝而藏諸”,其實這才是一代儒宗叔孫通的智慧,簡而言之,小人的外皮,君子的核心,外皮因時而變,核心一以貫之,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