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林徽因為什麼會選擇和梁思成在一起呢?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林徽因童年的不幸,源於她庶出的身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源於她的母親既沒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沒有能力照顧好女兒,讓她的童年快樂。

林徽因最後選擇梁思成,除了因為梁思成能給她踏實的愛,還因為他能給她家庭的溫暖,以及梁家的社會地位給她帶來的安全感。

林徽因對婚姻的認識很清醒。她說,在中國,女性的婚姻是嫁給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人。因此,她選擇梁思成,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梁思成的家庭明顯更具有優勢

徐志摩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徐申如,是浙江海寧的富商,經營絲綢莊、發電廠,據說在上海還經營了一家小錢莊,同時,還是商會會長,在當地很有名望。

家裡有錢,所以讓徐志摩出國留學。古往今來,人們還是對知識分子充滿崇拜之情。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還是比較低的。士,排排在第一位,所以清末很多富商花錢捐一個虛職,提高自己的地位。

徐志摩很有才華,但是他已婚的事實,已經讓他失去了競爭力。魯迅礙於母親的壓力,娶了小腳女人朱安。徐志摩的父親給他娶的妻子,可不是一般人物,張家是很有名望的家族,有權有錢。

張幼儀身上具有大家閨秀的所有優點,獨立自強、不急不緩,很有主見,所以後來即便被徐志摩拋棄,面對丈夫的執意離開,懷孕的張幼儀沒有說話。她隻身一人去了德國,生下兒子後,開始學習德語。她在經歷了喪子之痛、人生低谷後,開創了自己的新天地。她當過德文教授,是自信的知識女性。她做過銀行副總裁,是優秀的職場精英,她是服裝公司的總經理,開拓了自己的新事業。

即使當時的徐志摩選擇離婚,林徽因也不可能嫁給他。聰明如她,看到如此優秀的張幼儀都會被拋棄,她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她的家庭,她所受的教育,她自己的性格也決不允許去幹涉一個家庭,破壞別人的婚姻。

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在當時可是聞名全國的人物。他是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他的老師是康有為。梁啟超自幼酷愛讀書,17歲便考中舉人,他的著作《飲冰室合集》,聞名遐邇。梁啟超的頭銜數都數不清,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隨便挑出一個頭銜,都完勝徐申如。

所以,從家庭背景來看,梁思成更具優勢。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就讀於早稻田大學,那可是日本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學。林長民的父親是清末翰林,是林覺民的堂兄。記得中學教材裡有一篇課文《與妻書》,林覺民為了革命英勇就義,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老師當時講得聲情並茂,感人肺腑,我一直印象深刻。後來,知道林覺民是才女林徽因的叔叔,讓我不由得對她們一家肅然起敬。

梁思成曾任職民國民國財政總長,林長民則當過司法總長。由此看來,梁思成和林徽因不僅出身書香世家,還都是高幹子弟,兩個家庭門當戶對,無論從知識層面何時社會地位都旗鼓相當。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性格互補,給了林徽因想要的安全感

和那些專職寫文字的女作家不同,林徽因是建築系教授,寫詩只是她的業務愛好。除了外貌出眾,更難得的是:她情商也一樣出眾。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林徽因說,徐志摩愛上的,並不是真實的自己,他愛上的,其實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影子。 雙子座的林徽因,聰明伶俐、思維活躍、能言善辯,漂亮又有才華的女士未免有些強勢,但是梁思成的好脾氣很好地做了互補。

如果說徐志摩用詩歌給林徽因描繪了一個夢幻的世界,梁思成則給了林徽因真實的陪伴。他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林徽因總是能很快畫出草圖,提出方案,她的創作力非同一般。要不怎麼能參與設計國徽呢?但是,她總是有更好的想法從腦子裡迸發出來,一次次推翻前面的設想,然後那張草圖就被擱置起來,在夢中沉睡。

到了快要交作業的時候,梁思成來了。他不緊不慢、認真仔細,圖畫得又漂亮又準確,原本亂七八糟的草圖變成一張清楚整齊能夠交卷的成品。林徽因的好友費慰梅曾在自己的作品《梁思成與林徽因》中提到過這件事。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十四歲嫁入林家。她情商不高,才學不高,脾氣卻不小。而且她既不會操持家務,又全無一點風雅氣質,更別說什麼琴棋書畫了。林徽因出生的時候,何雪媛已經在林家度過了八年。

在幼小的林徽因心裡,媽媽每日除了抱怨,就是暗自垂淚。她一邊看著三夫人屋裡歡聲笑語,一邊安慰自己的母親。幸運的是,林徽因從小聰明伶俐,深受父親寵愛。但是,童年生活的黯淡,讓她過早體會到人生的苦楚,對世態炎涼的體會比別人更為深刻。

林徽因最想要的,其實是安全感。而這一點,只有梁思成能給她。林徽因的朋友費慰梅女士曾說過她對徐志摩的看法。16歲的林徽因,對徐志摩更多的是崇拜,她把他的名字和那些文學大家放在一起討論,雪萊、曼殊斐兒、吳爾芙,都是她喜歡的詩人。他們之間,更多的是浪漫,一種基於文學追求的浪漫。

當時的林徽因,還是個未經世事的女孩子,面對徐志摩的熱烈追求,她不可能不分析,不作出自己的判斷。她其實一直很清醒,她知道,徐志摩愛上的只是想象中的自己。她更知道,在中國,任何女性的婚姻都是嫁給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人。

當林徽因的父親去世時,家裡的經濟狀況每日愈下,就連母親的生活都要靠梁啟超的接濟,才能維持。如今,父親不在,家裡沒了頂樑柱。作為家中長女,林徽因很懂事。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打算休學一年。她覺得自己應該為家裡盡點力。

得知林徽因的想法後,梁啟超寫信安慰她,打消了她休學的念頭。梁啟超在心裡對她說,

要以學業為重,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國留學便了,你們不必因此著急。

梁啟超注重教育,他不願意林徽因的學業受到任何影響。因此,他承擔了林徽因留學的所有費用。又另外寄去一筆錢,大約有兩千美元,再三囑咐林徽因,隨時可以支取這筆款項。他用自己的父愛,溫暖著異國他鄉的林徽因。

有共同的追求,在事業上互相成就

梁思成問林微因,

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說,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了嗎?

回國後,他們共同建立了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建築系,是我國近代建築設計領域的一代宗師。他們編著的《中國建築史》,堪稱經典。參與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挽救瀕臨失傳的景泰藍工藝,保護北京古建築。

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保護北京古建築四處奔波,竭盡全力。他們想把最美的北京城留給後人,建設空中花園,而不是留下一個沒有生命力地充斥著鋼筋混凝土的城市。

最後,古建築被拆除,梁思成悲痛欲絕,忍不住抱著拆除的城磚,失聲痛哭。他說,

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

林徽因,同樣支援保護古建築。她對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說,

你們真把古董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復了,充其量也是假古董。

梁思成和林徽因不止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工作中的夥伴和知音。從1930年到1945年,他們用15年的時間,走遍全國的荒野郊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他們風餐露宿,行走在鄉間小路,有時林徽因親自攀爬到屋頂,只為了測量第一手資料。

婆媳姑嫂的矛盾,才女也不能倖免。林徽因的婆婆一直不接納她,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順,也一直不喜歡她。 林徽因除了偶爾跟自己的丈夫傾訴一下,從未把這些家務瑣事放在心上,她寬容大度有涵養,做事雷厲風行。

除了事業上的成就,她做起家務來也毫不含糊。林徽因除了自己設計婚紗,還自己設計傢俱。即使在戰爭那樣困難的時期裡,她也把自己的小家經營得浪漫溫馨。

梁啟超讓林徽因重新感受到父愛的溫暖,梁思成給了她最大的依靠。他們兩個人志同道合,最後走到一起,不過是水到渠成。

對於梁思成的疑問,林微因確實用了一生去回答他,他們的感情情比金堅,為世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