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少女撿到"寶貝"當嫁妝,專家:不捐就是犯罪!捐後得了68元獎勵

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遺蹟,這些東西反應了各個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是研究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左傳》中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宣告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對“文物”二字的記載。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期間有數不清的文物誕生。在古玩界瓷器一直都是搶手貨,有一名少女撿到“寶貝”瓷器,本想當嫁妝,專家卻說:不捐就是犯罪!然而捐後得了68元獎勵,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宋朝時期瓷器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朝瓷器古樸深沉、品類繁多,造型千姿百態。尤其是龍泉窯出產的瓷器,不同於官窯,龍泉窯瓷器更為珍貴。三國時期龍泉窯瓷器就已經出現,一直髮展到清朝末年。龍泉窯出產的瓷器有一個鮮明的特點,胎身輕薄整體釉色厚重,與其他瓷器放在一起有很高的辨識度。龍泉窯瓷器的興盛離不開特殊燒製技術——秘色瓷,原本這種技術是宮廷專用,最初龍泉窯也沒有燒製許可權,只是後來秘色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龍泉窯才開始燒製。

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經濟環境並不好,很多窮苦百姓為了生存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個少女就在野外挖掘野草的時候,意外觸碰到了一個硬物,原本以為是挖到了一塊石頭仔細清理以後才發現並非普通石頭,而是一件瓷器,這次發現讓女孩十分震驚。

此人名叫何招娣,野外發現的瓷器通體綠色,外形如同一艘船。當時根本不知道這件東西的價值,只是覺得這東西看著挺好就拿回了家。仔細清洗之後何招娣一家看到了這東西的整體面貌,家裡人十分震驚。何招娣的祖父拿在手裡仔細揣摩在船上刻畫著的兩個人,人物刻畫十分細緻。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價值不菲的寶貝,於是何招娣就打算收藏起來日後留作嫁妝。

她撿到寶物的事情沒有聲張,可是在農村很快都傳遍了。大家都在說何招娣撿到了稀世珍寶,傳言愈演愈烈很快撿到寶貝的訊息就傳到了文物專家耳裡。相關專家認為她撿到的瓷器很有可能是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應該保護起來,於是專家找上門來,希望能一探究竟。專家看到這件東西造型十分奇特,專門召開討論會,最後認定這件瓷器名為“龍泉滴舟”,本身的價值並不高,是燒製時順帶的

“窯底貨”。即使不值錢,這件瓷器也是龍泉鄉瓷器的見證,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於是相關專家討論後提出收購想法,即便何招娣並不同意,文物工作者始終不放棄,瞭解到何招娣的家中並不好過,最後提出補償68元人民幣的方案,並告訴她這東西不能私藏應該上交。在當時這68元已經不少了,最後何招娣將這件瓷器捐給當地博物館。

後來龍泉滴舟對外展出飽受好評,眾人認為這件作品採用了獨特的燒製技藝,同時造型精美舉世無雙。最後浙江省博物館也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得到了博物館專家一致認可,被收藏到浙江博物館。何招娣將發現的文物捐出以後,雖內心不捨,卻也慢慢淡忘。幾十年過去了,窮女孩也靠著自己的奮鬥過得很好。

偶然間得知博物館中展出“龍泉滴舟”,瞬間就想到了自己早年間撿到的寶貝,還想去看一看究竟變得怎麼樣了。然而就在她到門前的時候,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博物館要進行文物核查、修補,暫時不對外開放。何招娣心情十分失落,正要離去的時候,碰巧遇見了館長,館長也是當時前往何招娣家中游說的人之一。聽到何招娣來訪的目的以後,特地將她請入館內參觀,讓她重新再看一眼有自己有不解之緣的

“龍泉滴舟”。

再次見到這件寶貝,何招娣內心十分激動,她告訴館長自己從不後悔捐出去,只是擔心這件東西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如今看到完好無損自己也就放心了。感謝博物館能付出精力保護,自己當年意外撿到的瓷器陰差陽錯成了鎮館之寶,感到十分自豪。

參考資料:

《左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