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年初幾回孃家?回孃家3種禮品不能帶,虎年納福又招財

01、大年初幾回孃家?

正所謂“大年三十無外人”,除夕這天出嫁的女子是不能留在孃家的,畢竟過去所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子的地位相對更低,因而年三十不能留在孃家,只能待在婆家吃團圓飯。

因此,古代,外嫁的女兒在孃家地位也不高,嫁人後就是別人家的了。孃家人怕女兒來過年,會將自己家吃窮吃光。

既然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那大年初幾才能回孃家?初二能回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大年初二是標準的“迎婿日”,也就是“姑爺節”,這一天女婿、女兒攜帶孩子一同去往孃家,拜見父母以及家裡的其他親戚。

有人好奇,為何“回孃家”必須在大年初二,不能是初一或初三呢?對此,民間認為,初一這天如果邀請女婿上門,那可能就會將孃家吃到窮,沒法再繼續招待其他客人。再者說,大年初一拜年的親鄰較多,媳婦要幫忙倒茶端水;而初三這天是“赤狗日”,通常不出去拜年,不然很容易引發衝突和爭執。

而之所以選擇初二回孃家,其實也和朱元璋有一定的關係,朱元璋有一小女兒安慶公主,因為嫁給窮酸的駙馬,嫌棄婆家沒有皇宮舒服自在。

在結婚後的第一年,安慶公主非鬧著要在皇宮裡陪父皇母后過年。馬皇后只能苦苦勸導她,既然她已嫁人,那就是別人家的人,不能任性刁蠻,要以婆家為主心骨。

就這樣,在一番勸導後,安慶公主這才選擇回婆家。但誰知,大年初一這天一早,公主就和駙馬爺一同拜年。

朱元璋聽了後直接氣炸了:“為何不先給公婆拜年,反而一大早進宮拜見我們?你們趕緊回去,老實在家裡待一天,伺奉公婆,明天再來拜年吧!”

就這樣,安慶公主再次被趕走,等初二之時才來拜年,後來這一規定成為約定成俗的習俗,並流傳至今。

02、回孃家3種禮品不帶

正月初二作為“回門日”,此時外嫁的女兒將拖家帶口來給父母拜年。而岳父岳母也早就擺好了豐盛的韭菜,以招待女婿、外孫、外孫女以及女兒。

不過,在回孃家時一定不能空著手,正所謂“禮尚往來”,中國人一直講究“人無禮則不生”,別看回孃家是小事,可卻是維繫感情、尊崇孝道的真實體現,因此在禮品的選擇上一定不能馬虎。

在新中國之初,因當時生活貧困,走親戚也沒啥東西可拿,通常跨一籃子饅頭即可。到了60年代時,書開始成為送禮的必備品之一。80年代後,魚、雞肉、白糖等開始登上舞臺。

而如今,禮品更加豐富,種類更為齊全,但不管什麼禮品,下面這5種不能帶。

1、寓意不好的東西

年初二這天,仍然有不少忌諱和講究,因而大家在挑選物品時,一定要選擇那些大氣、喜慶的禮品,如乳品料、餅乾等。

但如果是寓意不好的東西,如“送鍾”可能會讓人聯想自己離世的情景;“送鞋”,可能會被認為是帶來“邪氣”,可能會讓家人引起誤會,因而這些寓意不好的東西,儘量少買,不然拿不出手。

2、送紅不送白

春節送禮有講究,人們更喜歡那些包裝精美、圖案高階的禮品,而在包裝的顏色上,也要能夠更喜慶一些。如紅色就是喜慶的顏色,婚嫁時就是一身紅。因而過年送禮,在禮品的選擇上也要能夠“送紅不送白”,儘量別選白顏色的東西,不然認為是不吉祥的象徵。

3、送雙不送單

正所謂“好事成雙”,中國人對雙數更為喜愛一些,不管是年夜飯還是招待客人的飯菜都是雙數。而回孃家拜年時也是如此,送禮要送雙數。如果是新女婿上門,那就不能低於“四色禮”,也就是4種不同的禮品。

就算禮物再貴重,也不能只送一種,不然會被認為不懂禮節。

當然,送禮也講究“送九不送四”,“九”在中國文化裡有圓滿之意,而“四”的諧音為“死”,很多人忌諱這一數字,儘量別送“四”件禮品。

03、回孃家有講究

1、不能踩著飯點回去。

不然會被認為不尊重,畢竟給父母拜年,自然需要提前出發,這樣才能讓父母滿意。

2、別在孃家午睡

在孃家,不管多舟車勞頓,中午時分都不能午睡。老人認為,外嫁的女兒回孃家午睡,會將財運睡走了。如若真的困,那午飯後可抓緊回家休息。

3、別動鍋鏟

老話說,女兒初二回孃家這天,是不能拿鍋鏟的,不然會動了孃家的財運和飯碗。

農村的講究和忌諱很多,大年初二更是如此,其實這些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福,虎年納福又招財!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