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杜甫窮得餓死了兒子,李白稱“千金散盡還復來”,為何不借錢給他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杜甫回奉先探望妻兒,寫了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最扎眼的是這一句: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翻譯成白話就是:我剛進門就聽見家人在哭,原來是我的小兒子餓死了。

杜甫一生寫了很多令人心疼的詩,這一首最是令人不忍卒讀,這一年詩聖43歲。有不少朋友讀完這首詩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好哥們李白稱“千金散盡還復來”,為何不借點錢給他呢?在捋清原因之前,我們先需要明白以下兩點:

李白有沒有錢?重不重義氣?

這兩個問題可以在他的一首詩中找到答案,詩名《上安州裴長史書》。這首詩寫於公元 734年,33歲的李白被小人誹謗,寫下這首詩向安州長吏裴寬解釋。在詩中李白為了說明自己重義氣、輕財好施,寫了這樣幾句: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在這幾句詩中,李白稱自己不到一年花了30餘萬錢,遇到落魄友人都願意慷慨解囊。敢白紙黑字寫給官員看,這話就算有誇張的嫌疑,也基本應是符合事實的。寫此詩時,李白還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他為什麼會這麼有錢?有人說是因為李白家本就是經商的,也有人認為是髮妻許氏家的,這一段無法考證。雖然到杜甫餓死兒子時,安史之亂已經爆發,李白也早就被賜金放還,但他此時身邊的妻子是宰相孫女宗氏,所以不可能拿不出錢來借給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關係好不好?

毫無疑問,李、杜二人的感情是很好的。到杜甫餓死兒子的755年,李、杜已經相識了11年。相識的前兩年裡,他們曾同遊開封、商丘等地。後來杜甫還曾寫過一首《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來描述二人的哥們兒情,詩中“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句說明了他們是同被而眠、攜手同行的鐵哥們兒關係。兩人分開後,杜甫給李白寫下了多首詩作,而李白也有過回詩,交情一直持續了多年。

綜上,在杜甫很窮的時候,李白沒有出手相助,不是因為他沒錢,也不是因為他不重義氣,更不是因為兩人關係不好,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仍然可以在杜甫的詩中找到答案。公元759年前後,關中大旱,杜甫幾經輾轉來到了蜀中,雖然好不容易蓋了間草堂,但日子仍然過得清苦。此時他曾寫過一首名為《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的詩,全詩如下: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飢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這是一首借錢詩。從詩題來看,杜甫是透過一位姓崔的好友介紹,向彭州的這位姓高的官員借錢,這就說明他與彭州牧交情一般。放著諸多好友不借錢,非要找一個不太相熟的人借,是因為當時彭州距離蜀中僅92公里。讀到這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杜甫一直沒有向李白借過錢:他們隔得太遠了。杜甫兒子餓死時,他身在奉先,而李白在宣城和浙江一帶。古代借錢不像現在,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不用管距離的遙遠。

雖然事情過去了1000多年了,但想到詩聖當年受的苦仍令人心疼得很。不過或許正是因為受了這些苦楚,杜甫才能寫出那麼多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詩人的不幸,卻成了詩壇之幸,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