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的名人怎麼應付陰險小人?曾國藩有四字真言,王陽明有三策

社會複雜,人心難測。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一些小人,這些人要麼喜歡背後算計,要麼喜歡主動挑釁或者搬弄是非,遇到這樣的人不僅是影響心情的問題,弄不好還會影響自己的前途甚至整個人生。那麼在遇到小人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不妨回望古代,看看古代的一些名人志士是如何處理的。

曾國藩的“四字真言”

曾國藩的能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在軍事以及政治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但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成功,還得益於他對於人性以及社會的瞭解,尤其是在做人處事的方面非常講究。

在曾國藩發跡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無數的小人,但都被他一一克服。至於他克敵制勝的法寶就四個字“不惡而嚴”。

這四個字出自易經的

《易傳·象傳下·遯》,

意思是對待小人不要厭惡,要嚴肅對待。那麼曾國藩是如何理解和運用這四個字的呢?我們用一個事例來進行說明。

在曾國藩率領湘軍攻打太平軍的時候,有一位名叫李世忠的悍將在中間來回攪。此人少年時就成為了強盜,打家劫舍的事情沒少幹。成年之後剛好碰上太平天國起義,於是他也跟著湊熱鬧,聯合就近的一些勢力起義。而這股力量在當時被稱為捻軍。

但李世忠陰險狡詐並非真心起義,他只是想佔地為王搶佔先機,為日後升官發財博取籌碼。加上他的地盤剛好夾在曾國藩和太平軍的中間,因此他就見風使舵,看哪一方佔上風,他就幫著哪一方。

說白了,這個李世忠就是個首鼠兩端的小人,一會降清,一會歸順太平軍。但曾國藩得知此人之後,就用“不惡而嚴”這四字真言來專門對付這種小人。

首先他認為所謂的“不惡”就是要投其所好,李世忠想得到什麼就給什麼。比如金錢和軍工,只要能讓的統統讓給他。

接下里就是一個“嚴”字。這裡的嚴指的就是原則問題,錢和軍功都可以讓,唯獨原則不能讓。比如李世忠在管轄區域內欺壓百姓,強搶民女,這樣的情況必須秉公處理,絕不留情。若李世忠因此加入了太平軍,那麼對方就失去了民心。聰明的太平軍也絕對不會收留一個不受管制,整天惹事之人。

總結下來可以看出,曾國藩對付小人的方法非常簡單。首先不要正面硬來。若不能納為己用就避而遠之,但若能為己用,就順其意,把能給的都給他。但也要堅守底線,一旦觸碰底線則毫不留情將其打壓。此時手中有理有據,對方要麼低頭,要麼成為眾矢之的。

說完了曾國藩,我們來看看另一位歷史大咖王陽明是如何做的。

王陽明的三策

王陽明對付小人有三策,但這三策卻是他一生的總結。

首先就是被稱之為下策的正面硬鋼。

年輕時的王陽明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剛硬,因此遇到陰險小人之時,多是強硬的態度。不過這麼做的效果並不是很好,有時沒有懲治小人,反倒把自己搭進去。

就拿薄彥上書案來說。當時薄彥看不慣大宦官劉瑾的惡行,上書皇帝,結果劉瑾在皇帝面前諂媚幾句,薄彥就被打入死牢。血氣方剛的王陽明憤然上書,要求懲治劉瑾,釋放薄彥等忠臣。結果人沒撈出來,自己也被貶官外地。

不過被貶官似乎也不是壞事,之後王陽明龍場悟道,明白了許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對付小人的中策和上策。這中策就是要尋之以短,轉嫁矛頭。

就拿正德十四年的寧王叛亂來說,當時皇帝身旁有個太監叫張忠,此人陰險狡詐,吃裡扒外,一邊受著皇帝的恩澤,一邊和寧王有聯絡,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不過,當王明陽平息寧王叛亂並將寧王抓獲之後,張忠就慌了。他知道寧王被抓,他們之間的事情遲早會被發現,於是他準備設計陷害王明陽。

但王明陽轉嫁了風險,他直接把抓來的寧王交給了和張忠矛盾頗深的張永。這位張永是“正德八虎”之一,也是一位威風八面的太監。

就這樣,張忠和張永因為寧王之事鬧得不可開交。而王明陽略施小計,坐山觀虎鬥。不對,將兩個小人比作老虎有些抬舉了

,應該是“坐山觀鼠鬥”才對。

不過在這其中,王陽明還使用了上策,那就是化敵為友,據為己用。

王陽明知道張忠要害自己,於是找了個理由北上。而誰來接替他繼續看押王陽明就成了難題。畢竟寧王在朝中還有黨羽,因此現在誰來接手都有嫌疑。

但王陽明決定化敵為友,讓另一位小人張永來接替自己。但張永不傻,他可不敢接寧王這個燙手山芋。為此王陽明決定讓功,表示他將面呈皇帝宣傳張永在平亂中的功績。

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張永毫不推辭,欣然接受。事後張永果然受到皇帝嘉獎,從此成為了王陽明的朋友。

到了王陽明晚年時,他曾總結自己。在自己力量薄弱時,要使用上策和中策。但自己的實力強大時就不要退避,直接使用下策。因為此時已經不用委曲求全,而是要將正義堅持到底。

確實,自身實力強大的時候就“無須再忍”,該出擊時就出擊,面對小人就要予以重擊。

以上就是兩位歷史名人對付小人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但各有千秋,都有可取之處。當然,歷史上有能力的名人不止他們二人,但篇幅有限,今天就說到這裡。

最後想問問大家是喜歡曾國藩的“四字真言”,還是王陽明用一生總結出來的三策?又或者你有更好的辦法呢?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王陽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