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代詩人為諸葛亮寫詩,最後14字包含哲理,成為千古名句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又一空前強大統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淵創世開國以來,歷經二十一代君王(享國289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在唐朝鼎盛時期不僅物質富庶繁華,而且文化也是極其繁榮,著名的詩歌更是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成為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

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唐朝時期共產生了兩千多位有名望的詩人,近五萬多首詩歌佳作更是讓其冠絕古今,一直被世人傳頌。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

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繫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作為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家庭出身還是非常光鮮亮麗的,他是晉代消滅東吳大將杜預的二十世孫。

據《舊唐書·杜甫列傳》記載:“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閒,終奉天令。”

也就是說杜甫祖上世代為官,其祖父杜審言更是唐高宗年間進士,因此青少年時期的杜甫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受家境門風影響,年僅七歲的杜甫就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可以說家境優越的杜甫自幼就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也為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當時的社會名流看到他的詩詞歌賦,都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

由於年少成名,杜甫對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自信,所以他沒有像大多數讀書人那樣去考科舉,而是像李白那樣揹著一把劍,遊蕩江湖,廣交朋友。

青年時期的遊歷生涯也讓其留下了許多名篇,其中像《望嶽》便是他早期的傑作,結尾那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無疑流露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天寶六載(747年),年齡已經到了35歲的杜甫才想到進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發生卻奠定了他一生黴運的基調。

原來當時唐玄宗突發奇想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只要你有一技之長,都可以來應徵,算是唐朝版的“達人秀”。這本來是件好事,但由於這次主持活動的是奸相李林甫,他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結果參加考試計程車子全部落選,大詩人杜甫亦在海選的名單上。這也讓他第一次見識到了官場的黑暗與複雜。

雖然杜甫詩歌造詣極高被後人尊稱為“詩聖”,但是杜甫的仕途卻非常坎坷,屢試不第,最終為了謀取功名杜甫竟然客居長安十年之久。

杜甫困居長安期間,不斷向權貴投詩,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推薦,但收效甚微。40歲那年,也就是京漂了6年之後,他進獻的《三大禮賦》終於受到了唐玄宗的讚許,命其待制集賢院。

可等到分配官職時,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他又沒有得到官職,還是隻能等候任用。這一等又是數年,直到44歲時才被授了個八品小官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杜甫京漂近10年,總算還是獲得了一個小官職,比起同時期的孟浩然已屬幸運者了。然而,杜甫上任沒幾天,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他又失業了。

緊接著,潼關失守,杜甫被迫開始了自己漂泊流離的生活,期間他雖投奔肅宗授為左拾遺,但沒過多久卻觸怒龍顏,被貶為負責祭祀、禮樂的小吏。

就這樣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過著寄人籬下生活。

在朋友的資助下,詩人杜甫總算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而這一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高潮,不到兩年裡,竟作詩四百三十多首,佔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由於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到蜀中的第二年就探訪了仰慕已久諸葛武侯祠,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事蹟大為稱頌,當即就寫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推崇可謂非常高,杜甫一生寫了近二十首關於諸葛亮的詩,如《八陣圖》、《閣夜》、《詠懷古蹟五首》等。

但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經典的就是這首《蜀相》,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文中,堪稱絕唱。而縱觀全詩,杜甫之所以格外推崇諸葛亮,根本原因在於杜甫自己身上也流淌著一腔熱血,也有一顆“致君堯舜”輔佐之心,但他仕途坎坷,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因此這首詩就更加顯得沉鬱頓挫,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是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蜀相》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尤其是最後14字更是對諸葛亮一生的概括,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讓全詩的意境陡轉直下,讓人悲嘆不已。最後杜甫言“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不僅是為諸葛亮一人而垂淚,而是為當時無數諸葛亮一樣的空有抱負卻沒功成的人垂淚。

這短短14個字,最終因感情真摯,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作為盛讚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佳作,《蜀相》也被年年入選中學課本,供無數學子誦讀傳唱!

縱觀歷代詩人,確實大多數都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如七步成詩的曹植、賜金放還的李白、生不逢時的李賀、變法失敗的王安石、陷入烏臺詩案的蘇東坡等等,可謂數不勝數。

甚至可以說,大凡有才華有抱負的詩人皆命運波折,難以實現理想抱負,唯有寄情詩詞文賦。杜甫雖然官場不得志,但那種立身群眾中,與百姓同憂樂,替人民呼號,為黎庶請命,在這方面他亦是中國知識分子永久的楷模。

最後我們要說,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卻聲名遠播,且對中國文學和日韓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寫詩上,其詩具有堅實的內容,純真的熱情,深沉的激憤,凝重的格調,從這方面說他又是詩人學習的榜樣。

所謂“詩聖”,就是詩歌領域的聖人,中國三千多年詩歌史上得此殊榮的只有杜甫一人。杜甫死後其詩被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

宋朝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也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可以說杜甫的詩,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