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易》沒有科學依據,且並不高深?餘秋雨:太膚淺了

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現代思想家胡適,就曾與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有過一段“不愉快”的交談。

彼時的榮格,是“文化人類學”的翹楚。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特意拜訪榮格,想要聽聽他對“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看法。

然而,榮格卻反問胡適,

作為中國文化的“改革者”,胡適聽到《周易》時,先是有些吃驚,隨後聳聳肩說:

榮格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胡適,追問道:“你運用《周易》的預測做過親身實驗?它對你沒有幫助?”

胡適支支吾吾,談話隨即也變得尷尬了起來。

在心理學家榮格看來,中國的《周易》遠遠超越了西方人的思想。對此,他這樣解釋道:

胡適作為中國文化的改革者,他對《周易》的漠視,令榮格非常難受。

在孔子看來,《周易》透過卦象,將天、地、人執行的規律,以精練的方式說明白了。

在他們看來,《周易》既不是科學,因為科學是不會被推翻的;《周易》也不是哲學,因為哲學的核心是方法論,要有理性和邏輯作為基礎。

除了算命先生和氣功大師,將其當作謀生的手段,其餘不懂它的人,只不過把它當作一個符咒罷了。

所以,《周易》真的只是在烏龜殼上,預測兇吉的魔術嗎?

我們很難對不理解的東西,抱有好感。《周易》形成於西周初年,分為《易經》和《易傳》。年代的久遠、文字的生僻、道理的深刻,讓我們對它天然有一種牴觸情緒。

由於這樣的牴觸,很多人在還未開始讀《周易》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所以才會知之不多。

然而,《周易》作為一部修身處世的寶典,卻講透了萬事萬物的現象和道理。因為它可以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理解《周易》,餘秋雨以筆為杖,一步步探路,以《周易簡釋》作為“橋樑”,幫我們透過《周易》,來把握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

《周易簡釋》參考了《周易本義》、《周易注》等書籍,選取了《周易》中的重點章節進行詮釋,特別是對於《繫辭》的部分,餘秋雨更是放了很大的精力。

因為在他看來,《繫辭》既是孔子對《周易》思維的高度延伸,也是對《周易》的總體概括,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

比如,在《繫辭》上傳的第一章,原文開門見山地通論了“乾坤大義”,概括了天地宇宙的經緯。

為了易於讀者的閱讀和理解,餘秋雨也給予了散文式的解釋:

接下來,餘秋雨進一步解釋了先賢哲人的德業,在於“易”和“簡”。因為這兩個字,

那麼,

對此,韓康伯在《周易注》裡提到:

緊接著,在下一章的

餘秋雨總體上給予瞭解釋,意在告訴我們,

那麼,爻辭真的如此可信嗎?

所謂“莫不瞻觀物象,法其物象”,事態本來就有兇吉,爻辭透過對事物的反覆觀察和效法,將吉凶的理脈顯示了出來。

很少有人通讀一遍《周易》,就能理解其中內涵的。餘秋雨也說《周易》是一座“高入天際、雲遮霧罩的遠山”。在《周易簡釋》中,餘秋雨試圖還原了《周易》的整體風貌。

從《周易》的創作時間來看,確實有著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的侷限性在。但是,由此就斷定《周易》毫無意義,也確實過於武斷。

事實上,不光是蘇東坡、孫思邈、孔子等人對《周易》非常推崇,作為一部被黑格爾、愛因斯坦、榮格、松下幸之助等外國人都高贊評價的經典著作,我認為大家都該讀一讀。

無論你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遇到任何苦惱,讀一讀《周易》,你或許就能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