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四川方言|張文海:紙捻(兒)

文/張文海

現代人大多不知道紙捻(兒)是什麼,它是過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引火小物件,功能與打火機、洋火(火柴)類似。但它比打火機、洋火低微,不過是用黃色草紙條斜搓成的筷子樣紙卷而已。不用時,一大把裝進帽筒中,要用時抽出一根在火種上點燃,只讓它像香一樣燃燒,用口一吹,便可點燃明火,隨心所用。

巴金小說《秋》中寫到覺新和他的三爸克明閒聊時,裡面有這樣一段描述:“克明埋下頭,眼光無意地落在手裡的水菸袋和紙捻子上,紙捻子還在冒煙,他便開啟煙筒摸出菸絲來裝上,吹燃紙捻子,呼嚕呼嚕地抽起水煙來。”

紙捻子,成都平原農村稱紙捻(兒)。過去吸水煙有一套流程:先要從菸袋前面的煙筒裡掏出菸絲裝進後面的菸斗裡,吹燃手中紙捻(兒),點燃菸絲,口銜彎曲的菸嘴開吸,煙經過底部的水呼嚕呼嚕過濾再進入口中,可減少尼古丁的危害,一口吸完後,抽出菸斗,吹掉煙鍋巴,再重複如上程式。

吸一臺煙,通常要重複十餘次以上過程,用洋火(火柴)或打火機點水煙,都不如吹紙捻(兒)來得方便快捷,手還要近距離接近菸斗點菸,很不安全。

那時農村家庭煮飯引火,也多喜歡用紙捻(兒),經濟只是一個方面,用洋火雖然也不貴,但洋火易受潮失效。這時取一根紙捻(兒),到鄰居家引來火種,就不用擔心肚兒唱“空城計”了。

紙捻(兒),有的地方稱紙煤,也有的地方稱紙媒,都有道理: 紙煤,是因它有煤的燃火功能; 紙媒,是因它是火與柴的媒介。而紙捻子或紙捻(兒),則強調製作過程和形狀,捻,意為搓轉,即用手搓轉成的紙質條狀物。

【徵稿啟事】

華西都市報“寬窄”副刊四川方言龍門陣《蓋碗茶》版面推出以來,得到省內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援。為讓《蓋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層出不窮,我們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長期徵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傳說,都可以給我們投稿。字數不超過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