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國產作業系統再起風雲,成功可能性多大?

文丨王新喜

國產作業系統再起風雲,相關動向與紅利訊息越來越多。

不久前,我國首個桌面作業系統開發者平臺“開放麒麟”(openKylin)正式釋出,該平臺由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成立,在該平臺上,開發者都能參與開原始碼的共建共享,並基於自主性需求完善應用產品的開發。

國產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的出現,意味著自主作業系統的應用生態與開發者建設有望加速。

圖源:openKylin 官方

另外,國內作業系統廠商中科方德釋出了桌面作業系統5。0與相容平臺“方德鴛鴦火鍋平臺8。0”,基於國產x86硬體平臺實現對Linux、Windows、安卓三大應用生態支援,對國產CPU和整機等硬體平臺進行了融合最佳化。

據官方介紹,在相容性上,對於Windows應用,方德已建立超10萬應用軟體適配倉庫,完成首批2000餘款精選應用,可支援大型工業設計軟體。

此外,統信UOS也開始公測家庭版本,從官方介紹來看,它是用官方虛擬機器的形式推廣國產作業系統,其官方體驗器安裝僅需要40秒,可以自由靈活切換系統。

無論是中科方德還是統信,都希望透過一種靈活的方式加強相容性,擴大應用生態,是一種向C端消費者市場突圍的曲線玩法。

作業系統動向頻頻背後,有一場國產替代的紅利機會,據早前媒體訊息,政企市場國產PC替代要求是從作業系統到主晶片的純國產,這也是國產作業系統玩家的一次大機遇。

從國內桌面作業系統現狀來看,玩家漸多,格局漸成,但市場份額佔比尚小。國內桌面作業系統的市場份額,Windows、macOS處於絕對主導地位,佔據超過90%市場份額,而基於Linux的國產作業系統,大致在5%左右徘徊。

當前的主流的作業系統包括有中科方德、優麒麟、銀河麒麟、COS作業系統,中興新支點、統信UOS、深度Linux、一銘Linux、思普、普華、華為尤拉OpenEuler、華為鴻蒙等十餘款作業系統。它們大多是基於 Linux 的二次開發。

麒麟軟體作為國產作業系統的龍頭企業之一,旗下中標麒麟、銀河麒麟也是基於 Linux 開發的商業作業系統。

基於Linux核心開源,還存在一些爭議。一些觀點認為,由於國產作業系統都是基於Linux核心進行研發的,本質相當於是換皮換主題。

但事實上,世界上大部分作業系統都是基於Linux和Unix的作業系統,Windows的核心是脫胎於MS-DOS、蘋果iOS是來源於Unix。安卓也不是谷歌從0開始寫的程式碼,它基於linux核心的自由及開放原始碼的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後被谷歌收購。

因為開源Linux只是個核心,核心程式碼很關鍵,但只是作業系統很小的部分。一款桌面版Linux要寫驅動程式、資源管理程式,UI實現等,需要有一整套的知識體系框架、程式設計介面、程式語言等,透過不斷的升級與軟硬體適配,完成人機互動的重構與最佳化,形成獨有、自主的系統框架。

當年微軟就在 MS-DOS 的基礎上,一改原有的命令列介面,採用了計算機圖形使用者介面,改進人機互動方式,簡化了操作,降低了價格,打開了PC領域的個人計算機市場。

如果是基於Linux定製一款作業系統,並在適配軟硬體及生態方面做好,那麼完全可以稱作是國產作業系統。

目前,國產桌面作業系統在金融行業的滲透率較快,金融市場的國產作業系統主要是以統信UOS、麒麟、紅旗等為代表。其中以銀行業的推進速度最為突出,包括大型國有銀行和地方銀行等。

此外是教育領域,大量國產作業系統也在推進教育行業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統信、麒麟等國產作業系統開始在教育行業試點佈局。

市場格局漸成,但還要解決哪些實際的難題?

從目前來看,國產作業系統格局漸成,但要達到成功的標準,還存在許多實際的難題。

首先是難在生態。應用生態的完善需要作業系統不斷最佳化迭代,這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的投入,需要大量軟體開發者與硬體廠商配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一日之功。

微軟從85年開始推出windows1。0之後,Windows 系統從最早期的 16 位、32 位到現在流行的 64 位,系統版本從最初的 Windows1。0 經歷十幾年的最佳化與週期性迭代,才發展到XP系統。

此後,又歷經WindowsVista、Windows 10 和 Windows Server 伺服器企業級,經過了持續多年的迭代與更新,走到了今天的規模。

資金方面,微軟此前開發的Windows Vista系統總共就花費了超過200億美金。這種規模的資金和人力是國內作業系統廠商的一大短板。

從目前來看,國產桌面作業系統的侷限性是沒有MacOS那樣統一、穩定的商店,也沒有Windows那種靈活、易用的軟體底層架構。在易用性與軟體的穩定性上不如Windows,生態成熟度差距也是肉眼可見。

從國內來看,頭部玩家百萬級的應用數量尚未達到。麒麟軟體副總經理魏立峰曾經立下目標是在2到3年內,讓適配的軟硬體總量達到百萬級。

而應用生態的構建,百萬量級的應用適配可能僅是最低標準。

由於Windows的高市佔率,幾乎所有軟硬體都會有適配Windows的版本。2018年微軟公佈的資料顯示,僅Windows10就有超過3500萬應用數量,支援1600萬的硬體/驅動組合。而國產作業系統市佔率低,缺乏這樣的生態號召力。

因此,在作業系統的底層程式碼、框架問題解決之後,解決生態成熟度就成了當務之急。

要解決生態生熟度,就要有諸如微軟、蘋果等核心企業來引領行業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方向,但國內缺乏龍頭效應,也構成了新的障礙。無論在底層晶片還是架構層面,都缺乏主導性的玩家來形成統一的硬體底層支撐。

作業系統的成功離不開硬體,尤其是統一晶片與架構支援。從國內作業系統玩家來看,統信 UOS在硬體上同源異構支援 4 種架構(AMD64、AMR64、MIPS64、SW64),支援龍芯、鯤鵬、飛騰、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國產晶片。

而銀河麒麟桌面作業系統V10,同源支援四種技術路線的六大國產CPU平臺,包括飛騰、鯤鵬、兆芯、海光、龍芯、申威。

中科方德桌面作業系統同樣適配海光、兆芯、飛騰、龍芯、申威、鯤鵬等國產CPU,支援x86、ARM、MIPS等主流架構。

從上述作業系統來看,雖然說各大國產作業系統都在努力解決生態的開放性與相容性問題,但難題也一覽無餘——就是各種架構、各種CPU平臺的分散,給軟硬體的適配問題帶來了挑戰。

目前來看,國產作業系統針對不同的晶片架構更新不同的版本,已經形成了十多種技術路線。

由於缺乏統一的開發標準,國產作業系統版本、技術路線過多,除錯成本高,搭配複雜,阻礙了適配的進度與產品效能的最佳化。不同作業系統,不同技術路線、不同軟硬體底層框架與介面,也意味著各種軟硬體適配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更大。

當然基於這種難題,類似統信UOS過去也釋出了“六個統一”的策略(統一版本、統一支援平臺、統一的開發介面(API、ABI)、統一標準規範、統一的文件)努力解決生態不統一、分散化與適配難題。

從未來的方向看,需要透過產業生態的佈局,將不同作業系統社群的大方向和底層軟硬體的介面、規範、標準統一,達成共識,降低軟硬體適配的成本。

此外,作業系統玩家需要考慮在專業級軟體市場提升話語權。

在網頁瀏覽和WPS辦公等輕辦公環境中,國產主流作業系統的操作體驗和Windows差別其實不大。但如果涉及到各行業軟體應用的深度覆蓋,還存在巨大的差距。這也是Windows和MacOS核心競爭力所在。

微軟過去的壯大過程,其實是長期與軟硬體開發者長期磨合、合作推進生態的結果。在軟體上,微軟在專業級應用軟體及遊戲方面推出不同層次的產品來與Adobe、SAP、Oracle、SAS競爭, 如Dynamic、SQL Server、Skype等。

它在眾多行業強化了專業軟體市場的話語權之後,其作業系統也覆蓋了更多專業級、垂直化的行業領域。

對於國產作業系統玩家而言,如何在效能要求較高的垂直行業領域的資訊化、工業化軟體層面做更多的探索,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作業系統如何做大?

國內中科方德、統信、優麒麟、Deepin等一眾系統大部分主要面向企業商用,與政企市場的作業系統需求匹配度非常高。國產電腦替代事實上是UOS、鴻蒙、優麒麟等國產系統切入政企市場,帶動“國產生態”的一個良機。

但對於國產作業系統來說,要做大,不能僅僅依賴國內政企市場封閉式發展,龐大的、開放的消費者市場是必然需要攻克的領域。

如前所述中科方德、通訊UOS目前也在透過相容其他系統應用生態的方式來破局,此外“開放麒麟”的開源社群也是一個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中國的開源開發者數量及其貢獻,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開源即開放原始碼已經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一種模式,成為新一代資訊科技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國產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的出現,意味著國內廠商試圖打造更加開放、友善的開源生態環境,開源軟體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面向全球範圍的開發者的開放與共贏。過去蘋果、谷歌、Facebook的全球開發者大會,都是透過向開發者釋放善意,來爭取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到應用生態的建設中。

開源社群有望助推產業鏈形成合力,推動作業系統技術與生態的進化。

另一個不可迴避的思路是如何建立開發者利益機制。畢竟,如果開發者無法從這個生態中獲得應有商業利益,自然也沒有推動生態的慾望。

早前OpenCloudOS社群TOC主席、騰訊雲副總裁郭振宇曾經指出:“打造生態的難點在於,怎麼樣讓更多相關的夥伴共同去做一個事情,這塊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時,和本身商業上以及從他們的產品方向上有一致性,並激發相關開發者的興趣,保證大家的意願和投入。”

筆者之前也提到,像統信UOS、Deepin、鴻蒙等如何將基礎軟體從“勉強可用”發展到“好用”,帶動應用生態的繁榮,關鍵是讓開發者獲利。而要讓開發者獲利,桌面端是否可以透過應用分發+統一商店+創作激勵的商業模式呢?

對於國產系統來說,下一階段的目標應該是提高自己在核心軟體上的貢獻度,把握PC軟體生態發展的方向。

國產作業系統的龍頭爭奪戰或將打響

從過去來看,國產作業系統的一大短板在於,缺乏從底層晶片到硬體軟體的生態環境的整體支撐,而且版本眾多,難以形成有效融合。

從目前來看,國產晶片與軟體應用已經足以形成合力推進的局面,國產作業系統的生態完善度相對過往有了更大程度的改善。國產作業系統也在積極主動擁抱開源技術、強化行業內部整合。

國產作業系統也比過往迎來了更好的市場環境與條件,而在政策支援與政企市場產業利好牽引下,國產作業系統逐漸有望進一步向To B與To G領域持續滲透。

而國產作業系統在To C消費者市場的佈局,需要進一步整合軟體開發者、晶片企業、終端企業、運營商等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來共同推動整個生態的迭代與規模,並強化內部整合,消除各家作業系統版本混亂、介面不統一、技術路線過雜的問題。

某種程度上,國產作業系統從可用到好用的關鍵歷史節點,行業也在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但搶下這一波市場紅利的,註定是行業頭部少數玩家。從這個角度來看,接下來幾年,作業系統的優勝劣汰格局或將上演,產業資源也會向少數頭部公司聚集。比如中標軟體、銀河麒麟合併成麒麟軟體之後,優勢資源整合之後,行業競爭力在持續提升。

從今天國內的重視、以及行業玩家的佈局來看,一場國產作業系統的龍頭爭奪戰即將打響。但決出龍頭、形成壟斷性格局,又是另一個極端——完全壟斷性的格局或玩家眾多過於碎片化,都不是市場所需要的結果。

正如在筆者專欄曾有個讀者留言是這樣說的:“國產替代一定要有群狼,而不是一家獨大吃盡紅利,不然非但成不了事,還傷錢,WPS企業授權價格暴漲就是先例,獨大後難以避免企業的吃相非常難看。”

從國產作業系統多雄逐鹿的現狀來看,作業系統將迎來一場龍頭爭奪戰中,很可能產生頭部雙雄或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誰會勝出,決定於誰在技術、生態層面的積累更強,誰能更好地解決目前發展過程中實際問題。國產作業系統在未來幾年中的戰局演變,倒是頗為值得期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