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逆天的陪嫁丫鬟,培養9子成國家棟梁,一生無名分,85歲牛棚去世

張愛玲愛上風流成性的胡蘭成,曾悲涼地形容自己:“卑微到塵埃裡,開出花來。”

對一個人愛得深了,就會卑微地不去計較得失,這樣的愛,是深沉的、無私的、偉大的。

有一個女人,也是如此,只是很少有人知曉她的名字。而與她親近的人中,梁啟超算一個。

歷史上,誰人不知在近代中國叱吒風雲的梁啟超呢?

他是聲勢浩大的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是聲名遠播的文學家,是出身不凡,滿腹經綸又思想超前的革命者。

他的後代“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在科研、文學、考古經濟方面頗有建樹,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

世人皆盛讚梁啟超教子有方,認為梁家滿門俊秀的背後,得益於其苦心營造的家教家風。

殊不知,梁家的家教家風,跟梁啟超身側的這個無名無分,愛他愛到卑微的女子有重要關聯。

她就是王桂荃。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是一個苦命的鄉下女子。

母親在她年幼時就匆匆離世,父親很快另娶,原本有父親在,王來喜也不會挨餓受凍,卻沒想在她5歲那年,疼愛她的父親也因病去世。

本就不待見她的繼母,轉手就將她賣給了人販子,那時,王來喜才4歲多,剛剛有著懵懂的記憶。

之後的6年間,她又被人販子賣了十餘次,直到被賣到知府大人李朝儀的家中,才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那年,她10歲,初到李家便感受到了小姐李蕙仙的關愛,這讓飽嘗人間疾苦的她,感動不已,從此成了小姐身邊最貼心的丫鬟。

李惠仙飽讀詩書,且琴棋書畫俱佳,是當時遠近聞名的才女,愛慕她的人絡繹不絕。

在眾多追求者中,李惠仙的一顆芳心,許給了當時因鄉試中舉而聲名大噪的梁啟超。

1891年,李惠仙如願嫁給了梁啟超,也是在這一年,王來喜作為陪嫁丫鬟,也跟著小姐進了梁家大門。

王來喜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可是她明事理,性格好,總是為別人著想。

從小輾轉做傭人的經歷,讓她十分擅長與人打交道,且做事有分寸,所以很快深得梁家上下的喜歡。

梁氏夫婦十分信任她,讓她打理內宅大小事務,還把財務大權也交給了她。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梁啟超覺得她的本名有點土氣,於是給她改名為“桂荃”。

誰也沒想到,一次隨意地改名,竟把兩人一生的命運都牽絆在了一起。

李蕙仙和梁啟超婚後的生活還算美滿幸福,李蕙仙雖然從小就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但是在梁家她孝敬公婆,扶持丈夫,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妻子。

美中不足的是,李蕙仙的身體羸弱,肚子也一直沒動靜,直到結婚六年,她才生下第一個孩子梁思成。

原本這樣的生活也算順遂,直到歷史的車輪將他們無情碾過。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攜家眷亡命日本,王桂荃自然也一同前往。

異國他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他國語言。

為了分擔梁啟超的事務,也為保護一大家子的人,機靈的王桂荃十分努力地學日語,不久就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東京話。

這讓梁啟超不得不對她另眼相看,不僅視她為家族對外聯絡的重要人,閒暇時還常常教她識文認字,王桂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每次都會認真學習,私下也經常找書來讀。

17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一來二往間,王桂荃心裡便對梁啟超有了異樣的情愫。只是小姐對她有恩,她不能辜負,只得默默將少女情懷放在心底。

都說文人多情,梁啟超也不例外,可那時的他卻把愛情給了另外一個女人。

在日期間,梁啟超結識了美麗大方的華僑小姐何蕙珍,倆人互相愛慕。

何蕙珍仰慕他的才華,絲毫不介意他有家室,梁啟超深為感動,就起了想要納她為妾的心思。

可當他把這個想法跟妻子一說,卻遭到了冷冷的拒絕:

“你還記得當初是誰,提出中國人也該遵守一夫一妻制嗎?如今自己表裡不一,不怕傳出去成為別人的笑柄?”

妻子的話讓梁啟超臊紅了臉,一番思想鬥爭過後,他最終殘忍割捨了這份愛。

雖然成功化解了這場婚姻危機,但李蕙仙心中還是泛起了漣漪。

李惠仙是官宦世家出身,十分在意子嗣問題,考慮到自己病怏怏的身體無法再為梁家開枝散葉,她還是決定,給丈夫找一個信得過的側室。

她把周圍的人想了一個遍,最後將目光轉向了王桂荃。

3年後,在她恩威並重的說服下,18歲的王桂荃與梁啟超結了婚。

梁啟超雖娶了王桂荃,但為了堅守住自己提倡的“一夫一妻制”,他提了一個要求,不能給她名分。

王桂荃頷首應承,喜歡一個人只要能待在他身側就好,又怎會在意那些虛名?

冰雪聰明的她,深諳小姐納妾的用意,但她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對她而言,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歸宿。

此後多年,王桂荃為梁家生下了四男一女,但在梁啟超的要求下,她的女兒們不能叫她媽媽,只能稱呼為“王姨”。

對此,王桂荃心裡雖有酸楚,但卻沒有任何怨言,對李惠仙生的3個孩子梁思成、梁思莊、梁思順也都視如己出,盡心盡力地教育他們。

梁思成幼時愛貪玩,有次考試成績還不如弟弟,李惠仙拿著綁了鐵絲的雞毛撣上去就抽。

王桂荃看著嚇得渾身哆嗦的小思成非常心疼,情急之下竟衝出來擋在他身前,替他捱打,為他求饒。

王桂栓對兒女赤誠的愛,在梁思成幼小的心靈中蕩起陣陣漣漪,晚年回憶起這段往事,梁思成仍是眼含淚光,頗為動容。

梁思莊小時候最喜歡的人也是王桂荃,洗澡和睡覺都要“王姨”來才肯。

梁思莊10歲那年,和王桂荃的9歲女兒同時感染了“白喉”,為了避免交叉傳染,王桂荃獨自承擔起照顧這兩個孩子的重任。

王桂荃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梁思莊身上,最後梁思莊順利活了下來,而她9歲的女兒卻不幸夭折,以至於後來名字都沒留下。

那些年,梁家風雨飄搖,是王桂荃一手撐起了這個家,帶著子女們躲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雖然她沒什麼文化,但憑著多年來的見聞,她也逐漸摸索出許多為人處世之道。

她不像李蕙仙那般聲色俱厲,而是不急不躁地指導孩子們解決問題,這對孩子們有很深的影響。

9個子女在她的敦敦教導之下,一個個學會了做人的道理,這為他們長大成人做出一番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孩子們跟王桂荃的感情也很深,梁啟超不在家的時候,都悄悄稱她為“娘”。

國民政府成立後,梁啟超帶著妻兒歡歡喜喜地回了國,原以為事業和生活將迎來新的轉機,卻碰上了意圖稱帝的袁世凱。

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稱帝,寫了《異哉,所謂國體論者》對其痛罵,並且把袁世凱派來的人和帶來的20萬大洋都扔出了門外。

袁世凱很生氣,派了許多特務,想把他暗殺掉。

可梁啟超並不受其威脅,還去雲南與蔡鍔將軍合作“倒袁”。

也是在那樣的情況下,王桂荃帶著兩個孩子(梁思達、梁思懿)跟隨前往,在特務24小時監視之下主持家務、協助丈夫。

1924年,李蕙仙病逝,梁啟超悲痛萬分,寫下《祭梁夫人文》。見先生如此傷心,王桂荃溫柔地勸慰,在身邊靜靜地照顧他。

5年後,梁啟超患上了嚴重的腎病。臨終之際,他為未能給王桂荃一個像樣的名分而愧疚不已,更憂心她將來如何將一個人撫養9個孩子長大成人。

43歲的王桂荃握緊他的手,淚流滿面地說:“放心吧,一切有我。”

這句沉甸甸的承諾,她從此信守了幾十年。

梁啟超去世以後,家裡經常出現財務不支的情況。為了維持生計,王桂荃賣了老樓,自己出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她雖然沒讀過書,但她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無論條件如何艱難,也要把9個孩子全部送出國外留學。

為此有很多人笑話她,飯都吃不飽了,還盡做一些沒用的事。但王桂荃充耳不聞,在先生的影響下,她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在她的悉心教育下,孩子們都很爭氣,其中3個兒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還成為了中央研究院院士。

特殊期間,由於特殊的出身,梁家後代四散飄零於各地,被冠以“保皇黨梁啟超的老婆”的王桂荃則被迫住進牛棚。

這一住,就再也沒能出來。

1968年,85歲的王桂荃在牛棚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逝去3天后,有好心的村民發現了她,他們為她裹上草蓆,並將她葬在了山崗上。

風波過去後,子女們尋了過來,可她的葬身之地卻早已夷為平地,遺骨早已消失不見。

子女們悲痛不已,他們四處蒐集孃的衣物,在梁啟超與李蕙仙的墳旁為她立下衣冠冢,種下母親樹,年年敬俸。

王桂荃這一生,從幼年喪母離父,到多次倒賣輾轉到梁家,再到獨自培養9個孩子成才,可謂歷經磨難,波瀾壯闊。

她不懂風花雪月,不懂名門望族的門門道道,更不懂那些改革大事,但她卻明白一個道理,愛一個人就要全心全意,至始至終。

哪怕事實上的丈夫至死都沒給過她名分,甚至都不曾稱她為“妻子”,但她還是卑微到塵埃裡地操勞家事、相夫教子,窮盡自己畢生的年華。

這份沉甸甸的愛,不必被知道,不必被迴應,甚至不必被珍惜!

只要自己被淺淺地記住過,她便已十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