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展示二十四節氣,弘揚禮儀和戲曲:創新國風綜藝正流行

記者 師文靜

近日,又一批有看點、有亮點的文化綜藝播出。這些綜藝有的以古風古韻的形式探尋節日起源,有的以新形式傳播傳統戲曲和傳統禮樂,有的聚焦傳統婚俗禮儀,有的帶領觀眾一起感受書畫中的大美山河。以傳統文化、國風國潮為核心的文化類綜藝層出不窮,不斷地以新模式為傳統文化注入活力,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傳統禮儀博大精深

正在播出的文化類綜藝開始聚焦中國傳統禮儀、禮俗,比如《中國婚禮》《中國禮 中國樂》等。

《中國婚禮——我的女兒出嫁了》聚焦不同形式的婚禮,嘗試呈現各種型別的“新中式婚禮”。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獨具特色的苗族年輕人的傳統婚禮,兩個年輕人“以花定情”,需要完成訂婚、過禮、結婚、回門等流程,婚禮現場的大花轎、載歌載舞的慶祝儀式以及傳統特色濃郁的少數民族嫁娶服裝等,展現了中華傳統婚俗的博大精深。

《中國禮 中國樂》以“沉浸式穿越”解讀禮樂文化精髓,以現代審美重新啟用禮樂文化。《中國禮 中國樂》首期節目呈現的是“中華婚儀”,節目以全唐詩《袍中詩》的愛情故事開場,引出關於傳統婚禮儀式的探討。在《袍中詩》兩位主角的婚禮中,演員現場演繹了“卻扇”“合巹”等傳統禮節,一舉一動盡顯中國式浪漫。同時,節目專家還科普了婚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三書”即聘書、禮書、迎親書,這些禮節有的沿用至今。觀眾可以在節目中欣賞古代傳統婚禮、當代婚禮以及與婚禮有關的服飾、禮樂等,沉浸式體驗從古至今的婚禮文化。

很多傳統禮俗雖歷經時代變遷,但核心不變,傳統文化中精華的禮俗文化也一直沒有離開大眾生活,且與時俱進。這些節目呈現和討論這些禮俗,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精髓,喚回對禮儀的尊重。

節日節氣多樣化呈現

近期播出的文化綜藝還以更加嶄新的方式聚焦傳統節日、傳統節氣,讓觀眾品味古風古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傳統文化類綜藝《古韻新聲》以“文物展演+文化訪談+古風樂舞”的表現形式,全景式地呈現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節日,目前已播出清明節、端午節等幾個重要的節日,節目呈現了傳統節日的豐厚人文內涵。比如,該節目對端午節的呈現可謂別開生面。為了生動展現端午節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全國各大博物館28件與端午節相關的文物被請上了節目,在唐赤金走龍、《金明池爭標圖》《兒童鬥草圖》等文物中,觀眾重新閱讀古代社會生活的畫卷,探尋節俗裡的文化基因。

更顯水平的是,節目將《滄浪行》《競渡曲》《猗蘭操》等古詩詞重新譜曲,歌唱端午節。節目從文物、古籍、古畫、詩詞裡開啟端午節,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專家評價,《古韻新聲》兼具思想性、藝術性,是一場綿延千年、人文氣韻濃郁的傳統文化之旅。

此外,不少節目聚焦傳統節氣,比如“中國節氣”系列的《穀雨奇遇記》《立夏奇遇記》,“宋韻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夏至》《小暑》等。“宋韻二十四節氣”比較新穎,以詩詞文賦、書法繪畫、學術思想、建築風格、禮俗文化等開啟節氣文化,既能品味宋韻之美,又能體會節氣文化的古今流傳。

二十四節氣一直滲透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中,如今不同的文化節目以不同的形式來呈現節氣之美,讓節氣越來越具有儀式感,喚醒大眾觀念裡對節氣的重視。同時,這些節目以國風、國潮的方式聚焦節氣,既是視聽享受,也是一場審美體驗。

詩畫戲曲流行化表達

正在播出的文化類慢綜藝《書畫裡的中國2》,每期節目走進與書畫有關的真實場景,對中國書畫作鑑賞、解讀,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並帶領觀眾尋找身邊的大美山河,感受書畫內外的人間傳奇與煙火。有趣的是,該節目讓靜態的書畫作品“動”起來,使之更契合當代人的思維方式與審美取向。比如對《千里江山圖》的呈現,觀眾可以一覽江南山水的綿延起伏、煙波浩渺,鏡頭轉接流暢自然,有效加強了畫面的整體空間感。節目還還原了《潞河督運圖》中各類船隻在水面輕輕漂流的情形,體現出乾隆時期大運河漕運的熱鬧景象。

正在播出的《還有詩和遠方3》由嘉賓領著觀眾在旅途中領略浙江詩畫山水的魅力。節目將陸續到縉雲、仙居等地,繼續挖掘山水人文的廣度和深度。從“曙光首照地、東海好望角”,到朱熹筆下的“地氣盡垂於此”,景色與文化相互交融,描繪出詩意、美好與活力。

正在播出的《戲宇宙》以“戲曲+”為創演原則,每期節目中,由三組創演人透過外景探訪戲曲名角、戲曲匠人等,汲取靈感,融入潮流元素進行文藝創作。首期節目中,崑曲組合、武術演員、說唱歌手等創演人去拜訪和請教京劇、豫劇、川劇名家,然後圍繞“家國”主題進行文藝創作,呈現獨特的舞臺表演。

綜觀正在播出的文化類綜藝,最大的感覺就是這些節目的觀賞性、藝術性和創意性越來越強,不斷地打破審美的天花板。舞臺高科技的運用,可以美感十足地還原歷史場景,且打破了時空的侷限,一期節目就可以在古今自由穿梭,講好跨越千年的故事。同時,這些節目創意性更具奇思妙想,讓禮俗、節日、節氣、書畫、戲曲等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出來,符合當下觀眾的接受方式,又引領傳統美學時尚、國風時尚,讓觀眾沐浴在傳統之美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