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孔子一生中唯一的“緋聞”,為何幾千年來仍讓人津津樂道?

孔子

56歲離開魯國,帶著一幫弟子開始周遊列國之旅。

第一站就到了衛國,受到衛國老闆衛靈公的禮遇。

57歲那年,孔子受到衛國老闆娘南子的召見。孔子推辭不掉,只好去拜見南子。這一次的拜見成為了後世一直琢磨的孔子“緋聞”。

《論語

·壅也》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史記

·孔子世家》則把這次會面的來龍去脈描述得更加詳細:

南子是衛靈公夫人,她派人對孔子傳話說:

“各方來的君子,如果想要與我們國君建立起像兄弟一樣交情的,必定會來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願意見見您。”孔子雖然辭謝,但最終礙於禮節不得已去拜見了南子。南子坐在帷幔之中,孔子進門後,按照禮節向北面稽首。南子在帷幔之中向孔子回拜兩次,她佩戴的玉佩首飾清發出了清脆的碰撞聲。會見結束後,孔子對子路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所做的有不合於禮和道的,就讓上天厭棄我吧!讓上天厭棄我吧!”

為什麼孔子見南子會成為歷史的公案,成為孔子的“緋聞”,主要是古書記載太簡略,很多事情的細節和緣由都是亂猜。如果孔子生活在現在,孔子這一次的“會見”標題估計會是:

《震驚!大師孔子與衛國老闆娘南子私會

1小時?》

《美豔老闆娘南子與孔子大師獨處,到底發生了什麼?》

《孔子向子路解釋

“緋聞”事件為什麼要發誓?》

《孔子見南子,徒弟子路為什麼不開心?》

《孔子的弟子對師傅孔子的

“緋聞”事件紛紛表態:沒那回事! 》……

再經過眾多網友的跟帖,磚家的分析,媒體的推波助瀾,孔子的緋聞事件將長期霸佔:娛樂版、教育版、社會版、時政版等各大板塊熱搜。不管緋聞究竟怎麼樣,對孔子的生活、事業、個人名譽而言都將是重大的打擊。

那麼孔子見南子這事為什麼幾千年來還讓人津津樂道?

電影《孔子》劇照

首先,孔子和南子都是名人,自帶流量池和被八卦的潛質

名人,自帶光環與流量,總有被人八卦的潛在話題。

孔子:在世的時候就被譽為

“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讓上天都為之驕傲的宣揚教化的人)”,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文聖、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南子:衛靈公夫人,衛國實權人物之一,《左傳》對南子的評價是

“美而淫”。漂亮,但生活作風有問題的女子。

一位大有名氣的聖人、一位美而淫的國君夫人,一旦有可被挖掘的八卦,那就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蜂擁而至。碰巧這個機會來了。

其次,會見記載過於簡略,給人發揮想象的空間

這次會見最早見於《論語》。《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的,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但對於這次會見記載十分簡略,雖然司馬遷補充記載了一些細節,但關鍵部分,大家都不得而知:比如兩人見面時說了什麼或發生了什麼。

但沒有關鍵地方的細節記載,那些保留下來的細節變得突出和重要了。

而保留下來的這些細節就讓後世之人對此事,分成了兩派:

“可能發生了啥派”和“沒那回事,正常會見派”。一個作風很正無可挑剔的聖人,一個美麗但私生活混亂的國君夫人,加上會見期間沒有旁人只有“當事人”兩人、再加上孔子發誓、子路不悅等等元素,混合在一起,不就非常具有戲劇性和想象的空間?

最後,後世文人學者不斷論證和演繹,讓此事熱度不衰

孔子為聖人,一言一行都是

“教化”,後世古代學者,怎麼也得論證子見南子這事。像朱熹認為孔子見南子是處於禮節的:“蓋古者仕於其國,有見其小君之禮”清代毛奇齡認為,如果孔子見南子真的符合禮的要求,那麼子路為什麼會感到不悅呢?《呂氏春秋》言:“孔子道彌子瑕見釐夫人因也。”也有說孔子是為了獲取權位以更好地推行“道”,去見南子的;東漢王充在《論衡·問孔篇》認為從子路不悅與孔子對天發誓出發,認為孔子見南子有“不可描述的事發生”。眾多的後世學者都對這事進行分析、辯論,雖然真理不一定越辯越明,但一定越辯越熱鬧,熱度也就能長時間持續下去……

不管孔子見南子事實到底如何,至少孔子和南子夫人在那個時代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名人,加上兩人名聲完全不一樣,單獨會面時發生了什麼,孔子和南子都沒透露,再加上會面後子路和孔子的對話,如此之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這事就具有了極大的戲劇張力和想象空間。而這事又記載在後世王朝必讀必考的《論語》和史家之絕唱的《史記》上,長期流傳也是必然的。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