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寺裡有幅畫不見了,調皮和尚寫首打油詩,次日就有人把畫送回來了

近幾年很流行一個詞,叫做“掃地僧”,指的是那種其貌不揚,常被忽視的高手。在北宋文壇中,也有這麼一位掃地僧,此人僧名慧洪覺範(一說惠洪覺範)。

掃地僧之所以會被俗人忽視,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行事不受羈絆,不在意外人的看法。說到底,他們看似很好相處,卻有著自己的不羈和固執,慧洪覺範就是這樣一位詩僧。他14歲出家為僧,雖天賦極高,卻不為各種條條框框所困,寫下了不少嬉笑怒罵的詩作。

當然,他這種性格也給他招來過不少麻煩,比如被王安石之女嘲諷為“浪子和尚”。但卻終究還是有識貨的,黃庭堅和蘇軾就十分推崇他,特別是黃庭堅更是時常和他有唱和之作。那麼慧洪覺範的詩作,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本期筆者就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會有個大概的認識。

第一首,是一首調皮的打油詩。慧洪31歲時,有人請他到北禪景德寺開法。到了那裡後,他知道本來寺中珍藏的十八羅漢畫像,有一幅不見了。很顯然,這極有可能就是被人偷了。調皮的慧洪於是靈機一動,寫了首打油詩,詩如下:

十八應真解脫根,少叢羅漢亂山門。不知何處應齋去,未見雲堂第五尊。

據《冷齋夜話》記載,第二天就有人把這畫帶了回來,說這是羅漢夢裡叫自己送來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一看,不難發現這顯然只是託辭,只是因為這打油詩傳了出去,人家便借坡下驢,還了回來。這首打油詩寫得很詼諧,生動有趣,這正是慧洪的詩風。

第二首,是一首詠竹詩。如果說第一首隻能看出慧洪不受羈絆的一面,那這首詩則能顯示他的真水平。此詩名為《崇勝寺後有竹千餘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全文如下: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愛君修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不見同行木上座,空餘聽法石於菟。戲將秋色供齋缽,抹月披風得飽無。

從詩題來看,寫這首詩是因為惠洪看見崇勝寺有千餘竿竹子,卻只有一根秀出,被大家稱為竹尊,所以他便為此竹寫了這首七律詩。

詩的首聯,是寫竹子的風骨,第二句模仿的是黃庭堅的風格。前7個字是用其外在來襯托內在,後7個字則一筆勾出。次聯其實是以竹自喻的寫法,這竹子就像一位有才的君子,他不願意和寒松一樣被封為士大夫,只願意在竹林間做一位竹中尊者。“寒松作大夫”的典故出自《史記》,為的是用對比突然出竹子的高潔。

頸聯,“木上座”指的是手杖,很少有人會用竹子來作手杖,詩人用這一點來說明竹子不願攀附。“空餘聽法石於菟”化用的是《高僧傳》中的說法,於菟指的是虎,是說竹子寧願在虎狀岩石旁,聽人說法。

最後的尾聯,更是有趣,是一種很詼諧的說法。竹子以秋色、月光、清風為餐,飽食人間。很顯然,到最後這兩聯,詩人已經不只是在詠竹了,而是寫同自己一樣,灑脫而又高潔的雅士。

據《宋詩紀事》記載,當年黃庭堅看到這首詩後“見之喜,因手書此詩”,他親自手書抄了下來。而後在《僧寶正續傳》一書中又記載,當時黃庭堅還表示:頗恨東坡不及見之。黃庭堅是蘇軾的弟子,這是在說蘇軾沒看到這首詩,當真是可惜了。

這首詠竹詩,之所以會如此受待見,原因就在於它與一般的詠竹詩不太一樣。首先,它的語言是極為詼諧生動的,後幾句都是用對比,寫出了竹子的高潔之氣。其次,詩中多次用典,卻渾然天成,不著痕跡,十分高明。

慧洪覺範平生存詩頗多,光是絕句律詩一類他就寫了1200多首,詞作也有21首收錄在《全宋詞》中,除此之外他還擅長寫散文和序文。而且與一般的詩僧不一樣,他是幾乎所有題材都寫,除了寫禪詩,他還會寫愛情詩,算得上是一個文壇全才了。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找一些他的愛情詩來讀一讀,會發現從他的角度來看愛情,也是頗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