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霍小玉傳》的薄情才子李益,是不是詩人李益?

中唐詩人李益有一首《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這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詩歌中蘊含著邊塞壯闊而悲涼的夜景,悠長悲切的羌笛聲聲,末句點明“徵人思鄉”的主題。在唐代眾多風格恢弘遼闊、情感真摯動人的邊塞詩中,李益這首能佔據一席之地,足見詩人筆力非凡。

文學史上的詩人李益(約746-829),字君虞,隴西人,大曆四年(769)進士,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邊塞詩寫得非常好,壯烈慷慨之中帶著悲涼。“兩唐書”中均有李益傳,內容差別不大。《舊唐書·李益傳》中記載:“每作一篇,為教坊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而‘回樂峰前’一篇,更是‘天下以為歌詞’的名作。”可見李益在當時詩文名聲之高。除了《夜上受降城聞笛》之外,李益還有一首廣為人知詩是《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小詩明白如話又耐人尋味。

不過,李益的仕途並不是很順暢。《新唐書·李益傳》記載:“同輩行稍稍進顯,益獨不調,鬱郁去遊燕,劉濟闢置幕府,進為營田副使。”可見李益的升遷晚於同輩官員,故而鬱郁不得志,且多有怨望之語。

除了詩人的身份之外,李益這個名字還出現在中唐傳奇的壓卷之作——《霍小玉傳》中。所謂唐傳奇,也就是唐朝的文言小說作品,這類文言小說記載人間世態,生活氣息非常濃厚。《霍小玉傳》以曲折離奇的筆調講述了隴西書生李益和長安名妓霍小玉的愛情故事。李益高中進士後,霍小玉知道自己卑微的出身肯定不可能登堂入室嫁入李家,懇請李益再給她一段時間以盡畢生之愛,然後便遁入空門。然而李益很快從母命另覓富家之女,並對霍小玉避而不見。霍小玉散盡錢財遍尋李益的訊息均無果,日漸憔悴,困苦潦倒。後來一名黃衫客將李益帶至霍小玉處,她潑酒發誓:“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果然,李益後來再娶三次均不美滿,畢生不得安寧。

在《霍小玉傳》的記載中,李益後來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多源於他的猜忌,總是無端以為妻子可能會背叛他,出門還將門窗鎖死並加上封條,回來仔細檢視有無紕漏之處。

因傳奇中的人物姓名和詩人李益同名,且都是隴西才子,人們不免會以為《霍小玉傳》薄情人李益就是詩人李益。其實這也不是無跡可尋,《舊唐書·李益傳》中載:“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於世。故時謂妒痴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調。”說的是李益對其妻妾的防範十分嚴格,甚至出門時會在門窗外面撒灰,回來後檢視灰上有沒有蛛絲馬跡。這些事情當時在民間必定有些傳聞,故而人們都稱之為“李益病”。

《霍小玉傳》的作者蔣防(約792-835)的時代比李益晚近半個世紀,他青少年時代時李益還在世,所以他很有可能聽聞了坊間這些傳言,再加上個人的藝術想象,從而塑造出傳奇中的薄情才子李益形象。

據史料記載,李益此人多疑應該是無疑的,但是有沒有多疑到“散灰扃戶”的程度恐怕還大有商榷之處。魯迅評《霍小玉傳》說:“李肇(《國史補》)中雲:‘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傳謂小玉死後,李益乃大猜忌,則或出於附會,以成異聞者也。”世間傳聞多半牽強附會,誇大其詞,最終流傳的說法很可能和事實相距甚遠。

此前人們對李益的瞭解多源於“兩唐書”和唐傳奇等文學作品。2008年,河南偃師出土了唐人崔郾所作《李益墓誌銘》和李益為其夫人撰寫的《盧氏墓誌銘》,為後世瞭解其人補充了更多資料。崔郾曾與李益同朝為官,有諸多交往,墓誌銘的內容應該較為可信。從墓誌銘的論述來看,李益是出身顯赫、道德完備的才子和官員,他與夫人盧氏的感情也十分和睦,可謂“德茂天經”的完美之人。

而對照兩篇墓誌銘,《霍小玉傳》所述李益之事,除其籍貫等家族資訊比較可靠之外,其他諸如李益中進士、授官時間、授官方式和官職及其與盧氏夫人感情相關資訊等,皆與出土文獻不符。

由此可見,史傳、傳奇和墓誌銘中的李益形象差別甚大。這也不難理解,傳奇難免有捕風捉影和誇張的部分,作者的表達十分自由;史傳儘可能客觀的記錄和評論,瑕瑜互見;墓誌銘這類文章則莊重典雅,寄託著後世對先人的尊崇和懷念,多會頌揚美德而隱去瑕疵。

也正因為各種文字相互印證,人們更能知曉和了解一個飽滿的詩人李益形象。至於傳說甚多,大概源於自古至今,人們還是偏愛有故事的人。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徐敏 編輯:孫菲菲

【來源:濟南時報-新黃河】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