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桂平人文: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一張舊相片,講金田螞蝗橋舊事

閒了翻翻書,無意間看一張老相片——桂平縣新圩螞蝗橋,那今天就說說它的故事。

新圩,就是今天桂平金田街。據說,到明代的時候,這裡形成了兩個相鄰的圩場,一個叫永寧圩場,一個叫螞蝗圩場。為何兩圩這麼近,查不到相關的記載,只知道在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時候,兩個圩場合併成一個圩,所以,金田街的“新圩”說法就來源於此。

就現在金田鎮的行政範圍來說,不是很大,但境內河流,溪水眾多,主要有羅宜水,紫水,羅蛟水,有理江等,幾水分割,為了方便交通往來,於是,歷史發展中就形成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橋,時到今日,金田地界上的老橋新橋也是很多的。

就公路橋來說,境內最主要的有四座,即:

金田橋,螞蝗橋,思盤橋,理村橋。

以金田圩為界,金田橋,思盤橋在圩以南,而螞蝗橋,理村橋則在圩以北。(之前寫過一篇與金田橋有關的故事——

桂平人文:飲水思源,金田橋頭鎮圩路邊紀念碑的一段歷史記憶》)

螞蝗橋跨於羅蛟水上,它的歷史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找不到確切的記載,只知道到明末清初時,這橋就有了,並且就叫螞蝗橋。

為什麼叫螞蝗橋這名字呢?據《桂平縣誌》記載橋頭曾有一塊碑記,大概就講了這事,在那個年代,羅蛟水中很多螞蝗,人們淌水過河往來兩岸,必定被會螞蝗咬,嚴重的,還因此得病,為了方便通行,所以修了這座橋。

在這河道上第一次建橋的時間,古人猜測應該是在明後期,第一代螞蝗橋是什麼樣,地方史籍中沒有介紹,只介紹說,到了清嘉慶年時,有過一次重修,新修的螞蝗橋長十九丈八尺,分十二個齒(橋墩),每齒高一丈四尺,廣八尺,兩齒間以木頭為梁,也就是作了木橋面,橋面寬五尺。

為了保證橋的長期通行,橋面壞了,木頭朽了之類,官府層面還會從日常“稅租”中拔點專門補貼,作為維修費用。

木頭的橋面,歷經風風雨雨,天晴日曬,加上每年汛期時不時的水漲水落,很容易損壞,所以,中間百十來年來,螞蝗橋除了官府的日常維護,民間也是有捐資維修,畢竟,從傳統文化中,鋪路修橋都是行善積德的事情。

據說這期間螞蝗橋的維修,其中一次還與太平天國能扯上一點關係。話說天京事變後,北王韋昌輝被誅,和他有關係的人,自然心亂心慌。他的弟弟韋俊在內外壓力的情況下,最後投降了清軍,並因為身份特殊,算是“國宗”,所以在官府中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與地位。太平天國徹底失敗被平息後,在同治年間,韋俊回到了桂平金田老家,他看到了螞蝗橋的木頭有點朽壞,於是出錢買了一批一尺多寬的柳杉木條,準備用作修橋。

結果,因為他的“叛變”行為,金田的鄉親們看不起他,“有所不齒”,說他沒資格行善積德,也就不允許,不接受由他來維修。

同樣是在同治年間,有一個叫羅美利的鄉人,他的母親過壽,為了祈母壽積功德,他修了一下螞蝗橋,當然,修橋是要不少錢的,可能他財力有限,沒能力全部更新,於是只是把橋南的第一,第二齒(橋墩)間的橋面換成了石條。

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這年的四月初五,羅蛟水春汛漲洪水,洪水威力不小,沖塌了螞蝗橋中間那兩個橋齒(墩)。

橋壞了,兩岸通行不變,自然要修,當地有個家福堂的堂主,提出重修,修好橋齒的同時,順便把橋面換成石條的。

這一年開始的螞蝗橋重修工程量就大了,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巨大,並且後來的數次維修過程,都被江口人黃榜書所記錄下來,寫成《重修螞蝗橋碑記》,刻石立於橋頭。

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如今又歷百餘年曆史的螞蝗橋,已經再次重修了,好像說改名叫新河橋,成了現代的公路橋,也算是金田的交通要道之一。也許螞蝗橋的名字會慢慢被人遺忘,但不無如何,這橋依然擔負著兩岸往來的重任,承受著水漲水落。

借網友圖

作為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橋,不止是時代中的修建故事,螞蝗橋還成為一些歷史事件的見證者,至於什麼事情呢?請聽下回分解!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