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國人模糊的界限感,讓“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摘要:

01、在我們身邊都存在兩種人:一種是總想要(覺得有必要)為別人負責的人,有時候寧願犧牲自身利益,也要讓別人滿意;一種是總想要別人為自己負責的人,在他們的眼中有太多的“天經地義”,你總會被他們各種“綁架”(道德綁架和情感綁架)。前者總在憋屈,後者總在心寒。

02、事實上,兩者並非涇渭分明,他們只是同一類人——缺乏界限感的人。我們自身或許也都是這樣的人,因為我們往往都有類似的特徵:我們總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想證明自己是個“好人”,為此我們能做很多自己不心甘情願的事情,也會因為理所當然地要求他人也這樣對我們。

03、這不怪我們,因為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嚴重缺乏界限感的社會,我們善良而又“負責任”的父母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缺乏界限感的人,我們的學業、事業乃至婚姻甚至還會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他們操了一些不該操的心,最後糟了一些不該糟的心(比如任勞任怨為孩子包辦一切,最後卻責怪孩子成為“巨嬰”)。

“界限感”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特別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我們多半是心裡有數的,問題是我們所面對的終歸還是身邊那些最親近的人。缺乏界限感的人,不僅自己憋屈和寒心,身邊的人也不好受,因此往往都沒有好的生活體驗。

最關鍵的是,它好像能代代相傳。

在這個彰顯個性的時代,“界限感”是每個人、每個父母都需要重視的事情。

文 |

編輯 | 神逗奶爸

缺乏界限感的尷尬表現

我的大侄子(在武漢上高職),前段時間學校放假了,在我家玩了幾天。

他喜歡電子遊戲,很是痴迷,平時不是自己在打,就是在看直播。

有天晚上,他看著看著,就突然很“神經質”地開口罵了出來,甚至差點把手機摔地上了。

他看起來很生氣,但我們確信沒人惹到他。

然後只見他平復了一下情緒,拿起手機就開始打字(發彈幕)。

您知道為何嗎?

他只是在看遊戲比賽直播,他支援的戰隊表現得太“拉垮”,完全不符合他的預期。

他說他是其中某位選手的“鐵粉”,因為不爽,就發彈幕抱怨了幾句,然後就被別人噴成”黑粉“,很快也被禁言了。

“我關注了他三年多了,他那時候才幾個粉絲?就因為幾句不好聽的話就把我禁言了?!太讓人寒心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裡面有一個很神奇的邏輯:

我是你的粉絲,雖然我並沒有為你付出什麼,但是我喜愛你,你就得為我的情緒負責,你就得打出我想要的成績,如若不然,我就會很生氣!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無處不在發生,比如面對中國足球的時候,我們總是那麼的恨鐵不成鋼,我們可能什麼都不懂,但卻很熱心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們恨啊!可是憑什麼恨呢?那是我們的事情嗎?完全是因為他們沒達成我們的預期、辜負了我們的熱心?

這樣的情緒很常見,也是我認為國人普遍嚴重缺乏界限感的原因(我自己也不例外)。

我想說的是,這只是我們在家庭當中缺乏界限感的一種衍生,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的父母們對我們有要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們卻傳承了這樣的意識,我們對別人的事情出奇地熱心,我們居然還會期望跟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人為我們的情緒負責任!

缺乏界限感的影響:

宣告一點,我說這些,不是在譴責父母和討伐那些養大我們的人,但時代在發展,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得看清。

先說件小事情,我兒子上幼兒園沒幾天,就學會了一句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回來會跟我們說,其他的小朋友應該也都記住了這句話。

然而,家長群裡很快就有了不和諧的聲音:

“這麼小的孩子,你讓他自己做,能做好嗎?我看是老師想偷懶吧!也太不負責任了!”

附和者甚多!

問題有多糟糕,您看到沒有?

界限感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區分自己和他人,緊接著就是區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事情,再接著就是自己該為哪些事情負責任。

然而,很多人自小就在父母的干涉下讓界限變得模糊不清。

小時候跌倒了,父母心疼,會立刻扶他起來;大一點能獨立上學了,父母還是會風塵僕僕、早晚接送;孩子考大學了,填志願、談戀愛都是在父母掌控之內的事情;孩子成年了,找個工作、結個婚,不僅是父母的事情,還會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

到最後,輕則孩子沒了生活自理能力,重則不知冷暖、缺乏主見、沒有分寸,成為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巨嬰。

目之所及,沒幾個人會以孩子的角度去考量這些事,都會下意識地、熱心地憑藉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意願來“苦口婆心”。

的確,為了讓我們愛的人開心,我們都會為他們做很多事情,可一旦界限模糊不清,就會產生一些極端的情形:

沒有感受到付出得到的快樂,反而是感到心寒甚至心生怨恨。

更嚴重的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也很難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識,要麼總覺得自己該為父母和他人的事情負責任(為了讓他人高興,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總在左右為難、苦苦掙扎;要麼習慣性地把“鍋”丟給別人,認為別人有義務為自己負責任,擅長情感綁架和道德綁架,幸福和快樂也全依賴別人。

所以,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寫在最後

總結一下,父母界限感模糊的常見表現有三:

1、越俎代庖,什麼都要管。

2、殃及池魚,遷怒孩子。(很多孩子在家裡扮演著“出氣筒”的角色,父母自己不高興了,只要孩子有不好的表現,就會被逮住責罵一番。)

3、情感、道德綁架(通常是孩子成年後在面對的事情)。

父母這樣做,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得已的原因,我們也從不否認他們的出發點(真心是想為孩子好),但結果說明一切,很多時候,是適得其反。

其實,培養界限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並不那麼難,也有三件很簡單的事情可辦:

1、允許孩子有秘密;

2、入侵孩子領地時,提前說一聲;

3、不替孩子做決定。

別看它簡單,實際上都是對孩子“自我”的尊重,有利於讓孩子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從而具備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界限感。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