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杜甫晚年寫了一首罵人詩,多次入選教科書,多數人都以為是夸人的

唐代是一個文人輩出的年代,其間以李白和杜甫為代表的一眾詩人,透過自己的著作把唐詩面向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杜甫被後世稱為“詩聖”,他的著作以展示家國情懷著稱。可是杜甫在世時,聲名卻並不顯赫,仕途上也並非達官高貴,可是他始終秉承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信仰,心繫天下大眾。

朝廷儘管裝不下這樣一個“瘦骨嶙峋”的文人,可是杜甫並不洩氣,儘管仕途不順,又經歷戰亂流離,但他的心卻始終與長安和大唐緊緊相連。

伴隨著一顆濟世之心,杜甫對很多工作都看不慣。尤其是到了後半生,因為戰亂,杜甫目擊了那些慘不忍睹的人世悲慘劇,這些都成為了杜甫筆下所痛笞的事物。

但有時候為了自保,杜甫只能小心翼翼的接詩詞去挖苦,很多著作表面上精彩絕倫,可是背後卻是對一些權貴和漆黑的打擊。

這樣的著作並不少見,比方用以挖苦統治者腐敗沉淪的《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看似句句讚美,實則句句挖苦;再比方用來感嘆人情冷暖、世風日下的《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浮何必數”。

而今天咱們要說的,便是杜甫晚年寫的這首《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世能得幾回聞。

這首詩多次被選入語文教科書中,很多人對詩的後兩句都十分了解。可是大多數人都誤解了這首詩的真實含義,其實,這首《贈花卿》能夠說是罵人於無形,十分的巧妙。

表面上看,這首詩運用了讚美的手法,就像咱們的語文教師說的那樣:這是一首描寫音樂優美的千古佳作。

但其實,杜甫寫這首詩的意圖便是挖苦,那麼杜甫挖苦的到底是誰呢?

唐肅宗上元二年,梓州迸發暴亂,梓州刺史段子璋公然反唐,於錦州自立為梁王。唐朝武將花敬定受命平叛,不久即攻克錦州,斬殺段子璋。可是,花敬定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剛剛立下功勞便居功自傲,驕恣不法,縱兵大掠,大眾生活遭到嚴重破壞。

不只如此,花敬定乃至目無朝廷,公然運用只要皇帝才幹運用的音樂,也便是杜甫詩中的“錦城絲管日紛紛”。

眾所周知,古代社會的禮儀制度十分的嚴厲,即使是音樂,也有嚴厲的等級邊界。花敬定此舉已經是犯上作亂了。所以,杜甫才會借用這首詩來挖苦他,只不過因為挖苦的太委婉,才會讓後世不少人誤解。

最終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世能得幾回聞”,杜甫想表達的是這種曲子只能在“天上”,即皇宮內才幹演奏,“人世”,即民間是底子見不到的。

此前對於這首詩是否是挖苦花敬定這一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可是後來,人們在另一首詩——《戲作花卿歌》中發現了玄機。

開篇榜首句“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名字”,這個挖苦之意不言而喻,所以杜甫《贈花卿》的真實意圖也就水落石出了。

古往今來,古詩詞對國人的影響都是十分大的,在古代,文人們從小就飽讀詩書,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常識會讓他們獲益一生。

在詩詞中,咱們不只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更能夠從中找尋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生活中大放光榮,飽讀詩詞,你能夠寫出比同齡人更錦繡的文章,能夠在任何場合的演講中都侃侃而談。

從古至今,凡是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人,無不通曉詩詞,即使是今時今日的文學大師們,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學習詩詞不只能夠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夠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的人可能會說:人家都是從小就學詩詞,我現在都一把年紀了,學了還有用嗎?

那麼我告訴你,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一抹亮色,無論歲月如何改變,它作為一種文化食糧都在時刻滋潤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詞傳不僅僅可以提升人們的文學素養、還能夠提高人們的眼界,把我們中華民族古典傳統詞文化傳承下來。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本《中國詩詞大會》,這本書一共八冊,每冊都是一個主題。

這裡面詳細解釋了每一首詩詞,可以更好的理解詩詞,減少對詩詞的誤讀。

而且這本書涵蓋了很多書本上的詩詞,如果能將這本書上的詩詞全理解了,對於自身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畢竟這8冊書才99元,就能讀懂古詩詞,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培養自身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