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到中年,不說這三句話,是一種高階的修養

有人說:“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靜沉穩,切忌驕傲自大、誇誇其談。”

人到中年,學會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聲張,才能在繁蕪喧囂的世界裡,為自己謀一份清淨,尋一方淨土。

01

人到中年,知人不評人,才能避免“惹禍上身”。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說的是,我們的視線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藏在更深的層次,不為人見。

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

打個比方說,長期在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一言一行都盡收眼底,彼此成為了“透明人”,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可一到升職加薪的關鍵節點,同事之間的“真面目”也就逐漸展露無疑了:

有人為了贏得更多投票,私底下找其他同事一一遊說,又是打感情牌,又是給小恩小惠;有人只管跟“上層”搞好關係,對其他人不屑一顧,也還有人一如從前,只管踏踏實實做事,絲毫沒有“打點關係”這一意識。

結局當然是出人意料,能幹的,再怎麼也幹不過“能吹的”,能吹的就算明明“不學無術”,也要裝作是個內行。一旦“上位”,就開始翻臉不認人,對於過往的恩怨,定然是睚眥必報,以此顯示出他的

不同的行為,不同境界,讓人驚詫之餘,也不免感慨人心難測。

所以,真正厲害的人,在遇到這樣的“選邊站隊”環節時,並不會有一說一,而是籠統地表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將問題拋給了“出題者”。

除了關鍵時刻,不輕易給他人“下定義,貼標籤”之外,平日裡的相處,也懂得知人不評人。

原因很簡單,但凡明裡暗裡都愛炫耀的人,或者是有幾分囂張跋扈的人,多半是“小人得勢”,這樣的人,惹不起躲得起。

02

人到中年,知事不聲張,才能避免“挑起事端”。

人與之間,認知不同,行為方式也就不同。

認識到這一差異,才能真正學會尊重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打個比方說,同樣是考大學,對於很多身在農村的家庭來說,只要孩子能夠跨入大學的門,不關是專科還是本科,就覺得是“光耀門楣”了,開開心心辦升學宴,邀請親朋好友一起慶賀。

但對於自認為“略懂”一二的人來說,對此便頗為不屑,甚至當著眾人的面,將大學排位一一道來,指出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上了也是白上,讓主人家陷入無比尷尬的境地。

這種“口無遮攔”的做法,不僅讓他人難堪,也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人到中年,對他人多一份善意,對自己多一些善待,很多時候,就是從“知事不聲張”開始。

比如,在單位食堂就餐,遇到不能按時開餐,就不要指責廚師不守時,也不要讓自己“著急用餐”的表情一覽無餘。一旦被主要領導看到,很有可能會加重對廚師的不滿,從而做出“換廚師”的決定。

這一舉措,看起來,是維護了本單位員工的利益,但對於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廚師來說,不就是一種“毀滅性”的災禍嗎?

身在高處,知事不聲張,是對下屬、對弱勢群體的一種包容和體貼;身在低處,知事不聲張,是一種自我保護,一份隱忍不發,是奮力前行的動能。

03

人到中年,知理不爭辯,才能避免“好心辦壞事”。

有句老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眼界、格局不一樣的人,理解世界、與世界交流的方式也不相同,各自安好,才能和睦相處。

如同《論語》中記載的一個關於孔子和弟子顏回與一個路人爭論的故事:

在集市上,一個買布匹的人,對著賣主嚷嚷大叫,聲稱賣家算錯了賬,他堅信“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三八二十四”。

爭執不下的兩人,一個生命為賭注,一個以帽子為賭注,請德高望重的孔子斷個明白,孔子只看了他們一眼,便認可了“三八二十三”的說法是正確的。

如此“睜著眼睛說瞎話”,顏回覺得孔子一定是糊塗了,又或者是並沒有真才實學,於是就以家中有事,請假回家。

孔子也看透了子路的心思,但他並沒有阻攔,只是告訴他,遇到打雷下雨,千萬不要往大樹下躲避。

而顏回在回家的途中,還真的遇到了打雷,他趕緊按照孔子叮囑的,遠離了大樹下,不一會,原本他想要去避雨的老樹樁就被雷霹開了。

這時,顏回突然意識到,老師孔子定然知曉了自己的心思。於是趕緊回去道歉,並謙虛地詢問為什麼要判錯。

孔子笑著說:“那個說三八二十三的人,賭的是一條命。”與其讓他喪命,不如讓另一個人輸掉一頂帽子。

顏回終於明白了孔子的苦心,從此潛心學習,成為孔子的得意弟子。

人到中年,對於人世間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經看得清楚明白,如果事事都要爭個對錯,理個頭緒,往往會佔了理,卻輸掉了情誼。

不如揣著明白裝糊塗,用善意的謊言卻成就他人的小心思,才能將順水人情做得圓滿,才能讓成人之美了無痕跡。

04

結束語:

人到中年,學會沉默寡言,遠勝於追求能言善辯。

面對不同的人和事,縱有真知灼見,也沒有必要娓娓道來,更不必追求讓周圍人認可和贊同。

如同那句臺詞所說:“不像考卷,所有複雜困難的問題都能得到一個解答,真實人生裡,有些事永遠也得不到答案。”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高階的修養,也是一生的修行。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