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有些人同學聚會準到場,也有人請都請不來,背後的原因讓人沉默

如果問最真摯的友誼都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想必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學生時代,因為在讀書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學生之間的相處也是真摯而淳樸的,自然能交下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但是走入社會後,交朋友就多少帶上“利益”的因素

,所以能交到真心朋友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因此人們都很看重同學情

,就算畢了業也想著經常聯絡感情。

於是就會有人組織同學聚會,學生們聚在一起回憶往昔美好的歲月,

但是同樣接到了邀請,有些人表現得很積極

,只要有這樣的機會準有他們的身影,

但有些人卻怎麼都請不來

,這樣的“怪現象”並不少見,背後究竟有何隱情呢?

有些人同學聚會準到場,也有人請都請不來,背後的原因讓人沉默

雖然都曾經在一個教室裡面學習,但是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所以原本起點都差不多,卻因為後面的學習、工作逐漸拉開了差距,

分層就由此出現。

同學聚會本意是將大家都召集在一起,共同回憶以前那些天真爛漫的時光,但卻發現並不是人人都樂意來的,

有些學生一請就來,但有些學生卻遲遲不露面

,這其中的緣由是很現實的。

那些願意來參加的學生,

大多是以前就和同學們關係比較好的,或者是本身就比較喜歡熱鬧,

善於交際的學生,他們人緣又不錯,走到哪都能成為全場的焦點。

再者就是他們混得比較好

,工作和家庭都沒什麼拿不出手的,

自然就想要秀一秀自己的“優越感”

,所以每次一請他們就準時到場,這也是“攀比心”作祟的表現。

但是那些不願意來的學生,

大多性格比較內向

,屬於慢熱型,

平時在班級裡就是存在感比較低的,一心只埋頭於讀書

,並不會花過多的時間在社交上面,就算來了也渾身不自在,所以就索性不參加了。

除此之外就是以前成績不錯,但是後來因為選擇和機遇的問題,導致工作和生活都不如意,

所以多少會有些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的落差感讓他們更不喜歡去參加。

其實看似是個人選擇的不同,但實際上顯示出來的是很現實的問題,

以前沒有利益的因素,同學們相互攀比的無非是家境和成績,但是有了工作和家庭後,比較的東西就變多了

,所以本來是聯絡感情的好事,卻變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麻煩事。

同學聚會本是聯絡感情,但逐漸變了味道,儼然成為一場“較量”

同學聚會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是為了聯絡學生間的感情,

將能來的都聚在一起,回憶一下以前純真的學生時代

,但是現在卻逐漸變了味道,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參加同學聚會,就是想炫耀自己的好生活

,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而且還會有不少人帶著“目的性”參加,

大多是為了和有權有勢的學生拉近關係,為自己的事業或者是孩子的發展做鋪墊

,其他人只不過是陪襯罷了。

原本是充滿回憶的聚會,卻逐漸跑偏了方向,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這種場合,

尤其是那些混得好的學生更不願意去迎合其他人。

不過隨著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也有很多人逐漸意識到了問題,

因此就想著如何能讓同學情回到起點,不讓聚會沾染上銅臭氣呢

?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也不難,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了。

想讓同學聚會回到起點,不讓同學情誼沾染俗氣,那麼可以這麼做

為了避免同學間的無端攀比,

可以規定學生的穿著打扮,設定一些談論的話題

,比如上學時期和同學、老師發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逐漸將方向拉回“回憶”這個主題。

另外可以做一些學生時代的小遊戲,透過遊戲的形式“破冰”

,讓那些性格慢熱的學生慢慢融入進去,而且也能讓聚會變得有趣一些。

還有就是沒必要進行大規模的聚會,

和與自己關係好的學生聚一聚更自在

,既能找回讀書時的那些美好回憶,

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筆者寄語】

學生時代沒有摻雜那麼多的利益因素,所以是比較純粹的階段,

但是走入社會後再參加同學聚會,難免沾染上了一些俗氣,這才有很多學生選擇敬而遠之

,所以這種風氣要不得,同學聚會就應該是聯絡感情,珍惜彼此間的情誼,而不是成為某些人的“秀場”。

今日話題:你覺得有必要集體同學聚會嗎?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美媽媽教育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