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欺負,原因很簡單

道法雲: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仁善和諧的社會是一直為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儒家提出的“天下大同”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它追求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與如今的社會發展趨勢相吻合,這是一個充滿著仁愛的社會。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奉獻,人在社會中生存,而社會也因人而存在,良好的社會氛圍帶來優良的教育氛圍。

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老師對學生的孜孜不倦,社會對廣大人群的影響,多方面造就了一個人的性格。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以和為貴,以善為本,我們不喜戰爭,但並不代表著害怕與屈服。

從社會層面對映到個人層面上也是如此,做人應該寬容大度,以德服人,可人也不能任人宰割,忍無可忍那便無需再忍。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寫:人最大的弱點是善良。

確實如此,與人為善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往往太過善良就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所以說,你可以善良,但你的善良應該要有點鋒芒,有所保留的善良,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傷害。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在這個好與壞並存的社會,防人之心真的不可無。

做人不應該過分地善良老實,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總有一些壞人的存在,他們的骨子裡充滿了算計,但本身不夠強大導致他們只能去欺負那些比他更弱小的良善之人。

觀察發現,在現實生活中,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欺負,原因也很簡單。

01

現實世界,殘酷而自私

這個社會有多殘酷,也許只有經歷過黑暗的人才知道。

有為了蠅頭小利背叛朋友的,有經不住金錢誘惑出賣自我的,有因為新鮮感拋家棄子的……

不得不說,人內心的貪慾是與生俱來的,在足夠的誘惑下,總有人守不住原則底線,總有人會出賣別人成就自己,利己主義是每個人都有的。

不是所有時候都有兩全其美的選擇,自己得到一部分利益,就有可能損害別人的一部分利益。

大家都是為了生活,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過於善良,要保護好自己的切身利益,否則總會迎來欺負。

對人太好也是一種隱患,這會讓人形成一種慣性思維,認為你對他的好是你應該做的,當有一些決策需要損害某個人的利益時,那麼大機率會選擇到你。

因為,你不會提出異議,會甘於接受,對於獲利的一方來說,無非是感謝一番,說你很有奉獻精神云云,他們則捧著好處各奔東西。

02

不會拒絕,遭人利用

學會拒絕與學會接受同樣重要,學會接受的必要性在於,生活總有一些突如其來而又無法改變的禍事,這時需要人端正心態,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

善於接受對應著無可改變的逆境,而懂得拒絕則對應能夠否決的不公,維護個人利益並不是說你是一個自私的人,勇於拒絕才能讓小人無可乘之機。

不擅於拒絕的人,總會得到一些得寸進尺的行為。

比如,一些推銷人員就是利用了這一點,眾人皆知推銷需要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厚臉皮”。

除此之外就是要尋找一個不擅拒絕的物件作為客戶,那麼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功率。

小人最會利用心態,不會拒絕意味著容易成為受欺負的物件。

在一個集體中,總有些髒活累活需要人做,公平公正的應該是輪流起來。

可當這個集體中出現一個不會拒絕的人,無論其他成員是否善良,總會趨向於讓這個好說話的人去做,學會成為一個“不好說話”的人,才能不被欺負。

03

小人總是欺軟怕硬

當人的貪慾不受控制,當利己主義佔據人的中心思想,小人便誕生了。

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欺軟怕硬,因為他們主要在於利己,任何有可能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都不會做,遇見強硬的人自然會退避三舍,遇見好欺負的人總會想著從對方身上榨取利益,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既然小人欺軟怕硬,那麼我們就應該養成強硬的一面。

錢學森說:手裡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

做人應該以和為貴,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接受不公,接受他人的侵犯,自我保護能力任何時候都要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小人在於少數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對於那些損害別人利益的小人,完全沒必要對之包容善良。

這類人欺負的就是老實人,你越是善良,越會被他盯上。

與人相處,你不能做“欺軟怕硬”中的“軟”,對待惡人應當有個強硬的態度,對待侵犯要敢於與之鬥爭。

時光情感課堂:

骨感的社會總讓人失去信心,生活的磕磕絆絆令人感到無望,可這並不影響我們懷揣著善良生存於社會。

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對生活飽含熱情,都要對人生充滿期待,不要因為遭遇了一些壞事就喪失信心。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終究還是好人好事居多。

只是,在行好事的時候保留三分,保護好自己,不被人利用你的善良才行。

善良用來給予,強硬用來防衛,人內心深處的善良會是一個特別好的導向,引領著我們砥礪前行。

好人終有好報,當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養成善良包容的性格,那麼“大同社會”將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