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官員為什麼大都是一官半職?為什麼古代官員都是一個小氣的人?

十年寒窗苦讀,數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堅持,只為一個未知的結果,這樣值得嗎?春闈秋闈來考試的學子,佔滿了所有客棧的房間,甚至為了能參加考試,不惜住在破廟之中,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樣是值得的。

那為什麼他們這麼熱衷於考取功名,來謀得一官半職?僅是為了光宗耀祖?其實遠不止於此。

現代有一句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成績,你就是成功的。但是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古人的思想是,只有你當官了,手裡有了權力,這才叫成功。

古代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從金榜題名,就可以看出古代讀書人看重科舉考試這件事。

古人一般用這些詞來描述成功人士,比如“光宗耀祖”“狀元及第“”光耀門楣“等。從這些詞也可以看出,古人並不把個人的成功看作成功,他們認為,成功並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關係到整個家族和後代。

而且古代將各個行業的人劃分了等級,分別是士、農、工、商。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曾寫道:“坐而論道謂之王工,坐而行之謂之士大夫。“

這個士大夫就是指的讀書人,讀書為了幹什麼呢?就是為了“仕”,為了做官。

因此,在古代來說,讀書是帶有功利性的。 只有讀書考取了功名,做了官,才能成為人上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敬。

於是古代讀書人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因為一旦及第,就可以脫離貧苦的生活。這是很多讀書人都夢寐以求的時刻,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卯足了勁,去過那獨木橋。

除此之外,在封建時期的古代,有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都在為一時的溫飽而奔波勞累,受人白眼,被人欺辱。

而在古代當官,除了和現在的公務員一樣是一個鐵飯碗,還因為待遇真的不錯。每月都有著固定的俸祿,收入穩定,手裡還有一些權力。

從范進中舉前後,我們就可以得出為什麼有人究其一生都要考取功名,渴望得到一官半職。

范進中舉前:食不果腹,寒冬臘月腳上也只能穿著一雙破破爛爛的鞋;去找老丈人借盤費,仔細看老丈人是這麼說的:“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范進中舉後:搬到了城裡,有一座三進三出的大宅子;這時他的老丈人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一口一個賢婿老爺,還誇他相貌佳,才學高。

這就是中舉前後的差別,連旁人都會對你多幾分敬畏。我想在古代,范進中舉前的家中情況,也是很多寒門子弟的真實寫照。這時只有做官這條路讓你走,走上之後便可平步青雲,再不復往日寒酸,能提高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

有一句話是“寒門多出貴子“,我覺得這是有跡可循的,寒門子弟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在窮困潦倒和舒適安逸之中,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做官是最快,也是最好的途徑。

也有的是為了當官後,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甚至不惜花錢買官。因為當了官後,貪來的錢財只會更多,能讓自己享盡榮華富貴。

當然,也有一心為國為天下的,《近思錄·為學》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起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被這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到了,我頓感心中熱血澎湃,有了一腔報國之情。連我一個在如今這麼富強民主的社會普通學生都能有這個感悟,更何況那些生活在被壓迫的封建社會憂國憂民的那些古人?

在古代,為了報效祖國而去當官的人,從來不是少數。比如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林,去朝廷當官,為的就是收復中原,平定戰亂。他的心裡裝著黎民蒼生,這樣的賢者,在歷史長河中有很多。

像李白,杜甫等人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也是唐朝官員,那他們的才華只侷限於寫詩嗎?當然不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詩詞中背後蘊含的意義,那些為百姓打抱不平以及諷刺當時的徭役賦稅繁重。

他們的寫的不僅僅是詩詞,更是對百姓的同情,對蒼生的憐憫,他們詩詞中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去細細挖掘。

另外,古代讀書人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儒家中的忠孝思想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因為從小就受到這種教育,所以忠君報國。

建功立業是大多數讀書人追求的目標,而只有做了官才能進一步實現這個目標。是以好多人就把做官當成自己報國的第一步,這也是古人熱衷做官的其中一個原因。

《孟子·盡心上》曾寫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古代有不少人都是為了天下蒼生而去做官,這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樣,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很多人都以這個為理想,才選擇居廟堂之高。

人們熱衷於做官,自古以來,這是毋庸置疑的。有一句話叫“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誰都想站得更高一點,但是像古代那些花錢買官,做官之後又趁機中飽私囊,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這種不良風氣,是絕不允許其蔓延的。

綜合來說,不管是古人還是當今,熱衷做官,一是為了提高社會身份,改變生活水平,當然也包括那些以權謀私,貪人錢財;二是為了光耀門楣,光宗耀祖;三是為了對國家做出貢獻,治國平天下。

參考文獻:《孟子·盡心上》《近思錄·為學》《周禮·冬官考工記》

圖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