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清朝嘉慶年間,曾發生科考冒名頂替案,當時是怎麼處理的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說起來,科舉考試自隋朝起,便成為當權者選取人才的重要途徑。

歷代王朝對科舉考試都極為重視。由於擔心出現“取士不公”的情況發生,他們都對科舉考試製度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到清朝的時候,科舉考試製度已經非常成熟了。

(清朝科舉考試的場面)

但清王朝畢竟是滿人統治漢人,他們更加重視國家的穩定。在實行科舉考試後,他們認為考中者畢竟只佔少數,而多數讀書人都要面臨落第的局面。

這些人由於人數眾多,如果不能得到相應的安撫,一定會給社會帶來動盪。所以他們為了彰顯公正,便在科舉考試製度中加了一條“發領落卷”,意即落第考生可以在鄉會試考試後的10日內,領回自己的試卷查閱。

“發領落卷”是從順治年間開始實施。它的實施不僅安撫了落第考生的情緒,還起到了監督考官的作用,因此一直延續了下來。

然而在嘉慶三年的湖南鄉試放榜後,有個叫彭珴考生卻怎麼也沒能在貢院找到自己的“落卷”。

其實,在放榜之前,彭珴就將他在考場上所寫的文章重新默了一遍,給教授他的嶽麓山院長羅徵五老師過目。

羅徵五是清朝重臣,他曾在京師擔任過重要職務,此外他還做過四川學政,並多次擔任會試,鄉試中的主考官。

彭珴是嶽麓山書院的優秀學子,羅徵五對他的文章一直評價很高。

所以,羅徵五看到彭珴的文章後,讚不絕口,並斷言彭珴不僅會榜上有名,還能高中狀元。

(清代貢院)

彭珴沒能高中,已經讓羅徵五吃驚不已了,再聽說他的“落卷”下落不明後,便起了疑心。

正在羅徵五生疑的時候,此次鄉試名列前茅的文章照舊例都結集刊刻出版,散發於民間以供大家學習。

彭珴也拿到了一本,但讓他大跌眼鏡的是,第一名傅晉賢的文章居然就是他在考場上所著的那篇文章。

於是,彭珴又到貢院去要求複查考卷,但是貢院的官員卻堅持說找不到他的“落卷”,就把他打發走了。

無奈之下,彭珴便向羅徵五尋求幫助。

有意思的是,還不待羅徵五利用人脈幫彭珴尋找考卷。落第的考生中便傳出了不滿的聲音。

原來,傅晉賢是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素來沒有才名。

因此一些知道他的考生心裡不服,都認為他不可能寫出好文章,所以,大家一致認為科考有舞弊之嫌。

在羅徵五的操作下,考生的輿論如沸騰的開水一樣,而彭珴也不斷上告官府。

迫於輿論的壓力,最終貢院找到了彭珴和傅晉賢的考卷。

一經比對,才發現彭珴的考卷果然被掉包換成了傅晉賢的名字,而彭珴的名字則落在了傅晉賢的考卷上了。

於是,羅徵五便將彭珴之前默寫的文章及兩份考卷一併提交給了湖南巡撫姜晟。

(嘉慶皇帝)

清朝對於科場舞弊是極為重視的,因此姜晟不敢怠慢,立刻將情況上奏給了朝廷。

嘉慶皇帝得知後,龍顏震怒,下令務必嚴查。

在地方衙門及貢院聯合查案的過程中,案情終於水落石出。

原來,傅晉賢以1200兩銀子買通了承辦科場五經房繕書吏樊順承,而樊順承又花了200兩銀子從管理考卷的官吏那裡“偷”得了一份已被考官圈定為中舉的試卷。

隨後,樊順承偷桃換李,將二人的考卷置換名字後,再買通保管考卷的官吏,將考卷放歸原處。

只是,樊順承沒想到這次竟把原本要中狀元的彭珴的考卷給掉了包,結果竟讓傅晉賢中了頭名,以至引得輿論洶洶。

案件查明後,傅晉賢曾對彭珴提出,願意給他捐一個知縣。

據學者考據,清朝的知縣大約需要捐銀5千兩,且知縣也是一個肥缺。

對於傅晉賢開出的條件,彭珴倒是有些心動。但羅徵五卻堅決不同意,並表示如果不徹查到底,就不能彰顯科舉考試的公平。

在羅徵五堅持過問和嘉慶皇帝的施壓下,涉案人員皆得到了重判:樊順隨按律被判處斬立決,而傅晉賢及在案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官更也被判處絞立決,至於其他官員則全部發配寧古塔為奴。

至於彭珴,則被清廷重新錄取為舉人,並對他多有勉勵。

(參考史料:《記嘉慶戊午科湖南鄉試事》《閱世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